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魏国的武将群像
中
上面讲的诸曹夏侯是曹操的亲属原从集团,接着咱们讲第二种类型,就是半路出家型的名将。说到这种类型,我们可以张口说出曹操手下三位在三国时代最顶尖的名将:张辽、张郃、徐晃。
如果说夏侯惇是曹魏的头牌名将,那么张辽就是曹魏军界中知名度最高的名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张辽才是曹魏军界的头牌名将,名气实在太大了。
张辽虽然和许多人一样,都是半路投曹的,但张辽的经历非常复杂,他是几经辗转,才最终跳上曹操这条船的。张辽初出江湖后,第一个侍奉的老大,是并州刺史丁原,也就是吕布的首任干爹。
随后张辽又受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派遣,去河北募兵,不过很快何进就完蛋了。紧接着董卓横行霸道,张辽很识相的拜董卓做为老大,董卓失败后,张辽这才跟着吕布闯荡江湖。
不过在吕布手下,张辽还不是头牌名将,吕布的头号打手是名将高顺,张辽是二号人物。说到高顺,很为他可惜,以高顺的地位和实力,只要他肯低头归顺曹操,一线名将是少不了他的。
高顺对吕布死忠不二,甘愿陪着吕布下地狱,和高顺相比,张辽油滑了很多。张辽要是不识相,当初早就被董卓摆上人肉宴了,哪还有今天的风光?
其实张辽并不是演义中被迫投降曹操的,而是在吕布大势已去后,主动降曹的。老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吕布无法给张辽施展才华的舞台,而曹操可以给他,张辽为什么不可以改换门庭。
张辽刚开始跟曹操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明显的重用,张辽真正打出名堂,还是那场扫清袁绍残余势力的柳城之战。张辽在此战中大出风头,击斩乌桓蹋顿单于,为张辽日后成为顶级名将铺开了道路。
要说张辽军旅生涯中的顶峰,肯定是名震千古的合肥之战, 如果没有这场著名的战役,张辽可能已经“泯然众人矣”。合肥之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年)八月,孙权为了占领合肥,可谓出了血本,亲率十万精锐铺天盖地般的杀向了合肥。合肥距离江东的核心统治区实在太近了,一天拿不下合肥,孙权一天睡不踏实。
守合肥的三位魏军主将是张辽、乐进、李典,而合肥城中的魏军只有七千人,和十万吴军根本不成比例。此时曹操还在汉中折腾,无法及时抽身东下,曹操当然明白一旦合肥失守,打疯了的江东兵就有可能一鼓作气杀进中原腹地……
按曹操的战略遥控部署,由行事比较稳重的乐进守城,张辽和李典出战。不过孙权这场动静实在闹的太大了,魏军将领们都有些发怵,怯弱不敢战。张辽知道如果他打赢了这场恐怖的战争,他就将一跃成为三国时代的最顶级名将,他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张辽情绪激动的告诉诸将:“你们怕死,我不怕!咱都是血性爷们,不能让吴人看咱爷们的笑话!怕死的留下来,不怕死的跟我顶上去。”张辽的血性感动了诸将,大家都是从人头阵中滚出来的,男人的尊严让每个人都无法后退,不就是碧眼小儿么?爷们今天做掉他!
激发了弟兄们的血性,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张辽在军中挑选了八百名不要命的壮士,在夜里宰翻了几十头牛,弟兄们割肉下酒,用刀把子砸碎酒碗。个个血往上涌,青筋暴起,眼里全是血丝。
男人活着图个什么?就一句话:不论是站起来还是倒下去,都是个爷们!男人在逆境中,就应该用铁血和霸道来完成荡气回肠的征服。比如一代圣主柴荣。如果在高平之战中,柴荣稍有些犹豫和畏缩,等待他的就只有残酷的毁灭。
次日天还没亮,城门吱呀呀的缓慢打开,天很冷,但血很热。张辽带着八百弟兄骑着马如闪电一般,悲壮的冲进了吴军的滔滔大阵中。张辽身披重甲,手持一柄大戟,在吴军重围中来回撒欢。张辽连挑带刺,几十个吴兵应声倒地,其他吴兵吓的纷纷后退。
张辽很快就发现不远处的孙权,擒贼先擒王,只要能活捉孙权,张辽甚至可以提前终结历史……
张辽蛮横的朝着孙权冲了过来,套用演义小说的著名句式,张辽大喝一声:“碧眼小儿休走!张辽爷爷在此!”孙权做梦也想不到张辽居然会冲到他面前,孙权吓的连连退后。不过孙权欺负魏军人少,大票吴军又围了上来。
之后的故事和曹仁勇救牛金那一节差不多,几十个魏军弟兄狂呼张将军救命,已经杀红眼的张辽,拨马回来,将被围的弟兄们捞了出来。这场经典的合肥之战一直杀到当天中午,张辽把吴军杀的流水落花,溃不成军。
不过张辽的风头还没有出完,十几天后,吴军和魏军在逍遥津又干了一仗。这场更加有名的逍遥津之战,彻底成全了张辽的一世英名,要不是孙权马快,这次孙权插翅难逃。
这两场著名的战役,不但让张辽一跃成为顶级名将,而在孙权心里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几年后,张辽抱病跟着魏文帝曹丕再次南伐,孙权听说张辽又来了,胆战心惊的告诉手下诸将:“你们都给我仔细点,来的可是张辽!老虎不发威,你们可别当成病猫!”
因为这两场战役,张辽赚尽了风流,甚至这些老本足够他吃一辈子的。张辽死后,曹丕下诏褒奖张辽,这次褒奖的起因就是曹丕怀念张辽在合肥之战立下的不世奇功。“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评价不可谓不高,张辽应该知足了。
当时的魏国军界有两位姓张的顶级名将,除了张辽,另一个自然就是张郃。张郃投曹之前的经历没张历那么复杂,他先跟着冀州刺史韩馥混,韩馥的地盘被袁绍吞掉后,张郃又跟着袁绍。袁绍大势已去后,张郃很自然的就倒在了曹操的怀中。
在投曹之前,张郃还是曹操的敌人,曹操对张郃的能力非常的了解。所以张郃跳船后,曹操激动坏了,公开将张郃比成一代战神韩信。韩信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比的,世界上能几个韩信?
要说曹操非常会做人,他会用各种独特的方式来赞美手下将军,每个人都有饼吃,你吃甜的,他吃咸的。所以大家在曹操手下都是最出色的,所以他们都会服从曹操,互相之间也不攀比妒忌,这样做有利于团结。
张郃和张辽这两名张姓名将之间的可比性还是很多的,比如张辽是主动降曹的,而张郃是被迫投曹的。还有就是张辽主要东线活动,专门对付不太老实的孙权。张郃除了偶尔在东线露下脸外,基本上都在西线陪刘备、诸葛亮折腾。
张辽是孙权的命中苦主,张郃是刘备当仁不让的命中苦主,刘备在和张郃这些年的纠缠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张郃在西线的军事生涯中,除了夏侯渊战死后,张郃临时代理了主帅职务,其他时期都是二把手。
虽然夏侯渊才是当时的西线大帅,但刘备显然没有将鲁莽的夏侯渊放在眼里,刘备心里最怵的是张郃。当老黄忠拎着夏侯渊的人头找刘备报功时,刘备摇头:“夏侯渊的人头有什么用?我最想要的是张郃的人头!”如果张郃的人头能随便拿下,那张郃也就不是名将了。
如果从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张郃跟着曹操西讨马超算起,到公元233年张郃在木门道被蜀军伏兵射死,张郃在西线呆了二十多年,为确保西线的军事安全立下了头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尝到了张郃带给他的酸苦滋味。
张郃这一生中,并没有像张辽在合肥之战那样的标志性功劳,他身上的星味也不如张辽。最为张郃感到不平的是街亭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从历史角度来看,打退了最强盛时期的蜀军,为中原政权保住了河西地区。
不过合肥之战中,历史牢牢记住了张辽,而在街亭之战,历史只记住了纸上谈兵的马谡。至于打败马谡的张郃,倒成了历史的配角。提到街亭之战,第一时间想到的主角,永远是马谡。甚至可以这么说,街亭之战是马谡的“成名作”,而这场经典战役从来不属于张郃。
张辽是公认的实力派加偶像派,在聚焦灯下曝光的频率很高,而历史则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张郃,但没有人会否认张郃是一线的实力派。和东汉开国头号名将冯异相比,张郃能为人所众知,已经非常幸运了。冯异是刘秀手下头号名将,可战神级别的冯异知名度还不如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