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高墙大院中的女人——记三国的后妃
中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卞太后是曹魏帝国中最受尊敬的女人,但她并不是曹魏最知名的女人。三国几个最知名的女人,蔡文姬更准确的身份是东汉才女,很难把蔡文姬算成魏人。其他的,比如大桥、小桥,外加一个孙尚香,都是东吴人。
要说曹魏最知名的女人,除了魏文帝曹丕的前妻、陈思王曹植的梦中情人、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甄氏,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下面就讲一讲甄氏。甄氏的出名,很大程度是因为那场著名的爱情战争,至于她的社会地位,倒不是她出名的主要原因。
甄氏和她的第二任婆婆卞夫人出身寒微不同,甄氏出身豪门,她是新莽王朝的太保甄邯的后人,自甄邯之后,甄家世代为中层官僚。关于甄氏的名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甄宓、甄洛。这两个名字均出自曹植那篇千古名赋《洛神赋》,为统一名称,以下皆称甄宓。
甄宓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十二月,与孙权同年出生,比曹丕大五岁,比曹植大十岁。中国史家有个传统,凡是贵人出生,都会天花乱坠的胡吹一通,说什么黄龙出、甘露降、产房起火、乌龟爬、兔子蹦,乱七八糟的什么版本都有。
甄宓的出生也被一些无聊文人加上了一层虚幻的光环,说甄宓生下来后,家人经常看到有神人拿着一件玉衣盖在她的身上。这等笑谈不值一提,但甄宓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不是因为所谓的神人披衣,而是甄宓在文学上的才华。因为家教的原因,再加上甄宓的天资聪颖,她从九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文化,喝了一肚子的墨水,被家人亲切的称为“女博士”。
古代有句老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天大的谬论,女人为什么不可以读书?女人读了书,照样能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不信请看班昭、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管道升。她们随便哪一个放在当时的文化圈,都是顶级名士。
甄宓不仅学问好,最重要的是人品也非常好,用现在的行话讲,是德艺双馨。东汉末年军阀连年混乱,百姓饥不饱食,为了活命,百姓们准备卖掉家里值钱的珠宝换粮食。正好甄家有余粮,甄老夫人准备吃进这些珠宝。
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甄宓说了一通很感人的话:“现在邻里都没有饭吃,我们与其和他们交换钱粮,不如把这些粮食捐给他们,让他们留下珠宝,日后需要时还能用得上。”甄宓的话感动了母亲,决定照甄宓的话去做。甄宓得到的,肯定是无数感激涕零的泪眼和感慨……
像甄宓这样长的漂亮、有学问、人品好的女孩,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肯定是异常抢手的。不过甄家的社会地位很高,等闲的人家是娶不到甄宓这等极品美女的。
古代“门当户对”的思想是非常严重的,在当时能有资格娶甄宓的,也就是东汉末年那几大高等名门,比如汝南袁氏、颍川荀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这几家。甄宓不出意外的嫁给了当时天下第一豪门汝南袁氏的代表——河北王袁绍的二儿子袁熙,这是袁绍的决定。
限于史料的稀缺,我们不知道甄宓嫁给袁二公子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如何。只是知道后来袁熙被袁绍调往幽州做刺史,甄宓留在邺郡婆家,没有跟着袁熙上任。
甄宓也知道他的公公袁绍现在正紧张的和南边的曹操周旋,双方将争夺一个活下来的名额。也许甄宓不知道,曹操以及曹氏家族,对自己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从袁绍和曹操的综合实力来看,袁绍笑到最后的可能性最大,这一点甚至连曹操都没有怀疑。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最终拿走所有蛋糕的,却是相对弱势的曹操。这一年是公元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战后,袁绍输掉了自己的未来,两年后袁绍病死。
袁绍的死,是曾经威赫一时的袁氏军事集团覆灭的重要象征事件,曹操吃掉河北四州,已经不可避免。公元204年,曹操攻下河北的政治军事中心邺都,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曹操的二儿子,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也随军来到邺都。
曹丕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袁府,可能曹丕并不知道甄宓的存在,但他相信袁府里一定有价值连城的宝贝。果然,在破乱不堪的袁府里,曹丕发现了正跪在袁绍夫人刘氏膝下战栗的甄宓,曹丕眼都绿了。
刘氏是个顺杆爬的女人,袁家破败后,她的命运也在风雨飘摇之中,天知道她的未来在哪里。现在曹丕的突然闯入,让刘氏敏锐的发现了博取荣华富贵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刘氏修炼的都快成精了,她一眼就看出曹丕的心思。
刘氏强行抬起甄宓的下额,请曹公子慢慢欣赏这朵美丽的鲜花,说的刻薄些,就是请曹公子验货。当曹丕“验完货”后,立刻傻掉了,口水都流出来了。十五岁的曹丕正当情窦初开,哪架得起刘氏这般撩拨,馋的抓耳挠腮。
讲到这,顺便插一个八卦小道消息,和曹操有关。据《世说新语》记载,曹操早在破邺城之前,就已经知道袁熙的媳妇是个超级美女,曹操是个色中饿鬼,哪有见色不起意的道理?曹操刚破邺城,就下令火速将甄宓接过来,自己要给袁熙戴一顶大号的绿帽子。
结果还没等曹操做完和甄宓红帐消魂的春秋大梦,身边人就当头给了曹操一棒:“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抢先下了手,您老还是歇着吧。”
曹操听说儿子居然敢抢老爹的盘中餐,气的大骂曹丕是个白眼狼,老子辛辛苦苦种树,你倒伸手把果子摘了去。曹丕已经把生米煮成熟饭,曹操没有办法,只好不尴不尬的做了甄宓的公公,打消了调戏甄宓的念头。
二十岁的甄宓做为战利品,被十五岁的曹丕笑纳了,这是乱世中美丽女人不可避免的悲剧。
曹丕虽然年纪小,却是一个花心大萝卜。他娶甄宓,一方面是为了享受生理上的快感,一方面也为了传宗接代,至于感情,恐怕没有多少。甄宓委身曹丕不久,就生下了曹魏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曹叡,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曹叡是曹操的长孙,极受祖父的喜爱,但甄宓却没有因为生下了曹家的长孙,而赢得丈夫曹丕的宠爱,对甄宓依然是不冷不热。曹丕这时已经有了新宠,就是小甄宓七岁的美女郭女王,曹丕是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也许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甄宓。
甄宓是一个正当年的女人,有着正常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曹丕不能满足她的时候,寂寞的甄宓很自然的就和她的小叔子曹植走的很近。曹植是个感情外露的才子,看到曹丕对甄宓冷鼻子冷脸,曹植非常同情嫂子。时间一长,这种同情就会演化成爱情,当然由于她特殊的身份,她不可能和曹植发生最直接的身体接触,但“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少不了的。
精神恋爱很伟大,但同样很痛苦,这是一种交错在时空中的灵魂碰撞,虽然没有迸出激情的火花,但这份爱却深深的刻在灵魂的深处,这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自从被曹丕实际上抛弃之后,甄宓对荣华富贵已经看的非常淡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恋栈如此!郭女王赢得了一切,那就让她这个胜利者去享受她的战争红利吧。甄宓未必会对曹丕的冷落而伤心,也许真正让她伤心的是:与曹植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
甄宓是个感情丰富的女人,郭女王是个纯物质的女人,而曹丕虽然是文学家,但他更像是一个冰冷油滑的政客,这一点就决定了甄宓和曹丕的所谓爱情是一场悲剧。刻薄一些讲,甄宓富有感情的生命,早在曹军破邺城,前婆婆刘氏捧起她的脸给曹丕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甄宓的死因很简单:因为她对曹丕抛弃她非常的怨恨,“有怨言”,曹丕正愁找不到除掉甄宓的借口。既然甄宓自己送上门了,那曹丕就没理由客气了,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遣使赐(甄宓)死”,时年四十岁。
甄宓的死,对两个男人的打击最为沉重,一个是她的儿子曹叡,一个是经常在她梦中萦绕徘徊不去的曹植。对于当时十八岁的曹叡来说,母亲被父亲无情赐死,是他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曹丕虽然嫌弃甄宓,却没有嫌弃长子曹叡,依然疼爱这个儿子。有一次曹丕带着曹叡去郊外打猎,曹丕先射杀了一头母鹿,然后让曹叡射杀母鹿旁边的小鹿。曹叡不肯,流着泪说了句让人辛酸不已的话:“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曹叡的话外之音,曹丕当然能听得出来,儿子这是借杀鹿之事谴责自己对甄宓的薄情。对于甄宓的问题上,曹丕确实有负于前妻,还算曹丕有点人情味,因为曹叡这句话,坚定了曹丕立曹叡为皇太子的决心,算是给前妻最后一次补偿吧。
关于曹植那篇千古名作《洛神赋》,以后会在《三国文学篇》中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