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楚昭王豁出去了,准备易守为攻,进攻桐国与吴国。楚昭王任命大司马子期为主将,率军东征。子期是楚平王的儿子,战争经验丰富,伍子胥知道此人有几分本事,未可小视,便使用反间计,扬言:“楚国如果任用子期为大将,我立马就可以将他擒杀。要是任用子常为大将,我就只好远远地躲开。”

楚昭王听到这个小道消息后,心里想,原来吴国人怕子常啊,那好,就改派子常为大将,出征吴国。

其实子常是个庸才,担任令尹期间,内政混乱,听信费无极的谗言杀死郤宛,在行军作战上,也是外行。子常被任命为远征军大将,正中了伍子胥的圈套。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子常率领楚军,气势汹汹地杀向吴国与桐国。其实伍子胥根本不把子常放在眼里,他开始布下大口袋,等待楚军钻进来。

伍子胥与孙武出动舰队,出现在桐国北面,作出增援桐国的假象,暗地里却各率一支主力部队,潜伏在桐国南面的巢邑附近。子常根据情报,作出重大误判,以为伍子胥的主力在桐国以北,便在桐国以南发动攻势,这正中了伍子胥的诡计。

吴军两支主力突然杀出,大大出乎子常的意料。兵贵神速,在楚军反应过来之前,吴军已经在豫章(春秋时豫章,包括汉水以东、长江以北大片地区)将楚军主力团团围困。子常的能耐,伍子胥是很清楚的,六年前吴王僚派两公子伐楚,结果吴军遭到楚军沈尹戌与郤宛两军的夹击而遭败绩,在那场战役中,子常作为令尹,却扮演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他率楚国水面舰队参加,可是中途却逃跑了。

就凭子常这种水平,如何与两位旷世军界奇才相较量呢?

在伍子胥与孙武的合击下,楚军大败而逃。吴军趁胜围攻巢邑,巢邑沦陷,守将公子繁成为吴军的俘虏。

楚国的东征,就这样以惨败而告终。

吴王阖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对伍子胥、孙武说:“如今楚国方败,内忧外困,我想乘胜追击,攻破郢都,你们看如何?”

出乎阖闾意外的,两位名将均不认同他的计划。

孙武回答道:“乘胜追击,并非常胜之道。”

吴王阖闾听不太明白,又问道:“这是怎么说呢?”

孙武又补充说:“楚国的军队,是天下最强的敌人。我们倘若轻敌冒进,远攻郢都,败亡的概率超过九成。要攻入郢都,必须要有天时的配合,现在还不是时候,臣没有把握。”

听了孙武的话后,吴王阖闾有几分失望,他转而问伍子胥:“我想再次发动伐楚之战,怎么做好呢?”

伍子胥回答说:“楚国令尹子常,是个贪婪却无能之辈,得罪了众多诸侯国,如今唐国、蔡国对他都十分不满。如果大王要打击楚国,应该先争取唐国与蔡国。”

这与孙武所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战略思想不谋而合,要打败敌国,外交攻势是重要手段之一。

(铁血时代-348)

说到这里,伍子胥详细讲述了唐、蔡两国与楚国的恩怨。

唐、蔡两国都是楚的喽啰国。有一回,蔡昭侯去楚国访问,他有两块贵重的玉珮与两件名贵的裘衣,他将其中一套玉珮、裘衣送给了楚昭王。子常知道后,就向蔡昭侯索要另一套,蔡昭侯坚决不肯给。子常大怒,找了个理由,将他扣押在楚国好几年。后来,唐成公也去楚国访问,他有两匹好马,其中一匹送给楚昭王,子常照例向他索要另一匹,唐成公很不高兴,不肯给,结果也被扣押了。后来唐国人、蔡国人暗地里把玉珮、裘衣、名马偷偷送给子常,这才使两位国君得以释放,但蔡昭侯与唐成公对子常恨之入骨。

蔡昭侯在回国途中,经过汉水时,向河神发誓,从今往后,再也不去楚国朝见。不仅如此,他还偷偷向晋国抛媚眼,把自己的儿子姬元作为人质送入晋国,以换取晋国的支持,并恳求晋定公发兵讨伐楚国。

看来在子常的执政下,楚国的内政外交都相当混乱。

正因为这个原因,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拉拢蔡国与唐国,组成联合阵线,共同讨伐楚国,这样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吴王阖闾听后大喜,立即派伍子胥前往蔡国。

这时蔡昭侯正有些郁闷。

怎么回事呢?原来蔡昭侯投靠晋国后,打算依靠晋国人来报复楚国。晋定公特地召开了一次盛大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在召陵召开,故而又称为“召陵大会”。出席的国家有晋、齐、鲁、宋等十八个国家,此外周王室也派出代表出席。从参加会议的国家来看,堪称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蔡昭侯提出的讨伐楚国的问题。

可惜的是,这次会议雷声大,雨点小。

作为诸侯盟主的晋国人,跟楚国人一样无耻。蔡国有求于晋国,晋国人想乘机捞一把,晋大夫荀寅向蔡昭侯索贿。蔡昭侯一听,气得不得了,当初就是因为楚国令尹子常贪得无厌,他才会投靠晋国,不想晋国官员一样的黑,一样的贪。对荀寅的不合理索求,蔡昭侯断然拒绝。

荀寅没捞到好处,便极力反对征伐楚国。他有两个理由,第一,晋楚有弭兵协议,晋国如果单方面破坏弭兵协议,会招来非议;第二,晋国在最近四十年,与楚国的对抗中,并没有占据上风。

其实不仅是荀寅,晋国多数官员也不想与楚国开战,虽说晋国仍然是中原盟主,可是其地位早已摇摇欲坠了,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还同楚国大打出手。

规模空前的召陵大会,最后无果而终,晋国拒绝了蔡昭侯讨伐楚国的提议。

蔡昭侯这回总算看清了晋国人的嘴脸,郁郁寡欢地回到蔡国。

蔡国虽然只是小国,但蔡昭侯咽不下这口恶气,决计要报复。怎么报复?进攻楚国吗?那可不行,拿鸡蛋砸石头准会粉身碎骨。蔡昭侯瞄准了一个小国,楚的喽啰沈国。

公元前506年夏季,蔡国军队突袭沈国。虽说蔡国军事力量平平,可是沈国更加不济。在蔡军的进攻下,沈国被攻破,国君被蔡军俘虏并处决,小小的蔡国居然吞并了小小的沈国。

楚昭王暴跳如雷,蔡昭侯是什么东西,也敢太岁爷上动土,打。别看楚昭王对吴国的入侵无可奈何,对付蔡国这样的小角色,他还是很自信的。

夏去秋来,楚国大举出兵,包围蔡国首都。蔡昭侯招架不住,想撄城固守,等待晋国来援,可是晋国人会来吗?他心里没有底。

晋国人没来,但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来者正是吴国大将伍子胥。

此时伍子胥的身份是行人,即外交官,他偷偷潜入蔡国,会见蔡昭侯。伍子胥对蔡昭侯说:“楚国暴虐无道,滥杀忠良,侵略诸侯,扣押羞辱您与唐侯,可谓是不仁不义。吴王想要征伐无道的楚国,希望蔡、唐两国可以齐心协力,共谋大业。”

蔡昭侯此时处境困难,吴国前来拉拢,这仿佛是天上掉下的一根救命稻草,焉有拒绝的道理呢?他欣然同意,并让自己的一个儿子随伍子胥返回,入质吴国,这样算是与吴国结盟了。

这时,吴国的另一名使者也前往唐国,说服唐成公加入到三国反楚同盟中,唐成公当然也是爽快地答应了。

本来吴国在与楚国交锋中就占据上风,如今又有蔡国与唐国相助,打一场大歼灭战的时机成熟了。

此时楚国全力攻蔡,主力都集中在北线,显然对吴国人介入战争的可能性估计不足。这正是吴国的最佳机会,可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运动战中歼灭楚军的有生力量,夺取郢都就成为可能了。

阖闾按捺不住心头激动,立即下令全军总动员。他亲自担任统帅,帐下将领包括伍子胥、孙武、伯嚭、夫概(阖闾的弟弟)。为了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吴军选择走水路,以舟师溯淮河而上,悄悄地进入蔡国境内,然后弃船登陆,取道豫章,向西挺进。

春秋末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此拉开帷幕。这场战争,彻底改写楚国与吴国的命运。

(铁血时代-349)

九、柏举之战

蔡国的参战,是吴军取得胜利的保障。

首先,蔡国牵制了大量楚军。在吴军登陆淮河南岸时,楚军已经在蔡国作战三个月。季节已由秋入冬,天气严寒,楚军已露疲态,战斗力下降;而吴国军队则锋芒毕露,士气高昂。其次,蔡国成为吴国远征军的后方补给基地,对于长途奔袭的吴军来说,没有可靠的补给,是难以实现持久作战的。

蔡国都城在淮河北岸,吴军在淮河南岸登陆,与此同时,位于淮河西南的唐国也起兵响应。前方作战的楚军形势一下子恶化了,如果不火速撤退,吴军与唐军将切断其退路。吴国主力的突然出现,令楚国人大吃一惊,慌忙从前线撤军,并一路撤到汉水西岸,以汉水为天险,布置防线。

吴军的出击,解了蔡国之围。蔡、唐两国军队与吴军会合后,挺进到汉水东岸,与楚国军队隔江对峙。

吴王阖闾这次千里大跃进,深入楚国境内,确实出乎楚国人的意料。楚军统帅仍然是平庸的子常,统帅无能,并不等于手下将领无能。楚国最优秀的将领、战略专家沈尹戌就是佼佼者,他认真地分析吴楚两军的分布态势,找到吴军致命的弱点所在。他认为,吴国之所以敢大胆深入楚国腹地,其一是凭借水师的优势,一旦打不赢,可以从淮河逃回吴国;其二,是掌握了蔡国这个后勤补给基地。如果以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奔袭停留在淮河南岸的吴国水师,再控制住几个重要隘口,便切断了吴国人的退路,同时也切断其补给线,这么一来,深入腹地的吴军,便成为楚军的瓮中之鳖了。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