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首先是货币的发行量上,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管仲认为应当根据依据国家之生产实际,估计全国所需货币的数量,以此为基准,铸造公币。政府调控货币的流通量,管仲认为:“国币之九在上,一在下,币重而万物轻,敛万物,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十倍。”银根紧缩,货币流通量少时,物价便低,而银根宽松,货币供应量增加,则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以此规律,则可以利用贷币之手段,达到调控物价之作用。

管仲之货币思想之精深,很多见解以今日来看,仍然充满真知灼见,此真乃中国旷世之经济学家。

日期:2009-05-1310:12:44

(铁血时代-42)

管仲的经济见解乃是服务于政治,他对人性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贫富悬殊乃是国家之危害,“贫富无度则失”,他并不相信平等分配土地、财物的制度,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人类为争取平等而提出来的“均贫富”、“均田地”等理想,无一不遭到破产之命运,为什么呢?二千多年前的管仲对人性洞悉之深刻,确实已为此种理想打上死亡之印记,因为“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十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即便社会实施完全平等之田地、财物划分,但是人在能力上的差异,最后还是会形成贫富的分化,智者可以收取十倍的利润,而愚者则无法将此资本增值。

从各人的能力差别来看,无法制止贫富分化的形成,但是管仲认为政府应该干涉经济,抑制豪强,阻止兼并,这种干涉措施并非采取“均贫富”的强制措施,而是采取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措施:第一,政府以货币手段调控市场价格,以制止豪强在丰年打压粮食价格,在荒年囤积以哄抬价格,换言之,即打破商人豪强在经济上的垄断权;第二,将盐、铁这两项生活与生产的必需品收归国家专卖,同时矿山与森林均国有化,既大幅提高政府的财政来源,又避免这些必需品的价格为奸商所操纵,以造成贫富失衡;第三,政府尽量解除贫民对豪强的债务,并且提供给农民贷款与耕作器具,即政府兼有银行之职能。

管仲之种种政治经济政策,究其核心在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齐国之所以称霸,并不全赖以武力,更多是赖其对外经济政策,以今日的话言之,是一种经济攻势,二千多年前的管仲之深刻见解,令人难以置信。

齐国濒临渤海之滨,为诸侯国中盐业最发达者,内地的卫国、宋国等诸侯国之盐都要从齐国进口,故而齐国对于盐有垄断地位。管仲采取限产之政策,使各国的盐价大幅上涨,获利万余斤金。齐国政府将万余斤金储备不使之流通,造成金价上涨,由于齐国之金价高于其他诸国,致使各国的黄金涌入齐国境内,遂使黄金储备量居各国之首。各诸侯国在黄金储备量大幅下降之后,金价也大幅攀升,由于黄金是国际货币,金价的飞涨,使得齐国作为黄金储备最丰的国家,获益最大。此时齐国凭借黄金储备之优势,以高于诸国的价格收购粮食,诸国的粮食大量涌入齐国,齐国以此方式一举控制粮食这一重要的商品。

管仲以异乎寻常的金融知识,凭借货币政策,使得齐国在盐、金、粮食等重要物品上均取压倒性的优势。这种金融政策,见识之非凡,实令人叹而观止,此亦齐国得以称霸的重要原因。

在军事方面,管仲亦有深刻之见解,他曾说道:“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制器而器无敌,存乎选士而士无敌,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存乎遍知天下而遍知天下无敌,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这个主张又称为“八无敌”,即国家财力、工艺制造水平、器械、将士择选、政教、训练、情报、时机八个方面,对于管仲而言,军事乃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军事的胜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并非单纯武力而已。

在编制上,齐国军队常备军三万人。具体来说,是将国家分为二十一个区域,其中六个区域用来发展工商业,作为工商行政区;十五个区域用来培养士兵方,作为士级行政区。每个士级行政区安置两千个家庭,每个家庭必须要出一个人来充当战士,因此每个区域可以有二千名士兵。把这十五个区域划分为三个军区,每个军区就有一万名士名,这样全国的常备军就可以达到三万人。

齐国的常备军三万人,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但更惊人的是,齐国还建立一支庞大的预备役部队,总数有十万人,这些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平时也从事生产活动,有需要的时候则可以投入战斗。这样,齐国可动员的军事力量达到十三万人之多,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此外,齐国还拥有八百辆战车,在春秋初期,各国的战车数量仍然较少,但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战车的数量也开始急剧上升。

以上所述管仲之治国方略,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所述的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这位罕见的天才在许多方面的真知灼见,远远超越他的时代,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更远非常人所能理解,以致于后世的一些学者,对于《管子》一书中最深刻体现其经济思想的《轻重》篇抱以轻蔑之态度,如傅玄认为“《轻重》诸篇尤鄙俗”,叶适认为“尤谬妄者无过于《轻重》诸篇”,至十九世纪末西方经济学东渐,管子的一些精辟见解才为人所理解。

日期:2009-05-1411:21:49

(铁血时代-43)

四、柯邑之盟:齐鲁战争始末

管仲的归来,并非意味着霸业触手可及了。

齐国要实现称霸中原的野心,必须迈过两道门坎,第一道门坎是鲁国、宋国、郑国这三个中原大国对其霸业的威胁;第二道门坎是要遏制南方楚国向中原扩张其势力。

在齐国的邻国中,以鲁国的实力最强。齐桓公与那个时代有作为的君王一样,对扩张有一种天然的冲动,他迫不急待地准备对鲁国用兵,这个冒进的政策遭到管仲的批评,管仲认为“内政不修,外举事不济。”但齐桓公显然并不把鲁国放在眼里,他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84年),悍然发动侵鲁战争。

齐国的军事实力强于鲁国,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因为两个国家的常备军数量相差不多,鲁国也是东方大国,其常备军数量估计也在二万五千人到三万人之间,鲁国之所以在干涉齐国内政的战争中屡屡败北,主要原因是缺乏优秀的将领。

公元前684年初春,齐桓公统率大军兵锋直抵鲁国的长勺,齐国兵强马壮,一路开过来,尘土飞扬。鲁庄公是见识过齐国大军的厉害的,更有过战败时失魂落魄似的逃亡经历,这个时候,他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是出兵迎战呢?还是坚守城池呢?

幸运的是,一位平民英雄挺身而出,拯救了鲁国,这位平民英雄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勇士曹刿。

曹刿是隐匿于市井之间的一位鲁国勇士,精于剑术,勇敢而富有谋略,只是时运不济,活了半辈子,还是一介布衣。自从鲁国干涉齐国内政以来,与齐国的战争屡战屡败,现在齐国大军又长驱直入,挺入鲁国境内,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曹刿深感国内高层暮气沉沉,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他对朋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为一名充满责任感的鲁国国民,他不能袖手旁观,应该要躬入时局,挺膺责任。

春秋时代的君主专制色彩远远不如后世,在秦汉以后,一个寻常百姓想到见到君主,绝非易事。春秋时代由于诸侯国的土地都比较小,主要局限在几个城池,所以老百姓面见君主,并不是特别难,这个时期,大抵可以称为开明专制时期,君主虽然地位尊崇,但并没有到被神化的地步。

曹刿获准晋见鲁庄公,他一见面就问道:“敢问主公凭什么来跟齐国大军作战呢?”

鲁庄公虽然贵为国君,但没有摆架子,而是礼贤下士,恭敬地回答说:“有吃的穿的,寡人不敢独占,一定要分一些来给别人,所以他们会为寡人而战的。”

曹刿摇摇头答道:“小恩小惠的,不过少数人享用得到,不能指望大多数人为您去战斗。”

鲁庄公又说:“寡人在祭祀祖先时,所要用到的祭品,都是挑选最好的,一点也不敢遗漏,所以祖先会保佑咱的。”

曹刿又否决道:“这只是小诚小信罢了,祖宗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又说:“老百姓的大小诉讼案件,寡人虽然不敢每件都明察,但总是尽力根据事实作出判决。”

曹刿这回略带满意的神情说:“凭这点应该还是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的,这是可以跟齐国开战的理由了,草民还有一请求,希望可以与主公一起到战斗前线。草民了解齐国军队的战法,希望到时可以帮助鲁国军队获得胜利。”

鲁庄公听罢了是将信将疑的,不过一转念,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带上一介草民,也正好可以显示本国君多么的亲民呢。

鲁庄公跟曹刿乘坐一辆战车,指挥鲁国的军团抵达长勺,与齐国军队形成对峙状态。齐国兵团自恃兵强马壮,率先发起进攻。鲁庄公不甘示弱,准备下令还击,曹刿连忙阻止道:“且慢,请先按兵不动。”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