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这些人中,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元老型,即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这四位吴军早期大佬;第二种是统帅型,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东吴的历史几乎就是他们几个人书写的。第三种是打手型的,比如周泰、甘宁这些人。

东吴的军政体制有个特点,就是军政分家,孙权主内政,四大巨头主军事。孙权信得过他们,将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们打理。正如在《三国演义中》孙权对陆逊所说:“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这是孙权用人的一个优点,用人不疑,让人钦佩。

要说能力,四大巨头各有千秋,周瑜和鲁肃侧重于战略布局,而吕蒙和陆逊都是一等一的战术高手。不过要说“星味”,四人中“最有商业价值”的,答案根本不用猜——周瑜。

周瑜是三国第一等的风流名将,或者说是儒将。虽然三国的儒将也没几个,但这不能说明周瑜的“风流”是浪得虚名。即使把周瑜和其他时代的一流儒将相比,也毫不逊色。

什么是儒将?首先当然要会用兵,不然李白也成了儒将。儒将不仅要博览群书,气质儒雅,最要紧的是要精通百艺。就是琴棋书画,至少要精通几样,史上有名的儒将都是这方面的行家。

比如西晋风流名将刘琨,精通音律,兼长诗文。匈奴兵来犯晋阳城,刘琨为了退敌,于月明星疏之夜,一袭白衣登上城楼,吹笳呜咽,匈奴兵泪流满面,风卷而去。

刘琨之外,柳世隆、萧衍(称帝前)、岳飞都是顶级的风流名将,柳世隆善鼓琴,“风韵清远”。萧衍就不用多说了,全才。岳飞那首《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赚尽了文坛风流。

和这几位极品儒将相比,周瑜丝毫不逊色。周瑜出身士林世家,曾祖父周荣是汉和帝时名臣,从祖父周景和从父周忠都是汉朝太尉,家学甚好。周瑜不但长的帅,“长壮有姿貌”,而且周瑜精通音律,符合了儒将的标准。

周瑜对音律能精通到什么程度?周瑜喜欢听别人鼓琴,哪地方弹错了,周瑜都能听出来。然后回头看着弹琴者,这就是著名典型“曲有误,周郎顾”的由来。

当然在乱世中混江湖,风流儒雅只是名将的副业,会打仗才是真本事。不能学东晋桓玄,军事搞的一塌糊涂,却装风流。桓玄乘大舰顺江东下,鼓笳齐鸣,高吟“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最后却被草根枭雄刘裕给吃掉了,成为历史的笑柄。

不过周瑜和桓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桓玄想得到天下,而周瑜只想通过战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没想过要建立自己的江山。周瑜即使有这个想法,恐怕也实现不了,因为他侍奉的主公是小霸王孙策……

周瑜和孙策简直就是前世注定的缘份,两人同生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孙策比周瑜大一个月。当初长沙太守孙坚出兵讨伐董卓,就把家眷送到了周瑜的家乡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附近),孙策和周瑜就是这个时候认识的。

二人年龄相仿,性格相投,很快就打成的火热,估计没少“同床共寝”。笑谈一句,古人纯洁的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一起睡出来的,比如刘关张。周瑜和孙策都是江东有名的大帅哥,当红小生,所以人们亲切的称周瑜为周郎,孙策为孙郎。

周瑜和孙策不仅是换过帖子的磕头把兄弟,而且还是连襟。在第五篇《孙策》中我们也讲了,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连襟的另一个雅称“两乔”即源于此。

因为孙策和周瑜情同手足,也了解周瑜的为人能力,所以后来孙策渡江发展,就请来周瑜,兄弟俩一起打天下。周瑜为孙策早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周瑜)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

孙策这时还挂在淮南军阀袁术的名下,后来袁术将时任庐江太守的周瑜从父周尚调回寿春,周瑜也来到了寿春,见到了袁术。袁术很欣赏同僚,想让周瑜当自己的马仔,估计没少给周瑜出价码。

人都是现实的,周瑜和孙策的感情没得说,但为了自己的前程,多几个选择未尝不可。这和买商品一样,货比三家才不吃亏。周瑜也确实有过跳槽的考虑,但周瑜“观术终无所成”,和孙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袁术无德无能无行,周瑜何必给这种劣才陪葬,找了个借口离开寿春,辗转回到了孙策身边。

周瑜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周瑜跟了袁术,等袁术失败后再跟孙策,那身价就会暴跌。孙策还能不能信任周瑜都是个问题,兄弟感情再深,也经不起背叛的伤害。一只碗摔成两半,即使用胶粘起来,依然会有裂痕。

孙策对周瑜的回归感到异常的兴奋,孙策四处宣传他和周瑜的感情,“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这时的孙策已经成为江东王,自然不会亏待周瑜,拨给周瑜两千个弟兄,五十匹马。江东不产马,五十匹马不算少了,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孙策是个热血小伙,满脑袋的江湖义气,只要周瑜不背叛他,除了大乔舍不得给,江东的天下就是咱两兄弟的。周瑜也知恩图报,为孙家的江山南征北战。孙策的地盘当时只有长江下游地区,在周瑜的搏命下,现在的江西全境很快就被划进孙策的户头上了。功劳之大,在江东几乎无人可比。

周瑜和孙策在事业上的关系是“双头鹰”类型,孙策主要负责核心统治区的军政,周瑜主要负责外围地区的军政。周瑜在江东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周瑜对孙家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死前把江东交给了十九岁的弟弟孙权。孙策的意外离世是江东的重大损失,但有周瑜在,他要对得起孙策对他的信任。

十四 柱石之臣——东吴军界的双头鹰(周瑜、鲁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周瑜和张昭就是“托孤大臣”,张昭负责内政,周瑜负责军事,即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对孙权有一定的了解,认为碧眼兄弟也是个能成大事的,“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孙策死后,江东政局不稳,有些人对孙权能否驾驭好江东这艘巨舰心存疑虑,想换山头。周瑜对孙权的及时表态,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人心,周瑜这样级别的大佬都信心十足,弟兄们还怕什么?

东吴统治集团自在江东立足后,就一直奉行“荆州至上”的西线战略,从地理位置上讲,没有荆州做前线缓冲,江东本部的战略安全难以保障。周瑜一直坐镇西线,甚至还遥领江夏太守,目的就是伺机征服荆州。

因为荆州牧刘表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手下大将、江夏太守黄祖经常对东吴进行军事骚扰,所以周瑜身兼取荆州和守住江东门户的双重战略任务。

周瑜对于孙权的重要性,完全不次于后来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周瑜分担了孙权的大部分军事压力,也有利于东吴的内政建设。在孙权还在茁壮成长的年代里,说周瑜是东吴的头牌花旦,并不为过。

此时的周瑜还只是东吴的头牌,从全国范围来讲,也只是一线尾、二线头。真正让周瑜成为三国舞台一线大腕的是赤壁之战,因为这场著名的战争,周瑜一夜走红。

周瑜是东吴的军事大总管,孙权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周瑜的手上,周瑜当然要尽心尽力,报答孙策的托孤之情。关于赤壁之战,上一篇已经讲过,这里不浪费篇幅了。

简单一点讲,在这场决定孙权和刘备生死存亡的搏命大战中,具体谁的功劳最大不容易分明,双方都说自己出力最多。单从东吴内部的角度来看,打个比方,一场比赛,东吴方面上场十一人,大家都有功劳,但决定比赛胜负的是黄盖,他打进了一粒金球。比赛胜利是一个团队协同作战的结果,主教练合理的排兵布阵也功不可没,周瑜是东吴队的主教练,而孙权是这支球队的拥有者,不负责具体的战术安排。

赤壁之战的胜利对东吴“荆州至上”的西线战略来说也是决定性的,打跑了曹操,荆州成了无主之地,曹、孙、刘三家在荆州展开了残酷的竞争。

周瑜对得起孙策,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作战,最终攻克荆州重镇江陵。东吴拿下江陵后,不但荆州唾手可得,还打通了西取益州的水陆通路,孙权又多一个战略选择。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