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形势的发展也证明了曹操确实不擅长水战,双方水军在长江上试探性的打了一回,“操军不利”,只好退回北岸。曹操似乎也发现了自己对水战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其实不止是曹操本人,以北方人为主的曹军也普遍对水战不适应。

陆战和水战是两种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战争方式,曹军是《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而吴军就是“浪里白条”张顺。要在地面上打,十个张顺也被李逵给收拾了。要在水里打,虽然李逵也稍识点水性,但张顺是个水鬼,水性极好,李逵哪里是张顺的对手,被灌了一肚子的水。

水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受自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说的具体一点,就是风向的变化。历史上的水面作战,大多数胜利方都是靠放火结束比赛的,原因就在于有风。古代舰船都是木制的,最怕火烧,只要水面上大风一起,顺势添几把火,多少舰船都能给烧掉。

这次吴军对抗曹操水军,首先想到的也是火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把提出火攻的功劳送给了诸葛亮和周瑜,实际上首先提出火攻的是东吴老将黄盖。

不知道是吴军的水上侦察兵的发现,还是黄盖自己在江上侦察,他发现曹军舰船都用大铁链串连起来。曹操这么做,本意应该是曹军不擅水上作战,在船上站不稳,东摇西晃的没法打仗。所以曹操想出这个办法,将舰队固定起来,这样曹军士兵就可以在船上行走如平地了。

看来曹操对水战的特性确实很陌生,他这么做表面上是方便了弟兄们,实际上给吴军提供了火攻的最有利条件。吴军要想实行火攻,除了江上要起东南风之外,还要符合一个条件,就是曹军舰船必须要固定起来。这样烧起来才方便,不然大火一起,曹军舰船四处逃窜,火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战争中的那些输家之所以失败,未必是对手有多么强大,而是自己犯下一个又一个的战略错误,这些错误被对手敏锐的发现并抓住,一举获得胜利。黄盖就从曹操固定舰船的行动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无论是商场还是战场,机会往往都是一瞬间的,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黄盖给周瑜出主意,说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放火。周瑜是名将,从谏如流,何况他长年生活战斗在江边,对水战的习性也了如指掌。这时已经到了年底,冬季的气候普遍比较干燥,利于纵火,所谓“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得到周瑜的同意后,黄盖又是准备膏油木柴,又是给曹操写诈降书。吴军虽然得到了火攻的两大有利条件,但如果不能靠近曹军舰船,一切都是空欢喜。

罗贯中在演义中把这段写的极为精彩,什么黄盖献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不过全是子虚乌有。不知道曹操大脑是不是突然短了路,也不多加考虑就相信了黄盖的诈降计,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军将士们听说黄盖过江投降,都挤在船上看热闹,哪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一场震撼历史的烟火表演。

为了节省篇幅,具体的赤壁之战就不多费笔墨了,摘录《资治通鉴.卷六十五》相关史料如下: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不过对于发生在公元208年年底的这场赤壁之战,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曹操并不是被吴军用火攻烧跑的,而是曹军因为得了一种疾病,死伤很多。曹操无奈之下,自己烧掉舰船北撤的。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

陈寿在《三国志.魏武纪》中也只是简单的提到了曹操因“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但陈寿在写曹操的时候,存在着一个为曹操“回护”的问题。

比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十一月,曹操诛灭皇后伏氏一族,杀害了两个皇子,但在《魏武纪》中却只字不提杀皇子的事情。随后刘备在蜀中听说伏后被害,为伏后发丧,说明曹操干的这件事情早已传遍天下。陈寿为尊者讳,替曹操在赤壁战败涂脂抹粉,是可以说通的。

同样出自陈寿的手笔,在《三国志.刘备传》中,陈寿实话实说:“(先主刘备)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个事情就讲到这里。

再说说孙权和刘备这两个胜利者,对于在赤壁之战谁的作用更大,各种方法不一。先看看当事双方的态度,诸葛亮在说服孙权抗曹的时候,提到了刘备还有“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而鲁肃后来邀请关羽“单刀赴会”时,却说刘备“众不过一校”,意思是说刘备手下就那几杆破枪,赤壁之战的功劳应该完全归于孙权。其实双方的话都不完全可信,他们这么说无非是想抬高自己的身价,或者贬低对方的功劳,给自己脸上贴金。

孙权自认为赤壁之战是他的功劳,可在《三国志.魏武纪》却说是“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甚至在同卷附载的《山羊公载记》说是刘备放火烧跑了曹操。“公舰船为备所烧。”黄盖快要哭鼻子了,真够冤的。而在《三国志.关羽传》中,陈寿留下了这么一句:“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抗曹的主角成了刘备,孙权倒成了跑龙套的。

且不论赤壁之战是谁的功劳,但赤壁这个地方不但改写了历史的走向,“三足鼎立之势已成”,还有幸成为三国历史上一道伟大的坐标,星光之灿烂,名声之显赫,史所罕见。

其实赤壁之所以能从历史上数不清的大战中脱颖而出,从某个角度看,主要归功于两个人。浪漫一点说,归功于一首伟大的宋词,一部伟大的小说。

小说肯定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用巨长的篇幅替赤壁打了一个超级广告,赤壁想不出名都难。至于宋词,宋朝有许多描写赤壁的佳词,但要说代表作,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下意识的想到一代词雄苏轼的那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可以说是苏轼词人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甚至肉麻的说,是整个北宋词史上扛大旗的极品之作,至于南宋词史上的扛鼎之作,也许是另一位词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的这首词格局宏大,气势磅礴,行文高雅,一唱三叹,让人爱不释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十四柱石之臣——东吴军界的双头鹰(周瑜、鲁肃)

接着上一篇《赤壁之战》的话题讲,上面也讲了赤壁之战功劳的分配问题,尤其是苏轼的这首《念奴娇》,几乎将赤壁之战所有的功劳都划到了周瑜的名下。

战争是一个集体项目,个人英雄主义一定要服从于集体英雄主义。说战争是某一个人决定的,这对胜利团队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谁也没少出力,凭什么你一个人吃大头?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说,在这场决定自己命运的赤壁之战中,孙权永远都不会忘记手下那帮铁血武将。正是这些铁打的汉子,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蓝天。至于以张昭为首的篾片清客,孙权没追究他们的投降罪就已经给足面子了。

说到孙权时代前期的东吴武将,可以称得上是群星璀璨,算得上名将的有: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吕范、蒋钦、周泰、甘宁、陈武、凌统、潘璋、朱然。鲁肃和陆逊虽然不是纯粹的武将,但鲁陆二人一直算在东吴的武官系统。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