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孔子一直声名卓著,却没有机会当官,直到阳虎掌权后,才力请孔子出山,可是孔子对阳虎“陪臣执国命”的僭越颇为反感,虚予应付,后来阳虎兵变失败,此事便不了了之。虽然孔子一生都讨厌阳虎,但这件事说明阳虎其实颇有雅量,有政治家的心胸,不管他是否真的认为孔子有治国本领,至少对于这位国际文化名人,表现出应有的尊敬。阳虎的态度,对孔子的仕途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突然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阳虎逃跑后,孔子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无论是鲁定公还是三桓集团,都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了。

孔子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501年,孔子出任中都宰。他担任中都宰大约一年,据一些资料记载,他在任中都宰期间:“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政绩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年后,他又升迁为司空、大司寇。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向齐国伸出和解之手。

作为鲁定公的左右手,孔子参加了夹谷之会。

鲁国与齐国一直是宿敌,选择和解之路,对鲁定公来说,是不得已的方法。鲁国的军事实力远逊于齐国,以前仗着有晋国人撑腰,鲁国倒也狐假虎威,时不时对齐国发起反击。可是如今齐国越来越强,甚至主动进攻晋国。晋国虽然打败齐国的进攻,却没有展开报复战,晋国的内部激烈斗争,大大制约于其对外扩张的霸业。卫国、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鲁国成为齐国与卫、郑之间的夹心饼干,既然晋国心思已经不放在中原霸业了,对鲁国来说,与齐国结盟,便成了惟一的选择。

齐景公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显然,齐国想从夹谷之会中,捞取更多的好处。当齐景公听说陪同鲁定公前来的人是孔子时,他开始动歪主意了。原来齐景公与孔子是老朋友了。

齐景公第一次见孔子,那是在二十年前(公元前520年,孔子时年三十)。当时齐景公出访鲁国,听说孔子这个人学问很大,便跑去向他请教。齐景公一心想恢复齐国的霸业,因此他提的问题,是跟霸业有关的事,他问孔子:“秦穆公当时国家又小又偏,怎么能建立霸业呢?”孔子便对他说:“秦穆公虽处偏远小国,但志向高远,行为端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说秦穆公提拔五羖大夫百里奚,把他从奴隶中解放出来,跟他谈了三天三夜,之后就让他执政了。从这点来看,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有点太小了。”这一番话,给齐景公留下很深的印象。

(铁血时代-390)

五年后(公元前515年),由于鲁昭公被逐,鲁国政局动荡,孔子便跑到齐国。

齐景公很高兴,便请教他说:“如何治理政事呢?”

孔子回答很简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要严君臣、父子之礼。

这些话,十分投齐景公的心意,因为他上台时,先受制于崔杼、庆封,后来又受制于高、栾、陈、鲍四大家族,虽然靠晏子之谋,最终得以亲政,但想到这些权臣,他心里还是掠过一丝寒意。

过了不久,齐景公又一次向孔子请教施政术,这回孔子说:“政在节财。”显然这又是有所指的,齐景公这个人比较奢侈,孔子的回答很有针对性。

齐景公听了后很佩服,他用对待鲁国执政季平子的礼仪来对待孔子,以示尊敬,并打算封给他一块地。

这时,齐国宰相晏子出面制止,他认为孔子喜欢古代繁文缛节,不适合今天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理想虽然高远,却不切合时宜。

此后,齐景公对孔子便日益冷淡,最后对他说:“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

孔子知道呆在齐国没有机会了,便回到鲁国。

从齐景公与孔子的交往经历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起初他认为孔子是个大学问家,有深厚的政治学素养,后来却认为他是食古不化之人,不值得重用。

平心而论,孔子虽然食古,但未必不化。如果遇上盛世,他还是有治国的本领,但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他鼓吹仁义的政治主张,完全被尔虞我诈、争雄斗霸的时代所唾弃了。这样齐景公、晏子等人,不免把孔子看成是个书呆子。

夹谷会议前,齐国打探到孔子将作为鲁国主要谈判代表出席,便动了一些歪主意。

黎弥对齐景公说:“孔丘这个人,懂得礼义,却没有勇气。我有一个主意,夹谷这一带,不是有一些原莱国的居民吗?我们怂恿他们劫持鲁国的国君,这样谈判时,鲁国人就很被动了,到时我们提什么条件,他们都得接受。”

齐景公听后,连连称好。

其实黎弥小看孔子了。孔子是何许人也?他是鲁国著名勇士叔梁纥的儿子,当年在偪阳之役中,叔梁纥勇冠三军,手举城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而孔子也得了点父亲的遗传,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比,也可以举城门,而且通晓驾车、射箭,很精通武艺,只是孔子“不肯以力闻”,不愿意显示他的武力,所以时间长了,大家当他是个学问家,却忽视了他其实是武艺很高超的人。

鲁定公要动身前往夹谷,孔子对他说:“外交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自古以来,诸侯离开国境,必定要带上武官,请您带上左司马、右司马。”司马是握有军权的武官。

到了夹谷附近,突然有一伙人冲出来,原来是莱地的居民武装。莱以前是齐的邻国,后来被齐灵公所灭,有一部分莱国居民,便迁移到了夹谷这一带,齐景公暗中怂恿他们武装起来,劫持鲁定公。

(铁血时代-391)

虽然鲁定公带了卫队,但看来犯之敌人多势众,他有些害怕。

再说了,这里毕竟是齐国境内,面对一群齐国暴徒,要不要反击,鲁定公显然有些迟疑。

可是孔子这个读书人,却展现出决断力的一面,他立即命令鲁定公卫队坚决还击,并护送鲁定公撤退到安全的地方。卫队终于击退来犯的莱地人,这使齐景公以非政府武装劫持鲁定公的企图破产。

到了夹谷后,孔子立即向齐国一方提出严重抗议:“现在两国和好,贵国竟然以蛮夷(指莱国)的俘虏前来挑衅,难道贵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号令诸侯吗?”

齐景公听了后脸色一变,干咳了两声,皮笑肉不笑地说:“啊,看来是误会了,我马上下令让那些莱人通通滚蛋。”

经过一番谈判,齐、鲁双方达成盟约。

可是狡猾的齐景公增加一个附加条款:倘若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必须要派遣三百辆战车参战。

这个附加条款,无疑确立了齐国老大的地位,而鲁国不过是从属国,很显然,齐国称霸的野心一目了然。

这个条款对鲁国非常不利,但在鲁弱齐强的背景下,鲁定公很难拒绝,孔子一样心知肚明,这是霸王条款,可是能怎么办呢?

孔子只能想办法挽回一些面子,减少鲁国的损失,他对齐景公说:“要我们听从贵国的命令,必须先把汶阳归还给鲁国。”

汶阳是齐国所占领的鲁国土地,因此孔子据理力争。

老夫子在外交上,也着实有一番本领,并不全是书卷气哩。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然齐、鲁两国媾和,化干戈为玉帛,就必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面对强势且傲慢的齐景公,孔子大胆地提出领土要求,这是需要勇气的,书生亦勇,虽千万人吾往也。

对齐景公来说,用土地换取霸业是值得的。

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当年为了拉拢鲁国,他就无条件地归还郓城、阳关二邑,后来卫国出兵协助攻打晋国,齐景公又把齐国西部的三座城邑拱手相让给卫国。

在齐景公看来,只要能称雄于北方,甚至称霸天下,以区区一点土地为代价,值!

汶阳最终归还给鲁国。

孔子为鲁国政府挣回一些颜面,在弱国外交中,他的表现已经可圈可点。不过最大获益者当然还是齐国,与鲁国结盟后,中原重要诸侯国除宋国外,几乎被齐国都括入囊中,而百年霸主晋国则失去对东方的控制权。

夹谷之会,是春秋后期一次重要的会盟,这次会盟,标志着齐国彻底走出晋国的阴影,经历齐顷公、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四代君主的发愤图强,终于走上复兴之路,而晋国霸业凋零速度之快,则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鲁国人牺牲一部分权益,换来与齐国的和解,外患暂时消除了,可是内乱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下一节《孔子与堕三都》)

(铁血时代-392)

五、孔子与堕三都

鲁国的权力结构颇为复杂,在阳虎掌权的五年里,家臣号令国家,成为春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阳虎兵变失败后,“三桓”家族重新掌权,然而家臣的势力依然强大。

鲁定公在孔子的大力支持下,也努力从三大家族手中收回权力。

鲁定公、三桓、家臣之间明争暗斗,孔子时代的鲁国,政坛上暗流涌动。

公元前500年,夹谷之会刚结束,鲁国便爆发侯犯叛乱。

侯犯叛乱,是鲁国三桓家族内部斗争的一个写照。

侯犯是叔孙家的家臣,叔孙家的老板叔孙州仇与公若藐有仇,指示侯犯谋害公若藐。当时公若藐是郈宰,就是郈邑的长官;而侯犯是郈邑的马正,要杀公若藐,当然比较容易。可是侯犯一口拒绝,叔孙州仇没有办法,便雇一名刺客,刺杀公若藐。

公若藐被刺,使侯犯勃然大怒,他认为叔孙州仇是个无耻之徒,索性召集部下,占据郈邑,举兵叛乱。

郈邑是叔孙氏的封地,这是又一起家臣反抗主公的叛乱。

叔孙州仇马上联合孟懿子,率军镇压侯犯,然而郈邑的防备森严,叔孙州仇无法攻克,情急之下,他请求齐景公出兵相助。

齐景公乐意出兵,并不是他助人为乐,而是想通过讨好三桓家族来增强对鲁国政府的控制力。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2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