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虽然在名称上做了些手脚,晋国仍然摆脱不了在军事编制上僭越的嫌疑,不久后,又将“三行”改编为两个军:新上军和新下军。这样,晋国的作战部队总共达到五个军,其军队的数量在诸侯国中名列第一,这样,晋国一步步地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这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国家,军队中的统帅同时也是政权核心人物,这种军政合一制度也为晋国的内乱纷争留下了隐患,这个后面再说。

晋国设立五个军,表面上说是为了抵御狄人的入侵,其实这不过是个幌子,晋文公把打击目标对准了郑国。

晋文公算是个有气量的人,并不十分记仇,然而中国人有句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所以想杀自己的人,可以宽恕他,而曾经羞辱过自己的,却非报仇不可,这就是爱面子的文化传统使然。对于曾经羞辱过自己的那些国家和国君,晋文公却是一心想着报复。

晋文公在落难时,曾经流亡到郑国,但是在郑国却受到了冷遇,特别是郑国的官员叔瞻,还曾向郑文公提议,将这些流亡人士斩尽杀绝,以绝后患。如今,晋文公已经垂垂老矣,然而功业正赫,又登上霸主之位,此时不报复,更待何时?

然而晋文公决意出兵郑国,又不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

郑国南与楚国相接,地处十分敏感之位置,是楚国北进中原的一块重要跳板,因此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也使得郑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中,先是处于齐、楚两国的包夹之中,在齐桓公死后,又处在晋、楚的缓冲带,这使得在日后漫长的晋楚争霸中,郑国一直是一个重灾区。

在城濮之战时,郑国是站在楚国一方的,出兵帮助楚国协防,直到楚军在城濮战败后,郑文公很是害怕晋国的报复,就派人到晋军司令部要求和谈,并与晋文公订立了和约,后来又参加了由晋文公主持的两次国际会议。即便郑国人小心翼翼,但是郑国在诸侯国之中,早就是个著名的骑墙派的形象,这也是晋文公决意出兵的一个理由。

公元前630年的九月,秋高气爽的季节,晋、秦联军开始对郑国展开夹击。

秦国为什么要趟这浑水呢?秦国是一个比较贫瘠的国家,之前秦国很少卷入到中原的事务中,秦穆公开始,秦国的胃口变大了些,特别在晋国两度易君(晋惠公和晋文公)过程中,秦国都扮演了个重要的角色,秦穆公也开始了解中原霸业之国际新秩序,凭借自己的铁血兵团,秦国也想在中原捞到些好处。

郑国如何抵挡得住晋、秦两大军事强国猛攻呢?郑文公一看没招了,心想:“晋文公此来,无非是要报旧仇,而当时提议要杀死晋文公的人,是叔瞻,如果将叔瞻的人头献给晋文公,或许可以跟晋国进行和谈了。”于是这位对郑文公忠心耿耿的大臣,脑袋被砍下来,作为郑文公借来作为与晋文公谈判的筹码。

日期:2009-07-2413:25:26

(铁血时代-108)

晋文公觉得叔瞻的脑袋还不够份量,扬言一定要得到郑国君主才肯罢休。这样一来,和谈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只可惜了叔瞻的一条冤魂。

议和的大门闭上了。郑国在军事上根本没法抵抗晋国和秦国两大强国的夹攻,怎么办?惟一的机会,在于离间晋国和秦国的关系,只要秦国退出,郑国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郑国与秦国殊无往来,没有什么多少交情,谁可以担负起游说秦军的重任呢?

这是关系到郑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此时,郑国大臣佚之狐向郑文公隆重推荐一个人选:离职老干部烛之武。

烛之武!郑文公听了颇为惊奇,因为烛之武在任职期间,始终未得到重用,然而熟悉烛之武的佚之狐心中却很明白,烛之武胸有韬略,有勇有谋,是与秦军进行谈判的最佳人选。

郑文公象是抓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赶忙请来烛之武,然而却碰了不软不硬的钉子,烛之武以“年轻时尚且未受重用,现年老了更不顶用”为由,拒绝了郑文公。郑文公赶忙陪不是,又是自我检讨,又是摆出国家大义,烛之武这个老臣一颗爱国挚心被打动了,决心为郑国的存亡而赴汤蹈火。

当时晋、秦联军已围困郑国的都城,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汜水南岸。

当天晚上,烛之武偷偷地被放在大篮子里,从城墙上吊下来,秘密地前往秦军的营地,要求会晤秦穆公。

烛之武虽然是老干部,但是思维仍然异常的敏锐,他深知两个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表面上晋国与秦国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然而两国貌合神离。晋文公已经成为号令中原的盟主,而秦穆公野心勃勃,自然不肯居晋文公之后,出兵郑国,无非想到中原捞取一些油水,将势力切入中原地带。

烛之武一针见血对秦穆公说:“如果郑国灭亡了,只会使晋国坐大。秦在晋的西面,而郑国在晋的东面,秦与晋倘若灭了郑国,那么晋国凭借临近郑国的地理优势,将会吞并郑国的土地,而秦国只能坐视晋国的版图扩大,出了力量,却只是使自己的邻国更加强大,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

秦穆公当时力助晋文公上台,就是冲着建立一个亲秦的晋政权。但是晋文公的势力扩张得太快了,远远出乎秦穆公的意料,短短几年时间,晋国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都超过秦国,秦穆公心中有些郁闷,烛之武这些话,说到秦穆公的心坎上。

烛之武估摸着秦穆公的心思,把更狠的话放出来:

“晋国人多忘恩负义,想当年您帮助晋惠公夺得政权,晋惠公原先答应要送给秦国河东之地,但是结果怎么样了?贵为晋国国君,居然食言,不仅没有把地献上,甚至秦国闹饥荒时,向晋国购买粮食,也被晋国拒绝了。这些都是您经历过的,晋国人就是不守信用啊。”

日期:2009-07-2508:22:41

(铁血时代-109)

这些话说到秦穆公的痛处了,晋文公的前任晋惠公和晋怀公,均受过秦穆公的恩惠,但最后不都是成忘恩负义之辈吗?更何况如今晋国的势力如日中天,秦穆公固然是一匹西域之狼,可是晋文公是西北之虎,把郑国这头绵羊吃掉后,虎会给狼留下一点带肉的骨头吗?

秦穆公一转念,与其让晋国吞掉郑国,倒不如由秦国来独吞。

思维敏捷的秦穆公一边听烛之武滔滔不绝的游说,一边在心里盘计着独吞郑国的计划。烛之武说完了,秦穆公的主意也定了,便对烛之武说:“先生所言甚是,寡人已经决定退出战争,愿意与郑国结为盟友,并派驻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抵御晋军的进攻。”

烛之武听了大喜,这次外交谈判的任务完美地完成,他成为拯救郑国的英雄人物。当然这里的因素,除了烛之武的游说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国不愿意与晋国分享胜利的果实,秦穆公背后真实的目的是独吞郑国。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军率领秦国的军队,协助郑国的军队守卫都城,并且长期驻扎在郑国。三年之后,秦穆公企图通过这批驻守郑国的秦军,里应外合,独吞郑国,但是这个阴谋最后破产,这是后话,留待后文详述。

烛之武成功离间了秦国与晋国的关系,因而保全了郑国,也成为后世纵横家的先驱,春秋战国的时代,为这些辨才无碍的智者施展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历史更为精采与扣人心弦。

秦国的突然倒戈让晋文公感到吃惊,在这个利益重于一切的时代,国君与国君之间,哪有友谊可言,秦穆公随便说了几个理由:这次战争是晋文公的个人恩怨引起的,秦国不加入这个晋与郑的恩怨中,向郑国派驻军队,是要维持国际秩序的公正性。

晋国的高级将领对秦穆公这种出尔反尔的态度非常的愤怒,纷纷向晋文公提议,对正在返国途中秦军进行截击,趁机歼灭秦军的主力。

晋文公摇了摇头:“秦国有恩于我,我可不能象前任惠公、怀公那样恩将仇报,况且秦国还是咱重要的盟国,暂时还没有必要得罪。”于是下令晋国的大军即刻撤出郑国,打道回国了。

然而,晋、秦这两个大国的的裂痕已经存在,只是晋文公明智的策略,使得晋、秦关系暂时不至于恶化。

围郑之战后的第三年,晋文公在位九年之后病逝。

晋文公大器晚成,短短几年的时间,使晋国由保守主义走向开放,建立了中原霸权,击退强楚,使晋国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与齐桓公的霸业不同的是,晋文公开创的晋国霸权,乃是一个长期霸权,由此开始,春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晋楚争霸的时代。

晋文公的去世,也使得晋与秦的关系迅速走向恶化,继任者晋襄公刚刚上任,便迅速转变晋文公的对秦的政策,山雨欲来风满楼,晋国与秦国这两大强国,将兵锋再起,究竟谁才是强者中的强者呢?

下面,我们把晋国的故事先放在一旁,来看看秦穆公是如何造就秦国的神话。

(下一章《西域之狼》)

日期:2009-07-2608:12:42

(铁血时代-110)

第八章西域之狼:秦穆公

一、强国之路

骊山之变,西周灭亡,秦襄公由于在护卫周王室东迁立下大功,秦国始进入诸侯国的行列。秦国地瘠民贫,惟凭借一股勇武无前的精神,通过数十年的战争,终于战胜了西戎,实现从小国向大国的转变。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