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铁血时代-206)

晋悼公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君主,在他的时代,晋国在中原的领导地位无可撼动,他非常明智地利用晋国的影响力,将战争成本转嫁到了其他国家。我们在二十世纪后期经常看到的“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其实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类似的“多国部队”已经频频地在军事舞台上亮相了。

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又一次大举入侵郑国。

晋国精锐的四军全部出动,很快包围了郑国的都城。中军在鲁军、齐军、宋军的配合下攻打鄟门;上军在卫军、曹军、邾军的配合下攻打西门;下军在滕军、薛军的配合下攻打北门;新军在杞军、小邾军的配合下,砍伐郑国都城外的树林,以安营扎寨。

可怜的郑国又一次陷入到恐慌之中。

子驷又祭起投降的法宝,这是他既定的政策。不论是楚军还是晋军,谁来就投降谁,这就是生存之道。

晋上军司令荀偃跳出来,反对与郑国媾和,他说道:“郑国首鼠两端,难以信任。我们应该继续包围郑都,坐等楚军来援,到时以逸待劳,一举重创楚军。否则的话,即便与郑国签订和约也没有用。”

众将觉得荀偃说得有道理,便把目光转向总司令、中军元帅荀罃。

荀罃曾在楚国当了九年的战俘,对楚国的实力深有体会,晋国与楚国实力相当,谁对谁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很不现实的想法,晋楚之间的争霸,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沉吟片刻后,荀罃开口了:“与楚国的战争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眼下积蓄力量是很重要的,如果硬拼,势必要付出重大伤亡,上策应该以智取胜。”作为总司令,荀罃还必须要考虑一件事,晋国刚从大饥荒中走出,国家经济尚待恢复,经济是争霸的基础,如果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导致后方经济崩溃,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那么如何以智取胜呢?

荀罃同意荀偃的分析,郑国虽然请降,但这只是迫于晋国的军事压力,靠不住的,以郑国人的本性,一旦楚国施压,又会很快倒向楚国了。可是长于战略的荀罃却发现郑国的反复不见得是坏事,他分析说:“郑国投降后,楚国一定会兴师问罪。我们可以将四大兵团分为三部分,轮番袭扰楚军,这样每一部分都可以轮流休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而楚军无法得到充分休整,一定会被我们拖垮的。”

总司令毕竟是总司令,说出来的话,令大家都心服口服。

就这样,郑国这个两面派的角色,又一次投降晋国了。

郑国是春秋时代受战祸最深的国家,两边倒的战略,实在不得已的下策,首相子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

依照惯例,郑国投降后,便与晋国会盟。双方在戏邑举行会盟仪式,双方各写定盟书内容,向神明起誓。

晋方代表士弱先走上台,作为胜利的一方,他脸上挂着征服者的笑容与傲慢,他开始宣读到:“今日盟誓后,郑国倘若对晋国三心二意,不听从晋国的命令,将受到神灵的诅咒。”

这种霸道的口吻,令台下郑国君臣们的自尊心深深受到伤害了。

子驷决定要反击,维护郑国的尊严。

轮到子驷上台宣读盟誓书了。他匆匆上场,手中揣着一份盟书,很快他就让晋国政客们感到震惊了,只得到子驷对着神灵祷誓道:“上天降祸,使郑国夹处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大国没有伸出友情之手,却以战争逼迫郑国接受会盟。郑国先祖的英灵得不到祭祀、人民享受不到土地的收获,男女老幼都辛苦劳顿,无处可以倾诉苦衷。今日盟誓后,郑国必须对有道义且强大的国家惟命是从,如果三心二意的话,愿受神灵的降责。”

这叫什么盟文呢?更象是一通发牢骚的话,更巧妙的是,子驷并不说对晋国忠诚不二,只是说服从“有道义且强大的国家”,弦外之音,晋国与楚国,谁有道义,我郑国就听谁的。

(铁血时代-207)

晋国上军司令荀偃是个火爆脾气的人,听完后“噌”的一声跳起来,对子驷厉声喝道:“不行,必须要修改这份盟书的内容。”

但郑国人却不肯让步,郑国六卿之一的子展也站起身来,对荀偃说:“盟书的内容已经昭告神灵了,岂可随便修改?”

一时间盟会上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晋国元帅荀罃不想破坏刚刚达成的和局,他转头对荀偃说:“算了,我们也有过分之处,以武力要挟他们会盟,这恐怕也没有道义。姑且先结盟退兵吧,只要我们勤修德政,终究会得到郑国的,何必非要在今天呢?如果没有道义,连晋国百姓都会抛弃我们,何止是郑国人呢?倘若能平息战争,令民众休生养息,远方国度的人也会前来归附的,何必非要强迫郑国呢?”

荀偃这才咽下这口恶气,退回座中。

就这样,晋国与郑国在很不和谐的氛围下,勉强达成结盟的协议。

强扭的瓜不甜。武力威胁下的结盟当然也很脆弱。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1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