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铁血时代-160)

陈国复国后,公元前597年初,楚庄王又一次统率大军,讨伐背叛的郑国。

令楚庄王没有想到的是,郑国的抵抗异常顽强。

看来去年楚国灭陈一事,还是让郑襄公担惊受怕,豁出去了,跟楚国人拼了。楚军包围郑国都城达十七天之久,没有能破城,但郑国已经快抵挡不住了。

怎么办?

郑襄公在无奈之下,又想到了投降,唉,这被压迫的日子不好过啊,还是先占卜一下吧,看看大神有什么启示吧。

占卜的结果出来了:投降不吉利!

战也不成,降也不成,还有第三种选择吗?

有。

做什么呢?

哭!

于是一大群人跑到太庙那儿去哭,后来连守城的士兵也跟着哭了。

一时间,哭声弥漫整个都城,把楚国人给打动了,也把楚庄王给打动了。当然,楚庄王除了被打动之外,也考虑到郑国军民现在众志成城,正所谓哀兵必胜,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

楚庄王下令楚军后撤,以免受到郑国漫天哭声的影响。郑国人赶紧趁着楚军暂时后退的时机,抢修在战斗中毁坏严重的城墙,获得一口喘息之气。但是很快楚军又兵临城下,一场更大规模的攻城战开始了。

郑国寄希望于晋国的救援,可是晋国人的表现令人失望,时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晋国军队的影子却一直没有出现。在楚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人浴血守城三个月,最终被楚军破城。楚军穿过城门,昂然在城市中心大道行进,郑襄公被迫投降,他光着上身,牵着一只羊,出来迎接楚庄王。

郑襄公料想郑国的命运大概就到此了,楚国自己四处扩张以来,灭掉的国家已不计其数,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对楚庄王说:“我既得不到上天的福佑,又没有效忠您,以致您怀恨在心、兴师问罪,这都是我的过错。即便您把我俘虏到江南、放逐于海滨,我也没有怨言;如果您要把我国的土地赏赐给各诸侯国,我也无话可说。不过如果您还念及昔日两国的友情,延续郑国的社稷,我将全力侍奉您,您就把郑国当作楚国的一个县看待,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您天大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愿。”

楚庄王的左右听了之后都说:“不可答应这个要求,我们现在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才得到郑国,不能还给他们。”

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后,楚庄王说:“郑国国君不简单,能够屈居于人下的,必然对民众也讲信用,我看郑国还不可以灭亡哩。”

楚庄王下令大军后撤三十里,以示对郑襄公的尊敬,然后同意与郑襄公签订城下之盟。郑国又一次向楚国投降,为了约束郑国的反复,楚国要求郑襄公的弟弟前往楚国作为人质。

与楚国相比,晋国的反应速度可谓迟缓,楚军对郑国的进攻总计持续了数个月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段时,对于要不要援救郑国,晋国政府仍然没有能下定决心,到了六月份,晋军最高司令部才正式决定,出兵援助郑国。

一场晋、楚之间的巅峰对决拉开序幕。

这是在晋楚城濮之战三十五年后,又一场深刻影响春秋时代历史的大战役。

(下一节《邲之战》)

(铁血时代-161)

五、文明战争:晋楚邲之战

邲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重要的会战。

参战的双方是当时南北双雄:晋国和楚国。这也是继城濮之战后,晋、楚争霸的重要一战,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次战役堪称春秋时期战役之典范,在交战过程中,双方表现出春秋时代的雍容礼节,使残酷的战争披上一层文化的温情面纱,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里,勇敢不仅仅是不避刀刃的表现,更是一种在战场上不失贵族气质的从容。

公元前597年六月,晋国终于做出援助郑国的决定,出动大军,直奔向郑国。

此时晋军将最精锐的部队悉数调出,作出与楚国决战的姿态,晋三军主力全部出动,其战斗序列是:

中军总司令荀林父,副司令先縠,参谋人员有赵括、赵婴齐;

上军总司令士会,副司令郤克,参谋人员有巩朔、韩穿;

下军总司令赵朔,副司令栾书,参谋人员荀首、赵同。

晋国的援郑联军已经到达黄河时,接到了侦察人员的报告,郑国已经在楚国的强攻下投降。此时摆在晋国大军诸位将领面前的问题是:晋军是要继续前进呢?还是就此打道回府?

如果继续前进,很明显,势必要与楚国进行一次大会战,如果撤兵,则又劳师无功。

进或退,这在晋军将领中引发了大争议。

在晋军高层,反对继续进军的将领,主要有中军总司令荀林父和上军总司令士会。

荀林父是员老将,虽然身居中军元帅之位,但此人并无帅才,在军事行动上小心谨慎。他认为局势发生变化了,鉴于郑国已经战败降楚,晋军前往解救已经没有意义,不如等待楚国退兵以后,再对郑国实施打击。

荀林父的观点,无非是避免与楚国开战,就拣郑国这个软柿子捏。

而上军总司令士会是个杰出的谋略家,他对时局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断,士会断言,楚军现在是无懈可击,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楚国在国际上大打道义牌。郑国曾归降楚国,现在郑国背叛楚国,楚国兴师问罪,而郑国投降后,楚国并不深究郑国之责,这是做到有理有节。

第二,楚国的国内十分安定。虽然连年用兵,但是楚国的工业、农业、商业照常运转,并未受战争的影响,而且国民对楚国的连年用兵也没有心生怨言。

第三,楚国的军队有质的飞跃,实行军事分工,在军事行军中,右军负责战车安全,左军负责后勤补给,前锋负责侦察,中军负责制订军事计划,殿后的是精锐部队,负责军队的撤退。军事号令完善,士兵严格按军队条例操作。

第四,楚国有完善的选拔人才措施,能够人尽其才,学习了中原的礼仪文明,社会秩序井然。

基于以上的分析,士会认为此时的楚军不可与之争锋,晋国应该避免与楚国开战。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