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铁血时代-156)

楚庄王亲率大军,迎战斗椒的若敖叛军,双方在皋浒展开决战。

叛军率先发起进攻。

斗椒是是一名神射手,他搭箭上弦,瞄准楚庄王的战车,“嗖”就是一箭,这一支箭从楚庄王的身旁掠过,穿过车辕与鼓架,射在战车上的铜钲上,把楚庄王吓出一身冷汗。还没等楚庄王反应过来,斗椒的第二箭就飞过来,这一次射在战车的笠毂上,笠毂就是战车上的立木桩,以用支撑车上的伞盖。

这两箭,把车旁的士兵吓得纷纷后退。

楚庄王知道士气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千万不能让叛军在士气上压倒自己,所以他急中生智,张口就瞎编了一个故事:“大家不要惊慌,当年文王灭息国时,曾经得到三支利箭,被斗椒偷去了两支,现在他已经用完了。”楚庄王这么一说,楚军的军心得以稳定。

楚庄王马上下令擂鼓反击,这支久经沙场的常胜之师,很快就体现出其超强的战斗力,斗椒的叛军最终被打垮了。斗椒虽然勇猛过人,怎奈实力悬殊,最终在战斗中被楚政府军杀死,参予叛乱的若敖氏族人也全部被杀。

自从管仲提出“尊君”的主张后,实际是诸侯国君主的地位仍然十分不牢靠,包括一代雄主齐桓公都死于权臣之手,齐国如此,晋国也是如此,赵盾集团杀晋灵公就是一例,现在楚国也爆发类似的事件,只是这次侥幸由君王胜出。

这次叛乱,对楚庄王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一来楚国的实力并没有遭到重大削弱,二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清除了内在的隐患。

斗椒死后,楚庄王任命孙叔敖为楚国令尹。

孙叔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上台后,大力改革内政,规范了楚国在德行、刑罚、政令、典制、礼仪六大方面的制度建设,大力加强农、工、商等经济上的发展;对楚国优良的军事体制做进一步的完善,强调军队的纪律与制度。

楚国军队在行军作战上,分为五大部分:中军为作战主力部队,同时也是指挥枢纽;右翼部队负责中军的侧翼安全;左翼部队除了负责左翼安全外,还要筹集干草;先锋兵团负责观察敌军的动静;殿后兵团由精锐的部队组成,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掩护主力撤退。步兵与战车部队的协同作战力比以前更强,军队中各项具体的安排细分到各级将领身上,所以行军作战时,不必由主将下达命令,这些将领就会早早准备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军队的制度化建设。

在人才的选拔上,孙叔敖采取一种新旧结合的原则,既照顾王族、贵族的利益,同时又从民间选拔可用的人才,这样既减少来自贵族的反对,同时也增加了人才的来源。在对外用兵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可以打赢的战争就打,没把握的就不打,对衰落的国家采取吞并政策,对动乱的国家采取打击政策。这样虽然楚国发动的战争很频繁,但战争规模在可控范围,每战必胜,这使得国内民众不致于反对战争,国内的政治、经济也没有因为频繁的战争而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系列富有成果的改革,在日后楚国的重大决策与战争上,都可以看到其影响。

在平叛了若敖氏的动乱后,楚庄公再次把目光转向北面的郑国,郑国背楚附晋,这对楚国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一场围绕郑国而展开的大争夺开始了。

(下一节《北进、北进》)

(铁血时代-157)

四、北进、北进

郑国夹在晋、楚之间,是两大超级强国的争夺重点,不跟晋国作战,就得跟楚国作战,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晋成公的进攻,迫使郑国转而投靠了晋国,这又引起楚庄王的不满。

从公元前606年至603年,楚国连续四年对郑国发动战争,以惩罚郑国的背叛行为,接连不断的打击,使郑国实力消耗殆尽,实在没能坚持下去,情不得已之下,郑国故计重演,与楚国签订协议,又站到楚国一边。郑国是楚国扩张的重要一环,而郑国为了保全自己,其外交之善变,恐怕是春秋历史中最有趣的一段。

一年后,即公元前602年,晋国召集中原五国在黑壤举行会议,郑国在受召之列,要不要去呢?郑襄公没有主意了,公子宋认为晋国与楚国都不能得罪,索性就两边倒吧,既听楚国的,也听晋国的。

两边倒,就是没有立场了。

楚庄王不能接受郑国两边倒的政策,很快,在公元前600年,楚庄王统兵攻进郑国,对郑襄公示好晋国进行惩罚。此时“夏日之日”的赵盾已经去世,晋国中军元帅由郤缺接任,他率军驰援郑国,并与郑军在柳棼之战中挫败楚军的锋芒。

这一战的胜利,使郑国的老百姓相当高兴,拍手称快,但是郑襄公的哥哥子良却非常担忧,说:“这不是国家之福啊。”

郑襄公想想也是,楚强郑弱,郑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怎么办呢?等着楚庄王再次兵临城下吗?不行,干脆啊,就先向楚国投降吧。

就这样,郑襄公主动向楚庄王表示投降。郑国刚与楚国和解,晋国便率领宋、卫、曹等国杀了过来,郑国只好又与楚国决裂,又归附晋国。唉,你说郑国辛不辛苦呢?归附楚,则晋来攻,归附晋,则楚来伐,想两头讨好,结果两头得罪。

辛苦固然是辛苦了,但也只有这种骑墙政策才勉强能保全国家。

果然,郑国被迫归附晋国后,楚庄王又兴师动众,前来攻打郑国。

士会率晋国军队入援郑国,在颖水战役中击退了楚军的进攻。为了将郑国建设成为对抗楚国的桥头堡,晋国要求中原各诸侯派出军队,驻扎在郑国,以防备楚军的再次入侵。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楚军再度攻入郑国境内,攻占了郑国的重镇栎邑。看来诸侯联军虽然驻在郑国内,却仍然不能抵挡楚军凶悍的进攻。郑国大夫子良认为晋国和楚国“不务德而兵争”,都是没有信用的国家,“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郑国也不讲什么政治信用了。看清这些霸国的真实嘴脸后,郑国只有一个最高战略,就是如何保全自己。

楚庄王在控制郑国的同时,也企图控制陈国,郑国和陈国都与楚国相接壤,是楚国进入中原地区的第一道门户。陈国的外交政策,与郑国差不多,都是属于墙头草的类型,但是陈国的战斗力不及郑国,而且距离晋国较远,这使得在晋、楚争霸中,它的战略地位不如郑国,受灾程度也不如郑国。

如果说郑国是晋楚争霸的第一战场,那么陈国则是晋楚争霸的第二战场。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