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士弥牟将调查结果回报晋国政府,晋顷公决定支持周敬王的政权,认定王子朝的政权为非法,拒绝接待王子朝派出的使臣。

晋国的这一立场,对流亡中的周敬王是一粒定心丸。

第二年(公元前517年),由晋国大夫赵鞅主持国际会议,商量安定周室的事宜。

这次会议做出两项决议:第一,各国政府必须向流亡的周敬王提供粮食;第二,计划次年出兵,武力护送周敬王重返都城。

但是晋国却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到了春秋末期,周室早已经是形同虚设,对各诸侯国来说,周王只是象征性的存在,谁去理会他的死活呢?而且晋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下降,霸业摇摇欲坠,齐国已经不把晋国的命令当回事了,拒绝参加这种无聊的会议,同时齐国控制下的莒、郯、徐等国,也没有一个参加会议。

宋国代表乐大心也给晋国一个难堪,公然表示不能向周王室提供粮食,他的理由是:“周王室是主人,我们是客人,哪有主人指使客人的道理?”宋国是深受战祸的国家,乐大心意思很明白,以前我们宋国被人攻打时,你周王室在哪呢?有没有提供给我们援助呢?你是天下之主,我们有难,你不来帮忙,现在你有难了,反倒我们来帮忙,没门!

晋国大夫士弥牟气坏了,跳起来骂道:“自从践土会盟以来(践土之盟是在公元前632年由晋文公主持的诸侯大会),一百多年的时间,盟军在共同行动中,宋国哪一场战争没有参加?哪一次结盟不参与?现在已经决议要共同安定周王室,你们怎么可以逃避?公然违背国际大会的决议精神,这样不行吧。”

虽然宋国最后被迫接受这个协定,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晋国这个霸主,已经当得十分勉强了。

(铁血时代-269)

周敬王的流亡政府不断地遭到进攻,可是晋国却迟迟不出兵。单穆公急了,派人向晋国政府求援。

公元前516年七月间,在叛军的围攻下,周敬王被迫放弃流亡政府所在地刘邑。王子朝的军队占领刘邑后,将这座城池烧为灰烬。周敬王夺路而逃,一直逃到了滑邑。这个滑邑就是当年的滑国,以前被秦国给灭了,但秦军灭滑后返回途中被晋军在殽山设伏歼灭了,后来滑国便成了周室的一个地盘了。

在周室频频告急的情况下,晋国终于出兵了。荀跞、赵鞅率晋军进入滑地,迎接狼狈不堪的周敬王,并且派兵防守战略要地阙塞,以防止王子朝军队的突入。

在晋军的支持下,周敬王于十月十六日在滑地集合流亡政府军,准备与晋军联手,打回王城。在晋军的参战下,联军打得十分顺手,十一月十一日,荀跞、赵鞅指挥的晋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夺取巩邑。

强大的晋军很快改变战争的局面,原来效忠于王子朝的召伯盈突然反戈一击,将王子朝赶出王城。王子朝与一帮大臣狼狈逃往楚国。

十一月二十三日,周敬王终于回到首都,重新执掌大权。大功告成之后,晋军只留下成公般率领的一部分军队,协助戍守,其余全部撤回国内。

但是周室的内战,并未因此而结束。

王子朝逃亡到楚国后,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周敬王政权的两个核心人物:单穆公与伯蚠,认为这两个人“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并批评晋国政府出兵协助他们,乃是放纵这些野心家无边的欲望。同时,王子朝也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做出辩护,周朝的立储原则是:“如果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庶子,如果遇到庶子的年龄相同,则选立有德者。”由于周景王嫡子早夭,只能在庶子中选择接班人,王子朝认为自己作为庶长子,理所当然是王位的继承人。可是当年周景王在世时,并没有将王位传给他呀,所以王子朝指出“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意思就是天子在选立接班人时,要考虑制度规定,而不能出于自己的偏爱;公卿大夫在拥立王位继承者时,不能掺杂自己的私心;这是周代数百年来的一个不变的原则。王子朝其实暗中批评周景王在立储上的失误。

这份声明,是王子朝为自己政权合法性的辩解,可是他却做错了一件事。他在这份声明中,除了攻击单穆公与伯蚠外,还责备晋国政府没有道义原则。鲁国大夫闵子马评论说:“王子朝一心想当天子,既批评周景王,又得罪了晋国,无礼到极点,就算文辞再精采,又有什么用呢?

周敬王政府开始对王子朝集团打击分化,追随王子朝逃亡到楚国的一些周室大夫,向周敬王政府投降,其中包括王子朝的重臣尹氏固。

不料到了公元前513年,在单穆公与伯蚠的策划下,周王室逮捕并杀害了一批以前追随王子朝的官员,包括反正的尹氏固,还有将王子朝驱逐出都城的召伯盈。

周王室这一屠杀行径,不能不说十分短视,其结果就是使得王子朝的一些旧臣铤而走险,重新走上叛乱之路。在尹氏固、召伯盈被杀之后,王子赵车害怕遭到报复,索性起兵,占据郓地,与周室抗衡,但是周室军队很轻松地镇压了这次叛乱。

(铁血时代-270)

为了防止叛乱分子东山再起,晋国组织各诸侯国的军队轮流戍守周领地。周政府一方面害怕叛军卷土重来,一方面也担心诸侯军队长期驻扎在此,尾大不掉,便向晋国提出来,不如让各国出人力来帮助修筑城墙,这样就可以免除各国守戍之苦了。

晋国执政魏舒同意了,便向各国分配修城任务。这次筑城中,齐国仍然缺席了,齐国故意等到筑城结束后,才姗姗来迟,这是挑战晋国的霸权。

周敬王政权得到晋国的支持,又在诸侯国协助下修筑起坚实的城防,王子朝想要复辟,难度很大,除非依靠楚国的帮助。

然而令人没有料想到的,在公元前506年,楚国居然被吴国打得大败,甚至首都也被吴军攻占,楚昭王落荒而逃,曾经是巨无霸的楚国,几乎亡于吴军之手。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楚国自保不暇,更谈何来帮助王子朝复辟呢?

吴军击破楚国,这为周王室铲除心腹之患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周王室借着楚国战败之机,派人进入到楚国,杀死王子朝,割下他的脑袋。

王子朝死了,周王室自以为可以高枕可忧了,其实不然。很快,周敬王与其官员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流亡生涯。

王子朝之死,成为王室内战的导火线。

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余党在儋翩的领导下,对周敬王政权发难。这次叛乱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儋翩的反叛,得到了郑国政府的鼎力支持,而郑国也成为入侵周室的主力军。

楚国在吴楚战争中的惨败,预示着一个新的混乱时代的到来。郑国借楚国惨败之机,吞并了一直倚靠楚国生存的许国,并且支持王子朝余党在周室王畿制造动乱,郑国军队进攻周领地的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六座城邑。郑国此举,公然与支持周王室的晋国政府唱对台戏,也是挑战晋国在中原的霸权。

晋国一方面指使鲁国出兵攻打郑国,一方面派兵入援周室。然而周敬王在叛军的进攻下,惶惶不安,他仓促逃出京城,又一次开始流亡生涯。

儋翩的叛军在公元前503年初攻占仪栗后,成为强弩之末,晋国出兵是周王室反败为胜的关键因素。四月,单武公(单穆公的儿子)与刘桓公(伯蚠的儿子)率周室军队在穷谷一役中挫败了叛军的进攻,此役成为周室内战的转折点。这年的年末,在晋国将领籍秦的护送下,周敬王重新返回国都。

第二年(公元前502年),单武公率军攻克了叛军控制的重要城邑谷城,紧接着又占领简城;而刘桓公则收复了仪栗,又在盂邑击败叛军。至此,周室内乱全部结束,这场内乱从公元前520年爆发,至公元前502年结束,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是周室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内乱。晋国在霸业式微之时,在勤王事业上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只是周王室已经彻底没落了,在中原的政治影响力,尚不及一个中等诸侯,这也使得晋国政府“尊王”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实质好处。

(铁血时代-271)

第十六章动荡中的变革时代

一、子产相郑(上)

一部春秋历史,就是一部权力不断下移的历史。

春秋初期,天子失道,权力由天子下移到诸侯,周王室实际上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而春秋的乱局,正是因此而开始。到了春秋中期,中原大部分诸侯国的君主也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力,权力下移到了卿大夫,到了春秋晚期,甚至有些国家的卿大夫也失去权力,大权掌握到了家臣手中。

向戌弭兵的结果,使得诸侯国面临的外部战争压力减轻了,但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激化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权力下移的情况在中原诸侯非常普遍,这似乎与礼乐文明背道而驰,相反,在带有浓厚蛮夷色彩的秦、楚、吴等国家,反倒君主的专制权力比较稳固。

晋有六卿,鲁有三桓,郑有七穆,宋有华、向两大家族。这些卿大夫的权势盖过君权,国家政局均出现大的震荡,此成为春秋后期政坛的一大景观。

在政治权力出现巨大变革的时代,与其他国家相比,郑国的内政相对稳定,在春秋末期,成为一方乐土,这与子产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不过,子产的执政之路,并不是一条坦途,而是密布荆棘,险象环生。

子产的出现,是郑国的幸运。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