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四十四 不学礼,无以立——三国礼仪制度浅谈

在古代的政治语境中,“天地”、“社稷”、“祖宗”都具有同等的尊崇地位,帝王们不但要祭天地,更要祭祖宗,这就有了宗庙。祭祖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反应,普通百姓家谁还没有几座祖宗的坟头?帝王家是人类社会的统治者,他们的宗庙制度更加完善和严格,因为这事关统治的合法性,没人敢开玩笑。

按古代礼法制度,天子可享用七庙,诸侯可享用五庙。七庙,通常是指开国皇帝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高祖父的父亲、祖父,再加上该政权认定的最远古的祖宗。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建立新政权后,必须要给祖宗们上一个合适的庙号以及谥号。举个例子,比如曹操,他在史书中正式的尊称是太祖武皇帝,“武”是谥号,“太祖”是庙号。

庙号制度本来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在西晋之前,各政权很严格的遵守“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旧制,非有大功德的皇帝,只有谥号,没有庙号。汉末董卓和蔡邕等人商议,自东汉和帝以下,皆无庙号。不过到了东晋十六国之后,庙号开始泛滥成灾,遍地都是祖宗。

在唐朝之前的庙号制度中,最常用的有以下几对:太祖太宗、高祖高宗、世祖世宗,以及显宗、肃宗。但三国的庙号制度还在遵守旧制,像刘备这样的开国皇帝,就没有庙号,只谥为昭烈皇帝。

阿斗更惨,因为是亡国皇帝,连个谥号也没有。还是几十年后的刘渊发善心,送给阿斗“汉孝怀皇帝”的谥号。不过刘备虽然没有庙号,却但有专门的祖庙,北地王刘谌在自杀前,就哭拜了祖父的庙。

曹魏皇帝的庙号比较齐全:太祖武皇帝曹操、世祖(高祖)文皇帝曹丕、烈祖明皇帝曹叡。后边的三个小皇帝曹芳、曹髦、曹奂因为都是末路皇帝,没有庙号,只有曹奂捞到了一块“元皇帝”的铝合金招牌。

曹魏完善宗庙制度是在曹叡时期,为了凑够七庙,曹叡搞笑的把自己也算成了曹魏“祖宗”,一头扎进了死人堆里。从曹节开始算:曹节——高帝曹腾(大太监)——大帝曹嵩(曹腾养子)——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曹叡,也只有六庙。

东吴的庙号制度也不健全,只有两个帝王有庙号: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后来追谥)、太祖大皇帝孙权。孙策开创了江东百年基业,却只捞到了“长沙桓王”的名号,自然也没有庙号。一般祖宗庙都设在京师,孙坚庙却设在长沙,但滑稽的是,京城建业却有长沙桓王孙策的庙,孙和就是去了孙策的庙才出事的。

人臣一般是没有资格建庙的,但有一个人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蜀相诸葛亮。在蜀汉灭亡的那一年(公元263年),刘禅就下诏在沔阳(今陕西勉县)给诸葛亮立庙。其实在此之间,蜀汉民间就已经私下拜祭诸葛亮了。在蜀汉还没有灭亡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被神化了,罗贯中不过是将神话诸葛亮集大成而已。

历代帝王在给祖宗建庙时,都要将祖宗的妻子们一同供在桌子上。父亲是“考”,母亲就是“妣”;祖父是“祖考”,祖母自然就是“祖妣”,往上以此类推。不过皇帝的考、妣之前都要加个“皇”字,以便与老百姓区别开来。

虽然古代讲究的是“男尊女卑”,但这是在民间,在帝王圈中讲究是的“妻以夫贵”、“母以子贵”,谁敢瞧不起皇帝的老婆?当然这是在帝王得势的时候。皇帝处处与凡人不同,皇帝娶妻不叫“娶”,而称为“纳”,一字之别,等级分明。顺便闲插一句,古代婚礼其实正确的写法是“昏礼”,“婚”字是后来改的。

皇帝纳后是封建政权中的重大事件,礼节非常繁琐,三国的皇帝纳后制度今已不存,以东汉制度为准,简单讲一下。皇帝在纳后时,一般先要给女方家下聘礼,汉桓帝刘志给了梁皇后家两万斤黄金(也有一说汉朝的黄金实际上是黄铜)。

在纳后的这一天,皇帝正装面向南端坐在殿上,殿下百官陪位,皇后则面向北站着。太尉站在殿下,手上端着一个漆盘,漆盘上放着皇后的玺绂。昏礼开始后,由宗正面着西,朗读册封皇后的册文。

宗正读完后,皇后要跪在地上,给皇帝行大礼,要自称“臣妾谢恩”。然后由太尉亲绶玺绂,中常侍(宦官)跪地,双手平伸,手掌向上,接过玺绂。接着由女史(宫中女官)出场,将玺绂依次交给婕妤、昭仪等人,最终转交给跪在地上的皇后,这就算基本完成了册后仪式。

一个女人做了皇后,她就是“天下之母”,除了皇帝,天下人见着皇后都要行跪拜大礼的,包括皇后的父母。在《红楼梦》中,元妃贾元春回宁国府省亲,父亲贾政、母亲王夫人都要的跪在府门外恭迎贾元春。汉末三国同样如此,汉献帝的岳父伏完在朝堂上见着女儿伏皇后,也要跪拜如仪。不过父女之礼亦不可废,在非正式场合,皇后要反过来给父亲跪拜。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与此类似,就是在位皇帝不是出自帝系的旁支,那么皇帝的本生父也必须向皇帝儿子称臣,跪拜如仪。比如魏元帝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但曹奂入继的是曹丕一系,所以在名义上与曹宇不再是父子关系。

曹宇给曹奂的贺冬至表,开始就称“臣”,这是规矩。随后曹奂的答复格式是“皇帝敬问大王侍御”。不过曹宇毕竟是曹奂的本生父,在待遇上要提高不少,他的名字也要避讳,“其非宗庙助祭之事,皆不得称王名,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以彰殊礼。”

诸侯王虽然也非常尊贵,但毕竟不是皇帝,所以各方面的待遇都要低一等,活的时候是这样,死的时候也是这样。皇帝的大丧,不是一家一姓之私事,而是整个天下(统治区内)的国丧。

介绍几个专用名词,皇帝如果生病了,叫“不豫”;死了叫“崩”、“登遐”;在皇帝死后还没有得到庙号或谥号的这段时间,称为“大行皇帝”。历代新君皇帝继位后,都会下诏称赞先帝,格式基本雷同:“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某月某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给皇帝办丧事可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手续非常繁杂。首先百官要尽穿孝,披上一层白衣,不能戴帽子,现在民间办丧事,也基本如此。然后由皇后、皇太子、诸皇子跪地号哭。至于是真哭还是假哭,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呵呵。百官也不能闲着,都要上前号哭,这是政治任务。

老皇帝虽然挂掉了,但他毕竟是天下的君父,儿女们给亡父母守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按古礼,天下臣民要为先君守丧三年,三年丧期满了,才能“除服”,也就是脱掉丧服。

汉文帝刘恒曾经对丧礼进行了一次历史影响极大的改革,就是将服丧三年改为三天,不能让死人干扰活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不过从王莽开始,又恢复了服丧三年的制度,直到曹操死前,再次取消了服丧三年制度,而是“葬毕,便除服。”刘备临死前,也要求诸葛亮等人给他办丧时,以服丧三日为准。

皇帝下葬后,埋葬皇帝的坟墓称为“山陵”,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坟墓,自然就是秦始皇陵了。秦汉帝王本着“事死如事生”的原则,拼命的往坟头里塞金银财宝,最终都便宜了曹操,呵呵。因为曹操盗过墓,所以他不希望后人也来砸他的墓,所以曹操用的是薄葬,没有太多的随葬品。

不但皇帝死时称大行,皇后死了也要称大行皇后,始作诵者是魏明帝曹叡。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已经失宠的毛皇后被薄情寡义的曹叡赐死,可能是曹叡觉得对不住前妻,就在葬礼上大搞文章,企图弥补自己的罪恶感。

曹叡下诏称毛皇后为“大行皇后”,遭到了尚书孙毓的反对,孙毓的理由是汉朝皇后及本朝前几任皇后崩后都不称为“大行”。曹叡是出了名的自恋狂,根本听不进去,依然强行下诏定规矩,以后皇后崩了,要称为大行皇后。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