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次战争有两个触发因素,一个当然是子元为了讨好息妫而发动的战争,另一个因素,是楚国早就有北进中原的野心。郑国并不算是息妫所说的“仇敌”之列,这一点子元也心知肚明,郑国与楚国惟一的矛盾,那也是好几年前郑厉公复辟之后,由于没有及时通告楚国,楚文王以此为借口,进攻郑国的栎邑,这只能算是小冲突,并非大矛盾。所以子元发动侵郑之战,实质上还是楚国企图攻取郑国以作为跳板,进而进取中原。

为了这次侵郑之战,楚国令尹子元动用了精锐的部队,出动了六百辆战车。如果按照春秋初期战车部队的标准配置,一辆战车配置七十五人,其中甲士三名,步卒七十二人,满员配置的话,楚军出动的兵力将达到四万五千人。不过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楚军是满员配置,但这仍然显示出楚军强大的实力,因为以当时中原最强大的齐国为例,也不过仅拥有八百辆战车,而楚军在攻郑一役中即投入六百辆战车,其实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子元亲自充当楚军统帅,其部队分为前、后两军,前军的将领还有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后军将领有斗班、王孙游、王孙喜等,阵营堪称强大。

春秋时代的大城一般分为内城与外城,楚军的战车部队进军神速,一路推进,直抵郑国都城之外。郑国军队仓猝之间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外城的两个城门相后失守,楚国的兵车耀武扬威进入城门,一路抵达到郭内大道上的市场,此时内城的城门在望,而令楚军统帅子元大惑不解的是,内城的城门居然是开着,城门上的闸门还没有放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郑都的外城已经失守,内城大门居然洞开,这种情况发生在郑国这个军事强国身上,着实颇令人不解。作为楚军统帅的子元愣头愣脑地看了一番,说“郑国有人才!”下令暂且退兵观望。

这是春秋版的空城计呢?还是郑国真的设下了陷阱等着楚军钻进来呢?这个史书上也没说明白。设下陷阱是有可能的,不管怎么说,楚军的统帅子元还是比较谨慎的一个人,没有贸然进城,因为他不相信郑国的实力如此不济。

作为中原盟主的齐桓公已经接到楚国攻打郑国的情报,他果断地召集齐国兵马,并且照会鲁国、宋国,以最快的速度出动援军,支援郑国。看来霸主不仅仅要凭借武力赢得,而且也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保卫中原的重任。

子元的谨慎给了郑国喘息的时间,齐、鲁、宋三国联军火直奔郑国都城,子元听到这个消息后,担心楚军受到郑国与联军的内外夹击,于是连夜开溜。这次攻打郑国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但是楚军的进军速度与战斗力之强,给中原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痴子元没能在打击郑国上取得胜利,回国后他仍然念念不忘美艳动人的息妫。想想子元也不容易,在息妫住所旁的大宅院也建了,铎也摇了,舞也跳了,兵也出了,可是就是没法赢得美人心。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跑到王宫里去住了,只是为了容易接近息妫,勾引这位绝代佳人嫂夫人。

楚王宫怎么是随随便便可以住的呢?子元自以为大权在握,谁能奈何呢,可是不想曾经担任楚国大将的斗廉(斗射师)极力反对,子元大怒,把斗廉抓了起来,并且带上手铐。这么一来,子元可把斗氏家族给得罪了,在楚国,斗氏是一大望族,在这个时期,贵族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不要说子元只是令尹,就算是国君,也不知被贵族屠杀了多少人呢。

楚国大夫申公斗班决计除掉子元,在公元前664年的秋季,斗班发动政变,杀死子元,斗氏家族控制了楚国的大权,斗谷於菟被推举为令尹。斗谷於菟倒是个聪明人,他并不想看到斗氏家族与王族为敌,所以他把私人家产全部捐献出来,以帮助楚国度过这段政治危机。

这场政坛的大动荡,使得在未来的几年内,楚国不得不将政治重心转向国内的稳定,北进中原的计划因而推迟,对无疑使中原各国来自南方的压力大为缓解,而北方戎人、狄人却日益成为中原地区的大敌。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毅然扛起“攘夷”的重担,捍卫中原的华夏文明,并因而成为中原当之无愧的领袖。

(下一节《攘夷之路》)

日期:2009-05-2412:49:00

(铁血时代-52)

二、攘夷之路

中原华夏之地,对于四境蛮族,有一个笼统的称呼:北狄、西戎、东夷、南蛮,这是以地理方位来命名,但是这些蛮族的居所并非固定不变,迁移是司空见惯之事,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便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戎人不独居于西方,也大量迁移至中原北部,甚至与华夏诸侯国混居,戎人不仅仅是西戎,也包括北戎,有时也称为山戎,大约是因为居住于北方之山区。

蛮族与华夏族之最大差距在于文明程度,中原诸侯国的文明无疑与四境蛮族相比,至少领先一千年,地处边缘之诸候国类如楚国、秦国、晋国等,文明程度逊于齐、鲁、宋等国,颇染蛮族之风气,好勇尚武之风甚浓,军国主义色彩非常明显。

自骊山之变后,北方及西北之蛮族势力大为崛起,对华夏文明构成巨大的威胁。诸侯国与蛮族的战争不断增加,秦国人以无比的勇气连续击败西戎人,大大缓解中原之外患,公元前713年,秦军大败西戎亳王,铲平其基地荡社;公元前704年,秦军进攻荡氏,消灭这支西戎部落;公元前697年,秦军讨伐彭戏氏(西戎的一支);公元前687年,秦军击破邽戎、冀戎。

在中原诸侯中,郑庄公时代的郑国在攘夷成就上最为杰出,公元前714年,北戎南侵郑国,在郑军的打击下几乎被全歼;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齐国,郑军入援并且再次击退北戎人,取得攘夷之战的胜利。

到了齐桓公时代,北方的山戎、赤狄再次成为中原华夏国家的严重威胁。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二十二年),山戎的军队进攻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向齐国求援(齐国的盟主地位显现)。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济水紧急会晤,商讨联合出兵讨伐山戎的事宜,但是不甘心居于齐桓公之下的鲁庄公借口说燕国道路遥远,怕是劳师远征,于事无补,拒绝出兵。

鲁庄公的暧昧态度令齐桓公十分不痛快,但是军情吃紧,在管仲的提议下,齐国毅然独立承担起救援燕国的使命。

齐桓公亲征,管仲、隰朋为先锋,率领齐国的大军进入燕国境内。强大的齐国军队迅速击退了山戎军队的进攻,将山戎的军队逐出燕国。

为了进一步打击山戎的势力,齐桓公决心继续深入山戎的地盘进行围剿,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攘夷军事行动,在齐军的凌厉攻势下,山戎屡屡败北,向北逃窜。管仲、隰朋率领齐军一路追击,一直打到令支(今河北迁安)、孤竹(今河北卢龙)一带。

山戎在齐国军队的打击下,遭到了重创。但是追击战之后,齐国军队却迷失了方向,而此时正是寒冬的季节,如果不能迅速找到归途,齐国的大军面临着严寒气候下的灭顶之灾。此时管仲、隰朋两人的智慧挽救了齐军的命运。

管仲根据“老马识途”的经验,让几匹老马在前识路,大军跟在老马的后面行走,终于找到了返程的路。但是大军又遇到另一个困难:找不到饮用的水源。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找到蚂蚁,蚂蚁窝口堆的土如果有一寸厚,向下挖一仞(八尺)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这样,齐国的大军终于安全地返回到北燕国。这是齐国“攘夷”战略的一次巨大的胜利。

北方的山戎经此役的重创后,在之后一段时间内无力发动对中原的进攻。

燕庄公对齐国的出兵援助感激涕零,齐国班师回国时,燕庄公一路相送,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这时齐桓公又不失时宜地作秀了,他对燕庄公说:“除了天子之外,诸侯相送是不出国境的,我不可以对燕国无礼啊。”于是下令将燕庄公所相送至齐国境内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燕国。

齐国这一次功夫可做到家了,帮燕国打仗,非但没有收燕国的好处,而且还慨然赠地(估计燕庄公相送不远,这块地只是象征性的),又突出“尊王”的道义,俨然古代的活雷锋,是正义的化身。但是齐桓公并非一无所获,他所收获的是政治资本,是巨大的国际影响力,齐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出现在诸侯国面前,所以《史记》上说:“诸侯闻之,皆从齐。”这是攘夷之战的最大回报。

日期:2009-05-2616:15:47

(铁血时代-53)

山戎虽然在齐国的打击下遭到重创,但是华夏诸国的夷族之患远远未结束,另一支蛮族部落赤狄比山戎更为凶悍,赤狄是北狄的一支,居山西东南。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