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时代-259)
晏子流传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他如何智谏齐景公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单说一下晏子在外交上的才华。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关于外交的词汇,叫“折冲樽俎”,这个典故来自孔子对晏婴外交才华的一个评价:“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冲就是冲车,进攻型的武器;樽是盛酒的器具,俎是盛肉的器具,意思就是在宴席上让对方的冲车折回,即取得外交上的胜利。春秋时代诸侯林立,外交极其重要,兵圣孙子也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把外交作为一种积极的军事手段。
晏子使楚是广为传诵的一则故事。
齐景公派晏子出使楚国,楚国自恃强大,想给晏子来个下马威,在外交礼节上占便宜。在楚国宫殿前,楚国人有意刁难晏子,不开大门,只开旁侧的小门。晏子心想,齐国与楚国都是大国,礼节理应对等,他拒绝走小门,对楚国人说:“这门这么小,象是一个狗门,我听说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门,如今楚国是个大国,我出使大国,当然得走大门。”楚国人一听,没脾气了,只好打开大门。
晏子到了王宫后,会见楚王。楚王一见晏子五短身材,就挖苦说:“贵国恐怕是没有人才吧,才派你作为使者。”
晏子不卑不亢回答说:“我国的临缁城有三百闾(二十五家为一闾,三百闾意为人口众多),衣袂一张,天就暗下来,大家挥一把汗,就汇成大雨了,街上行人,比肩接踵,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王故意刁难说:“那为什么单派你来呢?”
晏子反咬一口说:“我国有这么一个原则,出使贤明的国家,派贤能的人,出使不贤明的国家,就派不贤能的人。我在国内是最没才能的人了,所以就出使楚国了。”
楚王一听,这家伙,不是在讽刺我么?算你狠,走着瞧吧。
到了宴请的时间,正酒席过半时,楚王特地为晏子安排了一出戏。两名楚国的官差,押着一个囚犯上来,楚王故意喝道:“这个人是什么原因被绑了呢?”官差回答道:“禀报大王,这是一个齐国人,因为偷盗被抓了。”
楚王一转头,望着晏子,得意洋洋地说:“齐国人是不是很擅长偷盗啊?”在座的楚国官员哄堂大笑,准备看晏子如何出洋相。
然而他们低估了对手,晏子是什么人,这点小把戏能把他怔住吗?只见晏子转向楚王,微微一笑答道:“我听说,橘子生长于淮南,就叫橘子,而生长于淮北,则叫枳,从外表上,叶子长得一个样,但味道其实是不同的,就是因为水土环境改变了。我们齐国的百姓,在齐国是不偷盗的,可到了楚国却偷盗了,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环境使人发生了改变呢?”
楚王听了后哑口无言,只得干笑几声,向晏子陪不是了:“寡人听说圣明之人,不能开玩笑的,看来我是自讨没趣了。”
这则故事,颇可见晏子樽俎折冲的本领,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坚持捍卫国家利益,不辱使命。
晏子在公元前500年病逝,他辅佐三代君主的时间超过五十年,是齐国复兴的功臣之一。他与子产同为春秋晚期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两人风格很不相同。
晏子的魄力不如子产,这与他的地位也有关系。晏子并没有真正拥有很多权力,他更多是凭借其机智在国君与豪族势力之中游走,以聪明的方式来推动齐国国内政治的改革。他不象子产那样雷厉风行,敢作敢为,敢于突破传统,富有创造力,但他以严格道德标准来自律,不贪财,廉洁无私,为齐国官员树立一个榜样。
司马迁对晏子有这么一段话:“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如果晏子还活在世上,就算为他执马鞭,也是我所向往的。
以司马迁的修为,都愿意为晏子执马鞭了,可见对这位齐国伟人是何等的向往,这也是晏子的人格魅力所在。
晏子对齐国还有另一大贡献,向齐景公推荐了军事奇才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又称为田穰苴,乃是田完的后代,与齐国权臣田桓子(陈无宇)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几代下来,到了田穰苴时,家道衰败,早已是平民身份了。据司马迁的纪载,晋国曾经联合燕国讨伐齐国(没有具体时间),齐国军队迎战晋军,结果吃了一个败仗。齐景公忧心忡忡,此时晏子前来求见,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并说道:“穰苴是田完庶出的子孙,这个人文武双全,文能服众,武可威敌,主公可以试用他为将军。”
齐景公正为缺少战将而闷闷不乐,一听到婴子的话,不禁大喜,当即传田穰苴进殿,对他探讨军事,田穰苴对答如流,见解深刻。齐景公非常高兴,马上破格将他提拔为将军,负责抵御晋军与燕军的进攻。
田穰苴一下子被从平民提拔为将军,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提出一个要求,他说:“我出身低微,主公把我从民间提拔上来,地位在大夫之上,不过士兵并不能心服口服,民众也不能信任,人微权轻,所以希望能主公派一位有威望的宠臣作为监军,这样事情才可以办得好。”
齐景公一听,还是田穰苴想得周到,就答应他的请求,派宠臣庄贾担任监军,配合田穰苴训练军队。田穰苴向齐景公告辞后,就跟庄贾商量说:“明天正午时,咱们在军门碰头。”庄贾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