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铁血时代-218)

十、迁延之役

晋悼公匆匆忙忙地从萧鱼起程回国。

从晋文公称霸至今,晋国雄霸中原七十余年。与齐桓公的短暂霸权不同,晋文公奠定了晋国在中原地区的长期霸权,特别到了晋悼公时代,晋国更是呼风唤雨,每有出征,屁股后面就追随十几个喽啰国,连曾经不可一世的齐国,都夹起尾巴,即便是阳奉阴违,表面上也得对霸主毕恭毕敬。

曾经首鼠两端的郑国人已经彻底归附了,当然,还有陈国、蔡国这两个国家仍在楚国人的掌握之中,但这两个平庸的小国实在不足以影响大局。

楚国固然还是第一号敌人,但秦国也未可小视。毕竟楚国距离晋国远,中间还隔了好几个诸侯国,楚军想打到晋国那是做梦。可是秦国就不同了,秦与晋有漫长的边界线,秦军随时可能光临。

这几年,晋悼公忙着收拾郑国,可是秦国人总是偷鸡摸狗般的突然发动侵略,晋国蒙受了很大损失。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不行,得干掉秦国人,甚少要好好教训一下。

计划赶不上变化。

总司令荀罃还未来得及制定作战计划,便溘然而逝。不久后,下军副司令士鲂也紧随其后尘,仗还没开打,晋军八大将领便死了两人,这迫使晋悼公不得不推迟伐秦战争的时间。

对晋悼公而言,荀罃与士鲂的去世,并不见得是坏事。长期以来,晋国卿家势力强大,公室权力屡屡被架空,以晋悼公的雄才,仍然无法压制卿家势力,他只是以极高超的手腕,大搞权谋,使得几大家族的势力相互牵制,以谋求平衡。

原先的八大将领中,荀氏占据两席(荀罃、荀偃),士氏占据两席(士匄、士鲂),其余四席分别是韩氏(韩起)、栾氏(栾黡)、赵氏(赵武)、魏氏(魏绛)。如今荀罃与士鲂突然病逝,对晋悼公来说,这是天赐良机,荀氏与士氏都只下一席。这样一来,六大卿家势力扯平了。

为了达到这种平衡状态,晋悼公不惜裁撤新军。

自晋文公始,晋国的军事编制出现过几次变化,最多时曾扩充至六个军,后来又压缩成四个军。荀罃死后,晋悼公借口没有合适的将领,将新军建制取消,编入下军。

六大将帅的排名也出现微妙的变化,排定座次如下:中军元帅荀偃、中军副帅士匄、上军司令赵武、副司令韩起、下军司令栾黡、副司令魏绛。

士匄、韩起、栾黡三人的排名不变,荀偃由第三擢升为第一,“赵氏孤儿”赵武由第七跃升至第三,后起之秀魏绛由第八上升到第六。

将帅排名的微妙变化,浸透着晋悼公的良苦用心。荀氏与士氏虽然各少一人,但排名仍是前两名,赵家独苗赵武、新权贵魏绛因为家族力量单薄、对公室威胁不大而被超升。不过晋悼公也许想不到,日后赵氏与魏氏,竟然成为晋国的掘墓人。

荀偃走马上任后,开始着手制订伐秦作战计划。

公元前559年夏季,被推迟了两年的伐秦战役打响了。

晋国一如既往地调用了喽啰国的军队,总计有十二个国家,在这些军队中,有一个新面孔,就是刚刚归降的郑国。

表面上看,晋国这次伐秦,来势汹汹,军威盛大,可若仔细观察,便发现其中大有水份。荀偃率领大军出发后,刚抵达泾水边,准备渡河时,他惊诧地发现,所有喽啰国的军队,都止步不前了,不肯渡河了。

这些喽啰国互有默契,心照不宣。

在他们看来,秦国已经有七十年未涉足中原了,对中原防务根本没有任何威胁,秦国人只是与晋国人有仇,那你晋国人自己去解决好了,干嘛要兴师动众,把我们这些无关的人卷入战争的漩涡呢?不错,晋国是霸主,是中原诸侯国的保护伞,可是诸侯国们难道没有付出代价吗?且不要说这些年跟在晋国屁股后面南征北战,每年也要缴纳不少钱给盟主啊?

荀偃发布了渡河的命令,可是诸侯国们还是无动于衷,消极怠工,没有人吭声,一片沉默。新任总司令觉得很没面子,他心里窝了一团火,暗暗骂道:“这群不识好歹的家伙,要不是有晋国在这里挡着,秦国军队恐怕早就蹂躏中原了。”

鲁国人怎么也按不兵动?荀偃想起几个月前,晋国刚刚减免了鲁国对霸主所应缴纳的费用,这么快,鲁国人就忘记了吗?还有宋国人,晋国不是攻下偪阳城,送给了宋国吗?这些都是忘恩负义之辈!

元帅荀偃派叔向去游说鲁军统帅孙穆子。

孙穆子有点不好意思了,原来晋国作为中原霸主,有保护各诸侯国的责任,而各诸侯也有缴纳礼金的义务,这也成为晋国的一笔经济来源,由于鲁国的表现积极,亲晋的立场坚定,晋国政府特地减轻了鲁国的费用,这可是其他诸侯国享受不到的优惠哦。

叔向前来问话,孙穆子自知理亏,便表示鲁国愿意为诸侯国军队作出表率,率先渡河。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