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铁血时代-187)

一个楚国的俘虏,在囚禁中,仍然衣冠齐整,表现出非凡的气质,这令晋景公很惊奇,便差人把钟仪召到面前,问了他一些问题。晋景公先问钟仪的出身家世,他答道:“先人是乐师。”景公又问:“那你会奏乐吗?”钟仪回答说:“先父就是乐师,我怎么能不学奏乐呢?”

景公让人把琴扛过来,钟仪当场演奏一曲,演奏的是家乡的曲子。景公又问道:“你们的君主为人怎么样呢?“钟仪答道:”这不是小臣所能知的。“景公再三追问,钟仪就说:“他当太子时,早晨要向令尹子重请教,晚上要向司马子反请教。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晋景公认为钟仪这个人有修养,回答问题时很得体,他把这件事告诉士燮。士燮是晋军中出类拔萃的将领,他长于战略,这点得益于其父亲士会,父子两人都是晋军中名将。士燮这个人,虽然是晋军重要将领,但他并不穷兵赎武,而是积极考虑与楚国的和解。现在国君突然提起楚国的战俘钟仪,士燮很敏锐地抓住这一话题,对晋景公说:“这位楚囚真是一个君子。您为什么不将他释放,以促成晋、楚两国的和解呢?”士燮的聪明在于,他并不说晋、楚和解的主张出自己,而是借楚囚钟仪来委婉表现出自己的倾向。

钟仪被晋景公释放回国后,向楚共王汇报了晋国人求和的愿望。楚共王决定派太宰公子辰出访晋国,这是一次蹈冰之行,晋、楚两国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晋景公对公子辰的来访积极回应,于次年(公元前581年)也派使臣前往楚国,作为回访。就在两国外交关系迅速好转的关键时候,统治晋国达十九年之久的晋景公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这一年的五月,他将国君的位置传给了太子州蒲,这就是晋厉公。一个月后,有一天晋景公觉得肚子发胀,跑去蹲茅坑,不料一不小心,掉到茅坑里,死了。

晋景公是晋国国力转盛的关键人物,在他即位之初,晋国即遭遇到邲之战的失利,在楚庄王有生之年,不敢与楚国争锋。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政府审时夺势,将扩张的重点放在打击赤狄上,重振晋军的士气,继而在鞍之战中大败齐军,再现中原霸主的雄风,并且恢复与楚国势均力敌的局面。

由于晋景公突然病故,使晋、楚和谈陷入僵局之中,此时,宋国的执政大臣华元挺身而出,促成晋楚停战休兵。

华元与晋国的元帅栾书、楚国的令尹子重的私人关系都不错,当他听说晋、楚两国政府已经互派使臣往来,作为晋楚争霸受害国之一的宋国,当然希望看到这两个霸国能够罢战休兵,这不仅是宋国人的愿意,也是中原诸侯国的共同愿望。

公元前580年的冬季,华元不辞辛苦,往返奔波于晋、楚两国之间,为实现和平局面而努力。

在与楚国弭兵的同时,晋国政府也与秦国媾和。

两国约定谈判的地点设在晋国的令狐,界时晋国新任国君晋厉公与秦国的秦桓公都将出席。到了和谈的日期,晋厉公抵达令狐,而秦桓公抵达黄河西岸后,却犹豫不决了。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秦国的表现是令人称道的,其历届政府的信誉都很好,虽然秦晋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在晋景公病重的时候,秦国人还是很义气地派了一位名医来给晋景公看病。相反,晋国人虽然指责楚国人不讲信用,但如果从史实来看,晋国人比楚国人更不讲信用,跟秦国就更没法比了。

秦桓公心里估摸一下,要是东渡黄河,到了晋国的土地上,难以保证人身安全,不行,不能轻易自投罗网。秦桓公就派了一个官员,名叫史颗,渡过黄河,作为秦国代表与晋厉公签约;晋厉公一看,也派了郤犨到河西,与秦桓公缔约。

历史上把这次晋秦之会,称为夹河之盟。夹河之盟可以看出秦国人实际上仍然对晋国人极为不信任,事实上很快晋国人就证明了这点。

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努力下,晋楚两国终于实现了为世人所瞩目的和平。这年五月,晋国和谈代表士燮与楚国的和谈代表公子罢、许偃就实现和平举行双边会谈,这次会谈地点是在宋国都城的西门外,可见宋国在晋楚和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晋楚谈判代表并于五月四日达成协议,签订草约。这份草约的内容如下:

“晋楚两国不得互相出兵侵犯对方,两国要同仇敌忾,遇到灾难时相互帮助。如有哪个国侵犯楚国,则晋国出兵讨伐之;如果晋国受侵犯,则楚国出兵讨伐之;两国的民众可以友好往来,不得施设障碍,应保证道路畅通;两国如有意见不同时,应协商解决,对于背叛的诸侯,则共同讨伐;如果谁违背此约定,神明诛之,而且要毁灭其军队,再不能享有其国家。”

秋季,晋国政府派郤至出使楚国,对楚国执行和约的情况进行考察。

楚共王设宴款待郤至,当郤至正要进去赴宴时,突然钟鼓齐鸣,郤至一听,所奏的乐是国家君主相互宴请时才使用的乐曲,他赶紧后退几步。楚国司马子反赶紧跑来对郤至说:“天色已晚,国君正等着你哩,快进去吧。”

郤至正色地说:“现在你们以这种隆重的礼仪来欢迎小臣,小臣担待不起,试想想如果我国君前来,还有使用什么礼仪呢?”子反一听,不当一回事,回答说:“如果两位国君相见,还要奏什么乐曲呢?就互赠一支箭了。”

郤至一听,便反驳道:“如果互赠箭矢,那就大祸临头了。宴会上的礼节,原本是天下太平时,诸侯相互朝见的礼节;如果按您说的互赠箭矢这种做法,那是乱世礼仪崩坏的做法。”不过入乡随俗,郤至还是以客人的身份,接受了楚国高规格的宴请。

回到晋国后,郤至将这件事告诉了士燮,士燮判断:“楚国人不遵守礼节,肯定也没有信用可言。我看这个停战协定是长不了的。”

这一年年底,楚国的公子罢访问晋国,并与晋厉公正式在赤棘签订和平盟约。

晋楚的和解,是春秋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又被称为“弭兵之会”,这既是晋楚势均力敌,谁也无法打垮对手时的妥协性产物,同时也是以宋国为代表的中原诸侯在饱受战乱后,希望实现和平的一种愿意。

但这次声势浩大的弭兵行动,注定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可以说,两国停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而是各怀鬼胎。特别是晋国人,象郤至、士燮这些人,满口礼仪道义,而实际上晋国的所作所为,并不象自己宣称的那么有道义。

晋楚的争霸刚刚因“弭兵”而偃旗息鼓时,晋国人马上调转枪头,对准了西部邻国秦国,准备利用与楚国休兵的最佳时机,一举击垮秦国,解除来自西面的威胁。

(下一节《弭兵时代的战争》)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