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戏说三国的酒肉江湖
中
如果要说三国外交酒会中最有意思的一场,应该算是蜀汉名臣费祎出使东吴的那次,过程非常搞笑。我们都知道费祎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所以他和同样是猴子性格的孙权特别投脾气。每次费祎出使东吴,孙权都好吃好喝好招待,二人勾臂搭背,好不亲热。
不过孙权这人没安好心,他特别想出费祎的洋相,每次费祎来,孙权都想法子把费祎灌醉,然后派出他手下一帮名士如诸葛恪、羊衜,轮流上阵,向费祎发难,天南海北胡扯一通。费祎贪杯,但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每次都有词堵住诸葛恪这帮狂人的嘴。
这次并不算很搞,最搞的是有次费祎来东吴,孙权按惯例自然要大摆酒宴,东吴所有一线名臣尽皆到场。以前孙权没能看到费祎出洋相,这次他不会错过机会。
在费祎还没有来到酒场之前,孙权提前给手下弟兄们打了招呼:“等会费文伟来的时候,你们不要放下筷子,尽情的吃,咱们这次好好出他的洋相。”群臣大笑。
等一会费祎来的时候,孙权还是礼貌的放下筷子,行注目礼,请费祎入席。而东汉群臣则低头大吃大喝,嚼东西的声音震天响,偶尔在席间还能听到窃笑声。费祎是个人精子,他一看这阵势,就知道这是孙权出的馊点子,想拿他开涮的。孙权是皇帝,如果没有孙权的默许,江东那帮好汉哪个敢在孙权面前不敬?
费祎从来就不是个省油的灯,想占他便宜?门都没有。费祎干笑两声,突然自言自语:“有凤凰来兮,麒麟都知道吐出食物恭迎凤凰,而有一群驴,也有可能是一群骡子,不认识凤凰,依然低头吃食。”费祎骂江东那帮精英是驴,真够狠的。
虽然费祎没骂孙权,但孙权的脸上非常挂不住,如果孙权手下都是一群驴,那孙权又是什么?驴帮头目?不过还没等孙权吹紫胡子瞪绿眼,坐中的东吴骑都尉诸葛恪沉不住气了,跳出来向费祎发起反击。
诸葛恪号称东吴第一神童,最是聪明伶俐的,平时自负甚高。没想到费祎不识天高地厚,居然骂他是驴,诸葛恪越想越窝火。丫的什么眼神?世界上有这么英俊帅气、才华横溢的驴吗?
诸葛恪冷冰冰的看着费祎,回了一句:“江东有的是梧桐树,但这是留给凤凰栖居的。这是从哪里飞来的野鸟,敢自称凤凰?”费祎似笑非笑看着诸葛恪,他当然知道诸葛恪是谁,他的上司诸葛亮的亲侄子嘛。
诸葛恪骂费祎是野鸟,让费祎非常不爽,心里想:你丫不就会在驴脸上写字么?牛哄什么!费祎也是个眼睛长在脑门上的主儿,轻易不服谁的。费祎找孙权要来了纸笔,当众写了一篇《麦赋》,向在座的东吴精英们炫耀。瞧瞧,什么是才子?爷爷就是!
看到费祎显摆文才,诸葛恪并不示弱,也要来纸笔,写了一篇《磨赋》。言下之意是告诉费祎:你丫不就是麦子么?爷爷是磨盘。没爷这磨盘,你这麦子只是能看不能吃的观赏植物。
其实像这种同盟国之间的酒间辩难,不过是嘴上风暴,文字游戏,认真不得的。双方都有共同的战略目标,所以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都会很好的捏住分寸,谁也不会谁让对方特别丢面子。虽然费祎和诸葛恪斗眼鸡似的掐了一阵,但事后照样把酒言欢,大家都是顶级精英,应该惺惺相惜才是,何必伤了和气。
外交酒会型就讲到这里,下面讲一下私人宴会型。这样的宴会在三国非常的著名,我们张口就能说出: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派刘备出兵征讨袁术之前,摆了一场酒局,和刘备喝了几盅。
虽然各家史料均没有提到“酒”字,不过都提到了“先主(刘备)方食”这几个字。曹操总不可能闯进刘备的公寓,一边看着刘备啃猪蹄,一边慷慨激昂:“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也没这么小气,一场酒能花几块大头银子?
刘备在这之前已经和董承等反曹派建立了秘密同盟,寻机干掉曹操。但刘备生活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成天提心吊胆,生怕哪天事情败露。刘备心里有鬼,听说曹操把他看成英雄,吓的勺子掉在地上。要不是刘备反应迅速,拿雷震雨当遮掩,说不定真让曹操看出他的马脚,那麻烦就大了。
借酒浇愁型的,这类人物在三国不算多,最有名的一个,应该是蒋琬。蒋琬虽然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较早,但当时的蒋琬资历甚浅,还算不上是荆州系的一线人马。刘备打下益州之后,只是赏给蒋琬一个县令,踢到广都当起了摇头大老爷。
古代的县不比现在,那时县的面积虽然都不算小,但人口普遍不多,一般都在万人上下。按制度,县人口过万,长官称为县令,不过万的称为县长。过去的县长官其实没多少公务要处理,主要是完成上级分配的赋税任务,然后就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蒋琬自负才计无双,他希望自己能像庞统那样,在更大的历史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可刘备这厮不识货,明明我是一匹千里马,你这老家伙却让我拉磨,人才不是你这么糟蹋的。
不过蒋琬在朝中无人,他小胳膊拧不过刘备的粗大腿,只好垂头丧气的去广都赴任了。到任之后,蒋琬对县里的工作毫无兴趣,什么都不管,每天躲在宅子里,喝的烂醉如泥,不省人事。
广都离成都非常近,几步地就到了,有次刘备来到广都视察工作。刚进县里,就发现县里的事情一片混乱,满大街都是烂菜叶子。刘备来到县衙一看,好家伙,蒋县令正在抱着酒坛子东倒西歪的跳舞呢,刘备气的老脸都变形了。
刘备越想越恼火,老爷让你来当县令,是让你造福一方百姓的,不是让你捏着鼻子灌猫尿的。如果各地的地方官都像蒋琬这副德性,刘备的天下还怎么治理?刘备一怒之下,要杀蒋琬,以敬效尤。
还是旁边的诸葛亮了解蒋琬的才干,站出来替蒋琬求情,说蒋琬是社稷大才,让他当县令确实是大才小用。人才难得,即使有些小错,也不值得杀头。
刘备向来买诸葛亮的面子,诸葛军师发话了,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不然诸葛亮以后就没法在官场混了。但刘备虽然饶了蒋琬,但依然没有重用,甚至还摘掉了蒋琬头上的乌纱帽。蒋琬成为蜀汉官场一线,还是诸葛亮主政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