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铁血时代-162)

中军副司令先縠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先縠出自将门之家,以武士自居,以勇猛著称,他对荀林父和士会的意见大大不以为然。先縠说:“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中原,靠的就是勇武善战,现在失掉了郑国、又避免与楚国决战,这个做法,就很懦弱了。与其失去霸业,不如一死,因为敌人强大,就避战退兵,这绝对不是一个武士的选择。诸位将领可以忍受,我作为一个武士,却是万万不能忍受的。”

先縠一怒之下,愤然离去,回到自己的营地,把自己的军队拉走了,率先渡过黄河。

看来晋国以老将荀林父来担任中军总司令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荀林父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部将。而先縠的一意孤行,最终把晋国引向了战争。

先縠率兵南渡黄河,迫使晋军高层改变了计划。

下军参谋荀首对荀林父说:“先縠不遵从法令,最后肯定要吃败仗的。”

但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先縠的军队落入楚军之虎口啊,三军的后勤部长(司马)韩厥对荀林父说:“这先縠一走,一定会打败战的,您是三军总司令,本来肩负解救郑国的使命,现郑国都已经战败投降,这已经令使命无法完成了,现在先縠的军队要是失利,您可得负责任。我看不如渡河南下,如果与楚军作战失败,那么三军的其他主帅和副帅都分担些罪责,以免让总司令一人专罪。”

荀林父听了吓了一身冷汗,想想还是听韩厥的意见,于是下令晋军全体开拔,南渡黄河,与先縠的军队会合。

楚庄王原先的设想,是在攻破郑国的都城之后,趁势北进到黄河一线地区,但是楚军还尚未来得及北进到黄河,晋国的大军已经南渡了黄河。对于晋国的军队,楚庄王并不感到畏惧,但是他还是不想跟晋国打仗,因为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耗费兵力与强大的晋军纠缠。

但是在楚军的高层,也和晋军一样,出现了主战与避战的两派。

主张与晋军进行决战的是一个地位并不怎么高的小臣,此人叫伍参,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楚庄王所信任和宠幸的人,大概是因为平常被其他大臣所不齿,这回伍参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他就向首相(令尹)孙叔敖建议,楚军应该续继向北挺进,与南下的晋军进行决战。

孙叔敖是楚国的一位名臣,此人乃是春秋时期相当杰出的政治家,由于在主持水利工程上有很大的成绩,楚庄王认为此人可以担任首相(令尹)的职务,果不其然,在孙叔敖的主持政务之下,楚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民富国强,楚国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成就,甚至连楚国最强大的对手晋国的高级将领士会、栾书等人,也不由得赞叹楚国的内政军事都是无懈可击的。

孙叔敖是凭借过硬的本领才身居首相的高位的,所以他看不起象伍参这样凭借君王的宠幸而荣耀加身的人,所以他有意给伍参一点难堪,就对伍参说:“去年讨伐陈国,今年又攻打郑国,楚国的战事也够多了。你现在说要跟晋国开战,要是楚国战败了,你伍参的身上的肉可够将士们一人吃一口啊?”

伍参听了很是不高兴,反咬孙叔敖一口说:“要是楚军战败,恐怕我伍参的肉还没等让你们吃,就先让晋军给吃了。”孙叔敖也不理会伍参,就命令军队将战车的车头全部调转成朝南的方向,只准备等楚庄王一声令下,马上大军开拔。

(铁血时代-162)

伍参是个宠臣,是个嬖人,嬖人的意思,就是地位比较卑微但受君王宠幸的人,从某种意思上说,就是男宠,从其地位上说,是无法参予到军国大事的讨论的,无怪乎孙叔敖作为一代名臣,根本就放不下面子与这种人理论。但是伍参这个人也是不简单的,颇有些谋略,不全是吃软饭的,既然孙叔敖并不理会他,他决定直接向楚庄王直接请求北进。

伍参到了楚庄王跟前,力陈楚军应该北进迎头痛击晋军,他把晋军可以战胜的理由罗列出来:

第一,晋军的总司令荀林父这个人,刚上任不久,从在军队的威望上说,远不及以前的赵盾、郤缺,他所发布的命令,常得不到下级的执行;

第二,晋军的副总司令先縠,是个刚愎自用之人,不服从总司令,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第三,晋军上军、中军与下军的各司令员之间,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合作,军队各级指挥系统混乱,以致于士兵也搞不清楚究竟要听从谁的命令。

伍参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但是楚庄王其实自己也并不愿意与晋军开战,因为晋军毕竟是当时实力最强的,楚庄王宁愿先扫荡中原地区的各小诸侯国。

伍参作为楚庄王宠臣,算是把这位伟大君王的脾性摸透了,如果以上的三点分析并没有说服楚庄王的话,那么以下的话,必定让楚庄王心动了。伍参继续说:“楚军是大王你亲自率领的,而晋军的统帅不过是大臣而已,如果楚军不战而退的话,楚国的老百姓就会说,咱国的君王在战场上躲避敌国的臣子,这可使咱国家脸面上无光啊。”

楚庄王听了呯然心动,仗不打可以,可君王的面子可丢不起,丢了面子,以后中原各诸侯国会看笑话的。伍参的激将法,使得楚庄王决心调转马头,挥师北上迎战晋军。

这里附带说一下,伍参虽然是嬖人,颇知兵略,伍参虽然在历史上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后来的楚国名臣伍奢就是伍参的孙子,伍奢的儿子伍子胥更是一代名将。

就在楚庄王决心北进之时,已经渡过黄河的晋军统帅部仍然吵得不可开交,是战与退,仍然理不出个头绪。

支持荀林父、士会的非战派将领还有栾书(下军副司令)、赵朔(下军总司令)、荀首(下军参谋),支持主战派先縠的将领有赵括(中军参谋)、赵同(下军参谋)。晋军的高层乱得象一锅粥似的,主帅荀林父不能控制局面,而广大的下级将士也很是迷惘。

楚庄王不想与晋军开战,可是又不想丢了面子,虽然已经命令楚军向北方开进,但还是希望可以与晋军进行和谈,双方都体面地退出战争。他派了少宰(楚国的官名)去与晋军进行谈判,晋军派出的和谈代表是上军司令员士会。

少宰对士会说:“我们的君王说不了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南蛮风范),只是成王与穆王,曾多次兴师征讨郑国,只是为了安定郑国,哪里敢得罪晋国啊,所以呢,你们也不要呆在黄河以南,我们楚国是希望与贵国和平相处的。”

士会是晋军是主和派的代表,他对楚国少宰说:“我们晋国此次前来,也不是要得罪楚国的,只是晋国与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现在郑国不遵王命,所以我国君主特命令晋国的将军们率师南下,来质问郑国,并不是要冲着楚国来的,现在楚国的君主发话了,晋国怎么敢不听从楚君之命呢?”

两边都说得假惺惺的,但是想和谈避战却都是真的。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