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郑国的三军部队开始围攻周的中央军,周军大败。郑国将领祝聃远远看到周桓王调转车头,准备鼠窜,马上搭箭上弓,瞄准周王“嗖”的就是一箭,这一箭射在周桓王的肩膀上。这个周桓王虽然是个窝囊货,但此时表现还甚为从容,不失一个王者尊严,居然还忍住伤痛,镇定地亲自指挥大军撤退。

祝聃请求郑庄公追击周的军队,郑庄公摇摇头说:“君子不能够逼人太甚的,更何况是侵凌周天子呢?我们只求自卫反击,能保住国家社稷,这也知足了。”当天晚上,郑庄公派出祭足前往周军的驻地,探望并慰问周桓王。

这次大战中,郑庄公表现出有理有节。有理,是郑国属于自卫还击,有节,是只击溃来犯的联军,并不实施歼灭战,战争的善后工作做得很好。反观周王,既师出无由,又不自量力,还中了祝聃一箭,可以说名誉扫地;周王的初意,是想凭此一战,来重树周天下的天下共主的形象,重新握有征伐诸侯的实力。可惜事与愿违,其国际形象一落千丈,正是偷鸡不成还蚀把米,徒增笑耳。

繻葛之战是春秋时代一场重要的战争,郑国在战争中的胜利,象征一个诸侯争霸时代的来临,而周王独尊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周王室已经从政治中心走向边缘化,虽然在此之后还不断有诸侯雄主提出“尊王”的口号,但那都只是玩弄政治的把戏。周王室的地位实质已经等同于诸侯国了。

在古老中国的土地上,旧的政治秩序已经被打破,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初露端倪,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一去不返,从诸侯中产生的霸主将取代周王,在之后数百年里上演一出出连横合纵的好戏。

郑庄公可以说是春秋霸业的先驱,在赢得中原大战与繻葛之战的胜利后,郑国的国力如日中天。

(下一节《政变迭出:辉煌的凋零》)

日期:2009-04-1811:30:00

(铁血时代-13)

五、政变迭出:辉煌的凋零

公元前706年夏季的某天,一辆马车抵达郑国的都城,来者是一名齐国使者,他急急忙忙地求见郑庄公。

齐国出了什么事呢?

原来猖獗的北戎人大举进犯齐国,自从西周覆亡的骊山之役后,中原华夏族面临北方蛮族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强,蛮族武装不时进犯中原,令各诸侯国颇为头疼。另一方面,蛮族的入侵有助于华夏族的团结,当北戎入侵齐国之后,齐国向各国发出求援的请求,特别寄希望于郑庄公的军事援助,因为郑军曾经全歼入侵郑国的北戎军队。

郑庄公派遣儿子姬忽率军前往齐国。当时聚集到齐国的诸侯联军不少,但在对付北戎军队上仍然束手无策。姬忽抵达前线后,迅速将英勇的郑军士兵投入战场,郑军有与北戎交手的经验,自有一套对付北戎步兵的方法。在此役中,郑军勇猛出击,俘虏北戎大良、少良两员大将,斩杀甲士三百多人,同时缴获大量的战利品。北戎人深知郑军的厉害,便引兵退去。

这次援齐战争的胜利,郑军在各诸侯国面前显示出超强的战斗力,而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公子姬忽,则成为炙手可热的偶像级人物。

我们来了解一下姬忽这个人,他是郑庄公的长子,母亲是邓国的公主,他追随父亲南征北征,战功卓著,智勇双全,同时他也是郑国的太子。他被认为是前途无量的少年英才,所以各诸侯国的君主都巴不得将女儿嫁给他。

齐僖公曾经向姬忽表示,愿意将女儿文姜嫁给他,但是姬忽婉言拒绝。后来有人问他,齐国乃是东方最大的国家,为什么要拒绝齐僖公的好意呢?

姬忽回答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齐国是个大国,郑国只是中等国家,不相般配。诗经中说:自求多福。这个福份要靠自己来获得,不能依赖大国。”姬忽拒绝齐僖公的原因,大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姜这个女人与她哥哥大搞兄妹恋,关于文姜的故事,后文还将说到。

有一回姬忽前去洛邑朝见周天子时,遇到陈国的君主陈桓公,当时郑国刚与陈国媾和,陈桓公见到姬忽后,对他非常好感,便主动要求把女儿嫁给他。由于陈国一直属于卫-宋国阵营,郑庄公也刻意要通过联姻的手段,来分化瓦解敌人的联盟,便爽快地答应了这件婚事。

在姬忽率援军入齐国与北戎作战,并取得辉煌的胜利后,齐僖公又一次提出来,准备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他。看来齐僖公是非要姬忽当他的女婿不可,没想到姬忽又一次谢绝齐僖公的好意,他说:“以前我对齐国没有功劳时,尚且不敢接受齐国的公主,现在奉国君之命,为齐国分忧解难,如果娶了齐国公主回国,别人一定会说我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与齐国公主结婚,民众又将会怎么议论我呢?”.

至于姬忽为什么一而再地拒绝齐僖公的要求,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也许是他对齐国没有好感,也许是他很爱自己的妻子,不想再接受其他的女人。

姬忽率郑国军队击退来犯的北戎人之后,齐僖公非常高兴,他准备对前来齐国支援的各国援军进行犒赏,由于鲁国最熟悉各种规章礼仪,齐僖公就委托精通礼仪的鲁国大夫负责犒赏的次序。

按道理说,姬忽的郑国军队功劳最为显赫,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第一份犒赏,但是喜欢咬文嚼字的鲁国大夫却用另一套标准,犒赏的次序按各诸侯国地位高低来排列,郑国是新兴的诸侯,在周王朝诸侯国中的地位不算高,所以郑国在接受犒赏的次序上,反而排在其他诸侯国的后面。

春秋时代的人,荣誉感是特别的强,鲁国人此举,对郑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姬忽勃然大怒,拒绝接受犒赏。就因为这件事,鲁国与郑国就结了怨,郑庄公得知此事后,更是火冒三丈,鲁国算什么东西,就是周桓王,不也吃了一记箭吗?这口怨气,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公元前702年,郑庄公照会齐僖公,准备对鲁国人进攻报复。

按道理说,犒赏的次序是齐僖公委托鲁国大夫来办理,郑、鲁交恶,齐国也不宜联合郑国来打击鲁国。但是郑国帮助齐国打退北戎的进攻,齐僖公欠郑庄公一份人情,他不仅答应出兵,还拉上卫国的军队。这样,郑、齐、卫三国联合向鲁国发动进攻,包围郎城,郑庄公终于可以吐一口恶气了。

这也是郑庄公最后一次用兵。

第二年,他因病去世,在位共计四十三年,时年六十岁。

郑庄公在位的后二十年,也是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二十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平定叔段的叛乱;在与宋、卫等国的中原大战中,他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将其军事才华与政治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逐一击垮对手,赢得中原大战的彻底胜利;他还破天荒地与周王室的军队展开大战,令周桓王挂彩,将郑国的霸业推向顶峰;在与北戎的战争中,一次全歼来犯的北戎军队,另一次则援助齐国击退戎人进攻,连东方大国齐国都不得不倚借郑国的军事力量,足见郑庄公时代国力之强盛。

日期:2009-04-1909:42:07

(铁血时代-14)

春秋初期郑国的崛起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新兴诸侯,郑国无论在土地面积与人口上都没有优势,而且四周诸侯国林立,缺乏扩张的基础,郑国的辉煌更多得益于郑庄公本人的雄才大略,所以当这位一代雄主去世后,郑国的衰落几乎成为必然,而频繁的内乱更加剧了衰落的速度。

在郑庄公诸多的儿子中,有两人十分出色,其一是前面介绍过的姬忽,另一个是姬突。姬突的母亲是宋国人雍姞,他与姬忽一样,都是郑军中的名将,是繻葛之战胜利的最大功臣,他的性格与父亲郑庄公颇为相象,坚忍果断,有乃父之风。

郑庄公去世后,作为太子的姬忽继位,可是几个月后,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了。

原来姬忽继任国君之后,姬突为了避免兄弟之间出现火并的局面,他便移居到娘家宋国去了。姬突的娘家是雍氏家族,在宋国有权有势,连宋庄公对他们家族都很敬重,雍氏家族是姬突的亲戚,认为姬突才是郑国国君的合适人选,准备设法让姬突取代姬忽,成为郑国的君主,可是要怎么办呢?

当时祭仲是辅佐大臣,在郑国位高权重,雍氏家族决定从祭仲下手,他们想法设法把祭仲骗到宋国,然后把他给绑架了,并威胁他说:“如果不立姬突为国君,我们就杀了你。”雍氏家族又怕姬突本人不同意,索性把姬突也绑架了,祭仲受到恐吓后,吓得半死,便与宋国人达成协定,答应送姬突回家,继承君位。

姬忽与姬突兄弟两人的关系似乎不错,当姬忽得知祭仲准备迎立姬突时,他不愿手足相残的情况出现,干脆放弃君位,不辞而别,投奔卫国去了。

姬突返回国内后,登上君位,史称郑厉公。

宋国人自认为在迎立郑厉公这件事上功劳很大,贪婪无度地向郑国索取赂款,结果宋、郑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很快反目成仇。

这时鲁国站了出来,希望能调解宋、郑两国的矛盾,郑庄公去世后,鲁桓公心想现在应该是鲁国的出头之日了,如果能成功调解宋、郑的矛盾,那么鲁国的国际声望将水涨船高。所以鲁桓公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充当调解人的角色。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