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铁血时代-150)

这次危机严重到什么地步,可以举两个事件来说明。

第一个事件,楚国的北部申、息两个军事重镇,北面的城门不敢打开。

申、息两地是进出中原的通道,楚国面临多处叛乱,军队疲于奔命,申息两个军事重镇,更加肩负着防卫中原诸侯南侵的重任,此时进入一级战备,不许任何人出入,封闭北往中原的通道。可惜中原诸侯包括晋国此时无甚雄君出世,否则此刻南下攻楚,楚国能否顶得住,真是大大的疑问了。

第二个事件,楚国政府当时已经在谋划要将首都从郢都迁往阪高。

阪高在现在湖北当阳东北的长阪,是一处险要的高地。看来楚庄王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但是迁都的计划遭到蒍贾的激烈反对,蒍贾力排众议,说:“迁都阪高没什么益处,我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可以去,山地蛮族本来就善长山地作战,对楚军没有什么有利的。”然后蒍贾提出了极为有见地的战略主张:其一,戎人只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作些骚扰而已,没有大规模入侵的实力,这里的忧患不足为道;其二,麇国曾经在五年前惨败给楚国(楚穆王于公元前616年伐麇,在防渚之战中大败麇军),这次纠集百濮叛乱,无非是看到楚国大饥荒,无力分兵,楚国只要动用部分兵力,虚张声势一下,就可以让麇国和百濮知难而退;其三,楚国的进攻重点应该放在庸国的方向上,庸国军队人数很多,只要击退庸国,楚国就可以解决叛乱。

楚庄王采纳蒍贾的主张,将主力放在与庸国的决战上,而在麇国方向,只出动少量部队进行一番虚张声势的军事行动,果然麇国军队有畏楚心理,十五天后,麇国军队以及百濮均撤回。

对楚军来说,由于大饥荒,粮食的供给是军事行动的最重要的问题。楚庄王下令,各地的粮仓的余粮,率先提供给军队使用,而军队中,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吃同样的食物,士兵挨饿时,军官也一样挨饿,这反倒激发起了楚国将士的士气。楚军的兵锋直抵楚庸边界,但是楚军却出师不利,第一次与庸国军队交锋时,打了个小败仗,庸国军队趁机追击楚国的先锋部队,并俘虏了一些楚军。这次胜利让庸国军队信心倍增。

这次失利,反倒让楚国的将领师叔想到了一个计谋:既然一次小小的胜利就可以让庸国的军队欣喜若狂了,那么干脆来个将计就计,楚军多几次失利,如此迷惑敌人的判断,这就是骄兵之计。

于是接下来的几仗,楚军是每战必败,连续七次交锋,楚军连续七次溃退。庸国军队本来对楚军有畏惧之心,这下子可开始瞧不起楚军了,纷纷说:“楚兵看是饿得没饭吃了罢,就这个战斗力,有啥值得一提的?”这种乐观情绪在庸国军队中漫延,以致于认为现在的楚军不堪一击了,故而连防御也渐渐懈怠了。

(铁血时代-151)

然而此时庸国人还没意识到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楚国的最高统帅部没有闲着,为了彻底消灭庸国,楚国秘密与秦国联系,请求秦国出兵(庸国位于秦、楚之间,估计楚国向秦国借兵的同时也借了点粮食),同时调集喽啰国巴国的军队入境,集结大量的军队,准备给庸国致命的一击。

楚庄王密抵前线,将楚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子越率领,经石溪向庸国发起进攻;另一路由子贝率领,经仞地向庸国攻击,形成钳形攻势,目标直指向庸国的首都。

秦国与巴国的军队都参加了这次灭庸之役。

为了斩断庸国的后援,楚军向对百蛮的军队发动进攻,百蛮军队哪里抵挡得住?便与楚国签下盟约,放下武器投降了。楚、秦、巴三国联军于是猛攻庸国。可怜庸国还沉醉在前几次小胜的喜悦之中,本来就实力不济,又疏于防备,很快被楚军攻破首都,竟遭到亡国的命运。

楚国转危为安!这次附庸国发动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了。

然而细究这次空前规模的叛乱,楚庄王实在负有责任。

楚庄王上台三年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是一蹋糊涂。中原之地,得而复失,这是其一;国内出现大饥荒,恐怕这也是人祸多于天灾,这是其二;附庸国纷纷叛乱,一度形势严峻,这是其三。

楚国人也很是担忧,这位年轻的楚庄王才不过当了三年的王,就折腾到这种地步,楚国的未来命运如何呢?

面对楚庄王不闻政事,手下一帮大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当然也不乏只会拍马讨好之辈。其中有两位忠臣咨嗟不已,这两人,一个叫伍举,一个叫苏从,两人向楚庄王进谏多次,没啥效果,楚庄王听得烦了,就下令说:“有再敢进谏的,杀无赦,绝不宽恕。”

有一天,伍举去见楚庄王,只见楚庄王左手揽着郑姬,右手抱着越女,饮酒作乐,一副大昏君的样子,于是对楚庄王说道:“大王,臣有一个谜语,始终猜不透谜底,敢向大王请教:有一只鸟,呆在高高的山上,三年的时间,从来不飞,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一听,心里明白了,这不是说自己吗?

令人奇怪的事,这次楚庄王并没有怪罪,可能是因为楚国经此一难后,楚庄王终于琢磨点什么东西出来了,或者是从祖先那儿继承下来的英雄主义的热血开始沸腾吧,或者是象后世禅宗所说的“顿悟”,不管什么原因,这次楚庄王故作豪言状,回答说:“这种鸟啊可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为了要坚定自己意志,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了丰满自己的羽翼。你听我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中最有名的豪迈的话之一了,豪迈固是豪迈,估计不仅是伍举,连楚庄王也被自己的话感动了。然而可以顿悟,倘若要落到实际行动,那还是有一个距离的,吹完牛的楚庄王,在勤政数天之后,又思念起美酒和美人了,过不了几个月,又回来原来天天荒淫享受的老路上去了。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