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八七十二座空冢——是是非非话曹操 下

曹操的诗还有个特点,就是“诗言志”,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曹操现存的二十六首诗中,最有名的肯定是那首千古绝唱《短歌行》,其实曹操还有一首《短歌行》。这首不太知名的《短歌行》,与其说是首诗,不如说是一篇施政纲领。

今不嫌其长,将此诗摘录如下:

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音“唱”)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在这首毫无诗味的“诗”中,曹操表达了对周文王姬昌、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所建立功业的赞美。上面也讲了诗可以言志,曹操写这首诗,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吹捧三位先圣,而是借此来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

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当时天下的霸主,威服九州,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绝不越政治雷池半步。他们无论功业有多么伟大,都对当时的朝廷伏首贴耳,终身称臣。

特别是周文王姬昌,姬昌和商纣可谓有深仇大恨,无时无刻不想消灭商朝,取而代之。姬昌一直在为这个政治目标奋斗着,但姬昌明白自己所处的历史大环境,他只能为儿孙灭商铺路,统一天下的事情,交给儿孙们去做吧。

姬昌的这种“受实利而拒虚名”的做法,对曹操产生了直接而且深远的政治影响,当然往大了说,也影响了三国历史的大格局。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政治野心不断膨胀,先后逼迫傀儡皇帝刘协封自己为魏公、魏王,位在汉诸侯王上,距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曹操深知汉朝立国四百年,威泽深远,汉朝在法理上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天下大乱而受到太大的影响,至少在曹操时代,余威尚在。所以曹操打定主意,他在法统上的政治地位就到魏王为止,终身做汉朝名义上的臣子,绝不公开废汉称帝。

曹操和另外一位乱世枭雄刘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腥风血雨中艰苦打拼,天下三分有其二。但之所以刘裕可以公然废晋称帝,而曹操没有,说到底,根子就出在一点上。

刘裕虽然没有完全征服天下,但当时和刘裕对立的政权,如北凉、北魏、北燕、夏、西凉、西秦,都不是出自东晋政治系统,最多就是和东晋建立名义上的虚位君主关系。刘裕篡位,北方诸国根本找不到在政治上否定刘裕的借口,晋朝内部的权力更迭,与卿等何干?

但曹操不一样,曹操面对的蜀汉和东吴,全部都是由东汉政权内部的藩镇衍化而来,至少在名义上,刘备和孙权都打着汉朝的旗号,特别是刘备这个汉朝“皇叔”。刘备和汉朝法统有着天然的继承关系,一旦曹操换牌子,那最大的赢家一定是刘备,这点曹操非常的清楚。

如果曹操公然称帝,就等于把手上最重要的政治牌——“挟天子以讨不臣”自动废掉,公开承认自己是汉朝的逆臣。这么做对曹操来说几乎就是政治自杀,曹操可没袁术那么蠢。刘备和孙权其实是一直希望曹操废汉称帝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光明正大的打着汉朝旗号讨伐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没安好心的给曹操上书称臣,请曹操称帝建魏。曹操拿着孙权的信,仰天大笑,陈群、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应承天命,曹操摇头拒绝。曹操说了一句话:“若天命在我,那我就是周文王。”

曹操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改朝换代是必然的,只不过骂名由儿子曹丕来背,老子种树,儿子乘凉。曹操在自述式的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给自己的政治地位定了性:“(我)身为宰相,人臣之位已极,意望已过矣。”

这正是曹操的聪明之处,曹操虽然翩翩起舞,但他的舞步始终在政治红线以内,让刘备和孙权抓不到自己半点把柄,至少在法理上曹操可以自圆其说。

相比曹操的知进知退,历史轨迹和曹操极为相似的梁太祖朱温就愚蠢多了。朱温杀皇帝、废皇后,废唐建梁,自以为得计,实际上是挖了一个政治陷阱自己往里跳。朱温的敌人全部是从唐朝原有官僚系统脱胎出来的藩镇,这导致了朱温在政治上的严重失分,历史形象极臭。

曹操的手段其实比朱温好不到哪去,除了不杀皇帝,皇后皇子照样捕杀,但曹操却守住了自己的政治底线。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曹操之所以不称帝,是因为称帝会导致曹操要承受来自刘备和孙权的政治攻击,在曹操控制区内引发政治混乱。

终曹操一生,曹操在名义上都是汉朝臣子,凭曹操做的那些坏事,骂曹操是汉朝奸臣并不为过,但汉朝逆臣的大帽子却戴不上曹操的头上。三国三大领袖中,他们对政治红线都有自己的一本小账。

孙权肯定不会抢在汉朝正式灭亡之前称帝,他不想做第二个袁术。所以孙权一直希望曹操先往粪坑里跳,自己再称帝,就可以洗掉骂名。但曹操一直不上钩,孙权只好继续等,这一等就是九年(从曹丕称帝算起)。

刘备更是个大滑头,虽然他是汉朝宗室,但汉献帝是天下承认的共主,刘备要抢在曹操之前称帝,是比曹操称帝还愚蠢的政治自杀行为。刘备最大的政治资源就是汉朝宗室的身份,你这个宗室都抢先背叛朝廷,还有什么资格指责曹操篡位?

在古代的政治道德架构中,谋逆是第一等死罪,为臣不忠,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曹操是个非常务实的政治家,他只需要能施展平生抱负的政治舞台,至于用什么名义,都是无关紧要的。

曹操对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统一了战乱程度远远超过吴、蜀的北方地区,因为军阀常年混战,中原地区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民涂炭。王粲在《七哀诗第一》悲哀的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东汉末年的军阀,至少有七八成集中在中原地区,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地盘,成天群殴,人口损失极大。如果不是曹操,而是袁绍统一北方,以袁绍的统治力,短暂的北方统一很可能是昙花一现,一如一百八十年后的苻坚一样。

至于董卓、李傕、郭汜、袁术、吕布、张绣、韩遂、张鲁,都只些乱世草头王,根本担负不起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重任。历史选择曹操,那是因为曹操非常优秀,优胜劣汰,这是历史的铁律。

曹操虽然屠杀过无辜百姓,但从总体上来看,曹操统治下的北方百姓,日子要远远好过于在董卓、吕布、袁术的统治。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 》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话有些自负,不过曹操说的却是实情,如果不是曹操扫灭群雄,中原地区的百姓还要遭受到更大的苦难。虽然曹操本人并没有实现完全统一,但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却为几十年后西晋王朝的大一统打下了最直接、最坚实的基础。

司马氏灭蜀前的统治疆域,一直维持在曹操临终前的大致范围内。西晋和后来的北宋一样,都是守成多于开拓的时代,可以称为“二次创业”,因为前人已经把他们统一的基础打好了。西晋统一的首功是曹操,北宋统一的首功是柴荣,一个被深深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伟大男人。

曹操是三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一个非常有趣的男人。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