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此时晋军仍以战车部队为主,魏舒深表担忧,他对主将荀吴建议说:“敌人以步兵为主,而我军则以车兵为主。如今战场乃是在险峻的山区,不利于战车的行进,如果敌人以十名步兵对付我一辆战车,那我们一定会吃败仗。我建议将军队全部改编为步兵,这样可以在险峻的地形下展开战斗,一举击垮对手。”

魏舒的分析合情合理,荀吴同意他的建议,于是晋军主力开始整编。这个改变,引起了军队的骚乱,因为晋国是有很强荣誉感的武士国度,战车部队的指战员,是有特殊地位的,是其地位与勇敢的象征。现在魏舒要把战车的指战员编入步兵中,这无疑是削夺他们的特权,这使一些人感到受到污辱。

有一名战车指挥官,仗着自己是主将荀吴的亲信,拒绝服从魏舒的命令,不愿意走下战车,自掉身价。魏舒毫不留情,当场将这名指挥员抓起来,以违抗军令为由,下令斩首示众。魏舒的铁腕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连主将的亲信都敢杀了,还有谁敢以身试法呢?不敢情愿不情愿,其他人争先恐后地跳下战车。

战车的作战人员全部被改为步兵,原先每辆战车有驾驶员一人,射手一人,护卫一人,共有甲士三人,魏舒将五辆战车十五名甲士分为三组,每组五名甲士,编入步兵中。在阵法的设计上,魏舒也做了重大改变,将兵力分为五个方阵,兵力不对称,其中后卫与右翼兵力最为强大,前锋、中锋、左翼的兵力稍弱。这种阵法,很明显是要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围歼敌军的主力。

魏舒的大胆改革,是晋军赢得胜利的保证。

晋军主力进抵大原(今太原西南),与戎人无终部落、狄人联军相遇。戎狄军队见晋军放弃了传统的战车编队,而采取步兵队形,且前锋线上兵力不多。戎狄联军不禁讥笑晋军将军放弃熟悉的车兵战术,反而摆出戎狄所擅长的步兵阵形,心里不禁流露出轻视之意。

其实戎狄军队虽然悍勇,但在战术上却比较粗放,不注重军队的纪律,打仗时比较没有章法。而晋军一直是军纪严明,军队进退都必须听从将领的命令。一支有组织、纪律严明的军队,往往能轻松地战胜一群勇敢的乌合之众。

戎狄军队见晋军前锋兵力弱,便猛冲过来。晋军有条不紊,且战且退,诱使戎狄军深入,这时,强大的后卫兵团与右翼兵团开始猛攻。阵势本来混乱的戎狄军阵脚大乱,很快大进攻变成大溃败,晋军奋勇出兵,斩获无数。

晋军的完美表现,证明了魏舒的创新变革是正确的,军队组织纪律的严格以及战术的灵活,是胜利的关键。

这是弭兵后晋国第一次大规模对外用兵,虽然晋国的霸业岌岌可危,然后其军事力量之强大,仍然是令人震惊的。

(铁血时代-264)

晋国在国际外交上既向楚国示弱,同时也不断地伤害其他诸侯国的利益,各国对晋国开始产生二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晋国急于通过炫耀武力的方式,来挽回其国际霸主的地位。晋国政府主动寻找战机,打击白狄势力。

白狄的势力转盛后,建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鲜虞、肥、鼓。在这三个白狄国家中,鲜虞的力量最强大,肥国与鼓国力量较弱。

公元前530年,荀吴率领一支晋军,假称要与齐国军队会师,向鲜虞的白狄借道通过,鲜虞不敢得罪晋国,答应其要求。荀吴的晋军兵团迅速穿过鲜虞,但不是前往与齐国会师,而是挺进到昔阳,进攻肥国。在晋军的凌厉而又坚决的打击下,肥国很快就抵挡不住,首领被晋军俘虏,这个白狄国家亡于晋人之手。

晋国的狡诈早已是世人皆知了。在一百多年前,晋国人曾经假虞灭虢,现在几乎是故伎重施。向鲜虞借道灭肥之后,荀吴在返回途中,顺便攻打鲜虞。

这么一来,晋与白狄的战争全面展开了。

为了威慑中原诸侯,晋国于公元前529年在邾南举行盛况空前的军事演习。动员的兵力达到四千辆战车之多,这几乎是春秋时代最庞大的一支兵力。晋国在霸业衰微的情况下,试图以军事演习展现强大的军事力量,告诫中原各国,不可对晋国这个盟主怀有二心。

白狄的鲜虞国对晋国这次军事演习也十分关注,但他们却做出一个十分危险的判断,认为晋国的军队已倾巢而出,前往中原地区,这个时候晋国绝不可能发动进攻,所以在边境线上的警戒放松了。

然而鲜虞国低估了晋国的军事力量。

晋国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称雄于诸侯,并非浪得虚名。晋国将军们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出色的战略思想,日后孙武写下《孙子兵法》时,其中许多军事原则,大概就是对晋国战争经验的总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闪击战的一个原则,正当鲜虞国认为晋国不可能在邾南进行军事演习的同时发动进攻时,晋国的将军却给了一个教训。

上军总司令荀吴是令夷狄胆战心惊的名将,指挥过讨伐山戎无终国的战军与灭肥战争。他秘密集结一支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破鲜虞国的边防线,长驱直入。这时鲜虞国如梦初醒,仓促应战,结果被有备而来的晋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荀吴指挥战车部队一路追击,大获全胜。

白狄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两年后,公元前527年,晋军再次大举出击,其统帅还是这位常胜将军荀吴。白狄所建立的三个国家中,肥国已经被消灭,剩下鲜虞国与鼓国,鼓国实力弱小,是鲜虞国的属国。荀吴的战略,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晋军攻入鲜虞国后,并没有恋战,转而包围鼓国。

鼓国军心动摇,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准备要献城投降。当时有一名鼓国政要,秘密派人潜入晋军营中,与荀吴会晤,商谈献城投降的事宜。

令人惊讶的是,荀吴竟然一口拒绝了。原因呢,很简单,荀吴是个武士,他有自己的一套武士原则。荀吴的部下听了后吓一跳,赶忙说:“将军,我们可以不费一刀一枪就唾手得到一座城池,为什么要拒绝呢?”

荀吴回答道:“如果现在有人要拿我们的城池向敌人投降,那是我最深恶痛绝的;现在别人拿城池向我投降,我为什么偏要高兴呢?明明是我最痛恨的事情,我却要奖赏、鼓励这种行为,这怎么行呢?我们有能力就进攻,没能力就撤退,量力而行,不能因为想占领城池就使用鼓励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如果这样做,我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这就是中国的武士精神,中国的武士道。

出于对变节小人的痛恨,荀吴还派人把变节者的名单交给了鼓国。鼓国人把变节者逮捕处死后,加强城池的防卫,与晋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铁血时代-265)

攘夷英雄荀吴的传奇故事还没结束,他指挥晋军包围鼓国三个月,鼓国人吃不消了,请求投降。荀吴对鼓国使者说:“你先放一批老百姓出城。”

鼓国政府便把一部分民众放出城,到荀吴的军中。荀吴接见这些老百姓后,又说道:“看你们的脸色还不错,看来还有粮食吃,你们先回去吧,继续修繕城防工事吧。”言下之意,不接受投降。这下子可把晋军的军官们搞懵了,这是什么主帅啊?大家纷纷站出来说:“敌国要投降,您却拒之门外,非得劳民伤财继续开战,这能对得起国君吗?”

荀吴脸色一沉,大喝道:“我就是这样来事奉国君的。现在鼓国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献城来降,我们固然能得到一座城池,但是却不能得到懂得道义、忠于君主、勤勉为国的人民。”这就是一个武士的战争观,他认为鼓国还可以继续抗战,如果这时鼓国投降,说明鼓国人不够坚强、勇敢。这样晋国吞并鼓国后,同时也得到这些不够勇敢的鼓国百姓,这样是不行的。他宁可继续包围鼓国,使鼓国民众在战争中提升坚忍不拔的勇气,只有经过战火的考验,他们才有资格成为英勇善战的晋国国民。

这种军事逻辑,堪称军国主义思想的典范。作为一名恪守武士精神的军官,荀吴大力鼓吹军国民主义,他蔑视软弱懒惰的人。如果他消灭鼓国的同时,也吞并这样一批软弱的民众,在他看来,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荀吴拒绝鼓国的投降后,鼓国军民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抵抗。最后城内的粮食全部耗尽了,荀吴才同意鼓国的投降。在他看来,鼓国军民能够坚持到最后关头,战争已经使他们变得坚强,晋国不仅得到鼓国的土地,而且也得到坚强的人民,这才是宝贵的财富。

荀吴的这些举措,固然有些固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春秋时代的战争,还是充满人性化的特点。在攻占鼓国后,荀吴没有杀害一名鼓国的百姓。事实上,在整个春秋时代,虽然战争非常频繁,但参战各国大多讲究人道主义原则,几乎没有发生屠城、滥杀无辜这些反人道暴行(相反,夷狄则经常有战争暴行),这一点也说明中国文明的进步性。

在经过一连串的胜利后,荀吴成为光彩夺目的攘夷英雄。

在周王室领地的附近,有一支陆浑戎。在楚国最强大的时代,楚庄王曾经北进至此,打击陆浑戎。十年河西,十年河东,如今陆浑戎却使劲向楚国抛媚眼,想与楚国交好,抵制晋国。

公元前525年,晋国中军元帅韩起做了一个梦,梦到晋文公拉着荀吴的手,把陆浑戎交给他。梦醒了之后,韩起认为这是晋文公托梦给他,要荀吴率军消灭陆浑戎。这是个吉兆,于是荀吴被任命为主将,率军出征。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