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铁血时代-245)

十、向戌弭兵

在晋楚八十多年的争霸中,受害最深的国家,首推郑国,其次则为宋国。子产为卿后,郑国大力推行自主外交,而宋国则是积极谋求国际和平。

早在公元前579年,在宋国首相华元的努力下,晋、楚两国第一次实现弭兵,但是这次弭兵运动仅仅三年,就宣告失败,之后便爆发鄢陵之战,晋楚又一次全面对抗。

第一次弭兵的失败,是因为晋楚两国分别称霸于北方与南方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此后三十年,齐国与吴国的崛起,削弱了晋、楚两国的势力,齐国一方面支持栾盈在晋国发动叛乱,另一方面出兵入侵晋国,一度令晋国疲于招架;而南方的楚国比晋国更窘迫,吴国接连入侵,严重威胁到其国家的安全了。

晋国与楚国两大超级强国的首要目标,已不再是打垮对手,而是巩固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如果两个国家继续对抗,只会给齐国、吴国等国家予更多的机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第二次弭兵运动才成为可能。

第二次弭兵运动的倡导者,是宋国的向戌。

向戌是春秋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早在公元前576年时,他就担任宋国的左师,是重要的执政大臣,到公元前546年,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整整三十年之久。向戌担任左师这一段时间里,宋国的外交政策是坚定不移地跟随晋国,他与晋国的高层关系极其密切,以致于晋国特地发动一场消灭偪阳的战争,其目的就是准备将偪阳送给向戌,作为他的私人采邑。

向戌之所以有第二次弭兵的构想,主要是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

公元前548年,晋国元帅士匄年迈退休,“赵氏孤儿”赵武接任元帅兼首相。

赵武上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一步削减各诸侯国对晋国应缴纳的贡礼。在士匄掌权时,由于晋国爆发栾盈叛乱,对外则频频用兵于齐国,战争导致国库空虚,不得不加大盘剥中小诸侯的力度,后因子产指出这种盘剥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士匄不得不削减诸侯纳贡的数量。

可是如今赵武却主动减轻诸侯国的负担,这件事值得玩味。

赵武之所以在财政上采取紧缩政策,乃是基于对国际大势的分析。在会见鲁国大夫叔孙豹时,赵武透露了个人想法,他认为晋国以后的战争会比较少了,一则是因为齐庄公被杀后,崔杼当权,积极与晋国和解;二则是晋国希望与楚国多沟通交流,避免新一轮的争霸战。

实际上赵武敏锐地意识到,在多极化的背景下,晋楚两雄争霸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赵武的表态,让宋国左师向戌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他马上积极投入弭兵运动的准备工作。向戌很有外交的本领,他不仅与晋国新上任的执政赵武关系密切,与同楚国令尹子木也有交情。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弭兵,促成国际和平,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向戌开始开始为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四处奔走。

作为一名资深的政治家,向戌心里很清楚,要实现大国间的弭兵,首先要征得晋国人的同意。公元前546年,向戌首先出访晋国,会晤晋国中军元帅兼第一执政赵武,将弭兵的设想全盘托出。

向戌的弭兵计划,得到了赵武的欣赏。他召集晋国高层官员开会商议,韩起在会议上发言:“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对小国来说则是灾难。现在有人倡导弭兵,尽管不一定因此而实现和平,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响应。如果我们拒绝了停战,而楚国人接受停战的主张,并以此来号召诸侯,那么我国就会失去盟主的资格。”

韩起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同,晋国执政赵武宣布接受向戌的弭兵提议。

之后,向戌又马不停蹄,到楚国进行访问。

对弭兵的建议,楚国人真是巴不得呢,楚国的威胁已经不再是北方的晋国,而是东方的吴国,与晋国实现弭兵,正好可以将力量集中于东部,全力以赴解决掉吴国。楚国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向戌的请求。

晋、楚两国政府都同意弭兵,向戌备受鼓舞,为了这个伟大的使命,他不辞辛苦,又奔赴齐国。但是在齐国,向戌却遇到了麻烦,齐国政府在弭兵之事上,犹豫不决。

齐国人有自己的小算盘。

自从崔杼弑齐庄公后,齐国与晋国媾和,在名义上,齐国仍然尊晋国为盟主,但是并不受晋国的指挥。齐国正处在国力上升的阶段,如果诸侯间实现停战,对其扩张势力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中原国家基本上都归附于晋国,同意弭兵就意味着齐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与晋国争霸中原。

在这个时候,齐国大夫陈文子站出来说:“现在晋国与楚国都同意弭兵,我们怎么能拒绝呢?再说,有人提议要消除战争,我们如果反对的话,民众会怎么想呢?如果民众不支持我们,那么怎么统治呢?”

大家一听,是这么一回事,实现和平是民心所向,长年的战争,已经使老百姓深恶痛绝了,于是齐国政府也宣布,支持向戌的弭兵计划。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