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说到三国时代的科技发明,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发明的大名鼎鼎的木牛流马。在某种意义上,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就是三国科技的代名词。不过关于木牛流马,在历史上的争议非常大。

虽然陈寿在《三国志》明确提到了诸葛亮确实制造过木牛流马,裴松之附载的《魏略》更是详细记载了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但由于没有留下实物和图纸,木牛流马具体是怎么制造的,一直是众说纷纭。

木牛和流马是两种交通运输工具,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运输粮食。因为益州和汉中的交界地带处在秦岭深处,这里高山峻岭绵延不绝,运输一直是诸葛亮北伐时非常头疼的问题。如果用马力或牛力来运粮,需要大量的粮草成本,而木牛流马不需要吃饭,能省下不少成本粮。

一般观点认为木牛是一种四脚的人力推车,但其中的机械构造相对于普通的两轮或独轮车复杂许多,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中还能实现“自动化”行走,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

从物理学角度看,木牛流马属于木制机械,主要是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木牛流马的内部构造说起来不算特别复杂,内部由一套连动杠杆,只要扭动机关,杠杆原理发生反应,木牛流马就会自动行走。南北朝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曾经按诸葛亮的方法打造了木牛流马,可惜也没有流传下来。

诸葛亮确实是个天才,他不但会搞政治、玩军事、做名士,也是一个优秀的发明家。不过话说回来,搞科技发明,毕竟只是诸葛亮的副业,没有人把诸葛亮当成三国著名的发明家。不过三国确实有一位在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伟大发明家,就是魏国扶风人马钧。

马钧在《三国志》中无传,幸亏裴松之在《三国志.方伎传》中附注一篇晋人傅玄的文章,才没有让马钧的绝世才华泯没于历史的尘埃中。马钧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其中之一就是指南车(也称司南车)。

我们都知道,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发明于宋朝,对后世的大航海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际上早在周朝初年,就已经出现了指南车。从周朝开始,到东汉末年,指南车一直是军事重器。有了指南军,军队就不失迷失方向,有利于作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指南车从此消失,几十年内不见于世。直到魏明帝后期,曹叡命令时任博士的马钧,让马钧依照古法,制作指南车。指南车的具体做法是找来一辆马车,然后雕刻一个木头人,固定在车中心。这个木头人的手平举着,无论车子如何转动方向,木头人的手永远指着南方。

指南车和指南针的科学原理是不同的,指南针利用磁石的吸引力,通过磁针来完成指南的方向。而指南车的内部架构相对复杂一些,指南车的车上还有一个车厢,里面有一套木制齿轮的传动器。车子在转动方向时,车厢内的齿轮会通过不停的调整,使木头人的手保持原指方向不动。

顺便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实际上指南车的出现,是马钧赌气制造出来的。有一次马钧在朝会时,可能是提到了指南车的问题,与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当场辩论起来。

高堂隆和秦朗根本不相信世上有什么指南车,实物谁也没见过,所谓指南车不过是上古传闻而已。马钧则认为以前确实出现过指南车,不过是后来失传了而已。高堂隆和秦朗则对马钧冷嘲热讽,马钧被逼急了,干脆说咱们在这斗嘴没意思,我给你们造出一辆指南车,让你们闭嘴。

高堂隆和秦朗一直想出马钧的洋相,就联名找到魏明帝曹叡,说马钧有本事做出指南车,曹叡这才下令让马钧造车。结果马钧真的造出了精美实用的指南车,那两位老先生面对着指南车,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不过马钧最有名的一件发明,是改良了农业灌溉机械,也就是“翻车”,也称龙骨水车。水车是古代农村最常见的灌溉机械,在翻车没有出现之前,农民浇灌庄稼,都是用人力拎水。

后来发明了辘轳,就是在有水处架一个木杠,将舀水工具用绳索拴住,慢慢放在水里,舀水上来浇灌。这样的浇灌方式,虽然比人力取水进步了许多,但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只能从高处往低处取水,而且同样需要人力拉放,人力成本比较高。

在东汉末年,著名发明家毕岚发明了翻车,不过这时的翻车功能主要是浇洒道路,还没有普及于农业灌溉。几十年后,马钧在毕岚翻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成功了制作使用效率非常高的新式翻车。

翻车的形状像一架呈四十五度角倾斜的梯子,由木板链合而成,这是输水槽。翻车的输水槽底部放在农田边的水源里,底部设有刮水板,借助风力,或者人力在上面踩,通过齿轮运转,翻动刮水板,将水不停的刮进输水槽里。

因为翻车的动力主要依靠风力或畜力,人力的蹬踩只是起到辅助力的作用,所以马钧改进的翻车能大大节省的体力,甚至儿童都可以轻松的蹬踩翻车。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人的体力是重要的生产力之一,翻车的出现,在中国农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十五 迷雾中的木牛流马——管窥三国科学技术

随着古代社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应用的范围绝不只是在农业生产上,军事领域也是科学成果重要的展示平台。科技不但能强国,同样可以强军,为什么近代中国在反击外来侵略时会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落后。不提高军队的科技含金量,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近现代的历史已经证明,绝对的唯武器论是不正确的,但绝对的非唯武器论也是不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的武器发展史上,有一个明显的时代分水岭,就是战国。在历史学界有个说法,将战国以前称为“青铜时代”,战国之后则称为“铁时代”。铁器的出现和成熟运用在经济、军事领域,实现了社会发展的重大跨越。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作战最常用的近战武器主要有戈、戟、槊、刀、枪,在铸炼技术运用成熟之后,铁制杀伤器被广泛到这些武器上面。特别是西汉以后,生铁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时的技术主要先将生铁加热烧熟,形成粘稠状,提粹杂质,然后铸造兵器。

不过上面这种铸刚方法比较麻烦,因为要炼成兵器,至少要经过几十次的锻炼打造,晋人刘琨那句极著名的“百炼成钢”就是受到这种炼钢方法的启发。虽然铸造出来的兵器还是拥有巨大的杀伤力,但质量上还不尽如人意,稍显粗糙,还有很大的技术提高余地。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1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1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