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时代-225)
元帅荀偃没有满足于占领平阴城,因为他知道,齐军的主力还未被歼灭,他没有逗留在城内,立即下令追击齐军。
齐灵公逃跑时,将军队交给心腹夙沙卫。夙沙卫虽然是宦官,但颇有胆识,他知道放弃平阴城之后,晋军很快就会追上来,撤退时一定不能乱了章法,否则将后果不堪设想。夙沙卫一路撤退,一路观察地形,齐军穿过一处山间隘口,这里地形狭窄,易守难攻,是一处狙击晋军的理想阵地。
夙沙卫当机立断,他下令将军队中的辎重车辆连接起来,沿着隘口一字排开,作为障碍物来阻滞晋军的追击,并亲自留下来断后。看来齐灵公那么信任这位宦官,也不是全无道理。
可是宦官执掌兵权,引起了将领们的普遍不满。
齐军将领殖绰、郭最两人嚷嚷道:“你不过是个宦官,让你来殿后,简直是齐国军队的耻辱,你还是走吧,我们两人来。”在他们眼中,夙沙卫不过是个佞臣罢了,心里看不起他,充满敌意。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宦官们心理更复杂,自卑与自尊相交错。殖绰与郭最两人的一番话,让夙沙卫怒从心生,起初他为了表示对齐灵公的忠诚,不惜留下来断后,把危险留给自己,这时他心头一酸,自己做再多的事情,在别人眼里,他永远是个贱人。他一言不发扭头就走,一不做二不休,既然那两个家伙想找死,就多送点礼物吧!夙沙卫在临走前,让士兵们用大石块把退路封死了。
事实证明殖绰与郭最两人其实也并非那么英勇。
当夙沙卫率大军撤走后,只剩下殖绰与郭最,以及少量的士兵,山谷空音,一片死寂,这时两人心中涌出莫名的恐惧。很快,从远处传来了马车奔驰的声音,声音渐渐由近及远,晋国的追兵来了!
一马当先的,是晋军将领州绰,他急于立功,马不停蹄地冲到山隘前,只见道路被一排辎重车挡住了,可以看到少量的兵车与齐国士兵,站在车上的一人身披皮甲,一望可知是位齐国将领。州绰立马搭箭上弦,瞄准后“嗖——”的就是一箭,射中那位将领的左肩膀。
殖绰猛然觉得一阵疼痛,踉跄了一下,他掏出弓箭,正准备还击,不想说时迟,那时快,州绰的第二支箭如闪电般地射出。这支箭穿透了皮甲,深深地刺入殖绰的右肩膀。殖绰左、右两边各中一箭,血流不止,这时只听得对方大喊一声:“你不要逃跑,乖乖做我晋军的俘虏,要是再逃的话,下一支箭,势必会射在你的咽喉了。”
螳臂挡车,徒劳无益。殖绰心虚了,他猛喊道:“那你要发誓不杀我。”
州绰指着天上说:“有太阳为证。”
殖绰与郭最这两个断后的勇士扔了武器,束手就擒。看来他们还真没有资格嘲笑夙沙卫哩。
夙沙卫率齐军主力退守都城临淄。
晋军一路高歌猛进,横扫齐国,连战连捷。荀偃指挥中军攻克了京兹;魏绎、栾盈(栾的儿子)攻下了寺地;赵武、韩起兵围卢地。经过一个月的作战,到十二月初,联军已经攻打到了齐国都城临淄的外围。
谁才是真正的霸主,这是一目了然吗?齐灵公也太自不量力了吧。
联军在临淄城下不急着攻城,却忙着砍树。
为什么要砍树呢?因为十二月,正是晚冬,天气十分的寒冷,砍树要用来取暖。等到砍足了数量后,联军开始放火,烧了离齐都城比较近的一片竹子林,这样齐军要到城外砍树取暖就不容易了,除了烧树林外,联军又放火烧临淄城的城门,以及东南西北四面外城都烧了;又派了几支小分队装作攻城的样子。
果然,这个志大才疏的齐灵公被晋军这一套战术搞得神魂不安,天天前方发回报告,这里被烧,那里被烧,其实齐都临淄的守兵并没有遭受重创,但齐灵公已经坐立不安了。外厉内茬的齐灵公想了半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准备逃跑。
马车备好了,齐灵公跳上马车,吩咐御夫逃向邮棠(山东平度东南),准备去避难了。
齐国太子姜光一听到消息,怎么回事啊?齐国的临淄城固若金汤,晋军不过只在城外砍砍树,纵纵火罢了,齐军的守军并没有遭到损失,倒是国君想溜了,要是国君在此时溜走,势必军心大乱,到时局面就很难收拾了,不行,一定要拦住齐灵公。
想到这里,太子光与齐国大夫郭荣快马追上了齐灵公,拦住了齐灵公的马车,齐灵公咆哮道:“你们两人快给我让开。”
太子光拽住马车上的缰绳,大声说道:“晋军本来就不想与我国作对,这次来势汹汹,无非是想捞点好处,掠夺此财物,现在临淄城外已经被晋军劫掠一空了,晋军很快就会退兵了。我们城池高大坚固,守军根本是毫发未损,有什么好害怕的?一国之君,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否则会失去民心的,一定要坚守国都啊。”
齐灵公不听,催促御夫快快赶车。
太子光急了,拔出宝剑,“唰唰唰”几下,把套在马脖子上的皮革给砍断了,马车走不动了,齐灵公这才无可奈何地下了马车,停止了他的亡命之旅。
但太子光的判断是正确的。晋军根本就不想对临淄城发动强攻,除了鲁国之外,其他的联盟国也不想卖这个力气。两天后,联军就对临淄撤围了,因为在临淄城外,该捞的东西都捞了,还是到其他地方去找找新的财源。
于是联军绕过了临淄城,向东、南两个方向挺进,继续扫荡齐国,打家劫舍,向东打到了潍水,向南打到了沂水。
齐国人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曾经壮志凌云的齐灵公此时完全丧失斗志,任由晋国人蹂躏齐国的土地。
就在这个时候,楚国人救了齐国。晋国元帅荀偃接到情报:楚国人兵分三路,在首相子庚的率领下,大举进攻郑国。
荀偃听了之后大吃一惊,要是楚国人得手,就有可能切断晋军西归的通道,不行,必须从齐国撤军,回援郑国。
晋国与多国部队火速撤兵,被吓破胆的齐灵公阴差阳错地躲过一劫。
楚国人怎么突然对郑国发起突袭,其中又有何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