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铁血时代-255)

齐景公已经担任国君十六年了,但他象是一个木偶一样,齐国的政权一直控制在权臣手中,先是崔杼,后来是庆封,后来是栾氏与高氏家族,他这个国君形同虚设,够郁闷的。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齐国权臣凌主的历史传统,并不是容易改变的,他得耐心地等待时机。

栾施与高强显然并不把齐景公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齐景公就是个摆布的傀儡罢了,所以与陈、鲍的冲突一起,高强首先想到的便是劫持齐景公。然而,栾、高这一步棋,完全失算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位国君的本领。

面对栾施与高强的进攻,齐景公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首先派人召晏子进宫,他深知晏子这位三朝元老德高望众,在朝廷中有很强的号召力,而且晏子与这些大家族的人不同,他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紧接着,他任命大将王黑领兵反击叛军,并且授予王黑一面代表公室权力的旗帜,以召集军队与民兵。

栾施与高强最初的打算是利用挟持齐景公来对付陈无宇与鲍国,不料这个歪主意却使他们成为公然与朝廷对抗的叛军。王黑接过齐景公授予的旗帜后,公开宣称栾氏与高氏图谋不轨,是国民之公敌,结果大批市民加入到政府军一方,与栾、高二氏作战。

这时已经酒醉清醒过来的栾施发现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了,前有王黑率领的政府军,后有陈无宇与鲍国的私人武装夹击,而且都城内的百姓也纷纷参加战斗。栾施企图反击,但是连续三次均被王黑指挥的政府军击败。

栾施与高强此时恍然大悟,他们自以为高明的谋略,其实是最愚蠢不过了。栾氏与高氏的武装损失惨重,无力再战了,栾施仰天长叹,没想到父辈的基业,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毁在自己手中了。他与高强驾着一辆马车,逃出齐国都城临淄,前往鲁国避难去了。

陈无宇与鲍国本来是为了私人目的而发兵攻打栾氏、高氏,不料却阴差阳错,反而成为拯救国家、消灭叛军的功臣了。栾施与高强一逃走,他们就攻占了栾府与高府,并把栾氏与高氏两家的财产瓜分一空。

作为一位明智的政治家,晏子无心卷入这些家族的纠纷与冲突之中,但他却敏锐地发现,现在高氏与栾氏的垮台,对齐景公来说,是一个大好时机,从权臣手中把权力收回来。

晏子找到了陈无宇,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您吞并了栾氏、高氏的家产,得把这些财产上交给国君才行。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但首先要考虑道义,其次才是利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如果只想着利益,积累财富,而不行道义,就会大祸临头。所以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要有长远的考虑才行。”

显然,晏子是了解陈无宇这个人的。

陈无宇是一个有深谋远虑的人,有政治抱负,所以他对民众施恩,用大量器借出的粮食,以小量器回收,从山区、海边运到都城的货物,不提高售价,自己蒙受一些损失,以换取民众的好感,捞取政治资本。正因为看透了陈无宇,晏子知道自己可以说服陈无宇,放弃对栾氏、高氏家产的占有。

陈无宇是个明白人,晏子一点拔,他就明白了。虽然挤垮了栾氏与高氏家族,但他暂时还没有控制齐国政权的资本,他是个外姓家族,祖上是从陈国逃亡过来的移民,不象齐国公族世卿那样有坚固的根基,虽然他采取种种方法得到民众的好感,但是这不足以支持他独揽大权。看来晏子所说的,是最好的方法,将没收的财产上交给国君,以换取陈氏家族地位的巩固,弃眼前小利,图长远的大利。

陈无宇听从晏子的劝告,将栾氏、高氏的家产上交给齐景公,同时为了表示自己无意象其他权臣一样独揽大权,他向齐景公提出前往莒地,告老退休。同时,他对公族成员大肆贿赂,以换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把土地送给子山、子商、子周等齐国大夫,并提高了子公、子城、公孙捷等人俸禄,私下划一部分地作为他们的封邑。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陈无宇确实是够富有的。

晏子的这一建议,成就一个大欢喜的局面。

捞得好处最多的是齐景公,他不仅得到了栾氏与高氏的家产,而且昔日权臣凌驾于君主之上的局面,也因为栾、高的垮台而被终结,国家的权力又回归到君主手中,虽然他担了十六年的木偶国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在这个宝座上的时间居然超过半个世纪,并且成为齐国再度强大的重要人物。

而陈无宇则通过这一慷慨之举,一举奠定了陈氏家族在齐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报答,齐景公将莒地附近的城邑封给他,但陈无宇谦卑地辞谢了。但是很快,齐景公的母亲穆孟姬亲自出马,为这位公室大功臣求得高唐作为封邑,这回,陈无宇收下了。陈氏家族(即田氏家族)开始强大起来,最后他的子孙吞并了齐国,这是后话了。

久经动荡的齐国政坛终于逐渐风平浪静,作为中原的大国,齐国不可能一直沉默。齐景公憋了十几年了,终于有出头之日,他雄心勃勃,想一扫齐国的颓势,重振昔日的雄风。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