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魏种当年在吕布偷袭兖州时第一个叛变,把打包票说魏种不会叛变的曹操羞的满脸通红。后来曹操抓住了魏种,把刀横在了魏种的脖子上,恨恨的说:“惟其才也!”当场释放,继续重用。这种胸襟气度,不由得让人心折!

如果说曹操的心胸像大海,那袁绍的心胸不过像井口那么大,容不得真龙。下面说一说袁绍帐下与沮授齐名的另一名重量级谋士田丰,田丰的遭遇能很好的说明袁绍“外宽内忌”的性格。

要说袁绍早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人才,田丰就是当初袁绍重金礼聘出山的。田丰本以为袁绍有能力拯救万民于水火,就慨然来到袁绍帐下,准备大展拳脚。

哪知道袁绍只看中田丰在河北士林中的名望,根本就没打算重用田丰。田丰屡屡给袁绍献奇计,比如力劝袁绍奉迎汉天子以讨不臣,袁绍当成耳旁风。

袁绍率主力南下官渡与曹操决战,遭到了田丰的强烈反对。田丰很有战略远见,他告诉袁绍,真正着急决战的是粮少的曹操,而不是我们。我们要避免和势力正锐的曹军主力决战,而是休养生息,精兵简政,增强实力。

田丰也敏锐的发现了曹军数量不如袁军,田丰提出我们可以利用曹操这个劣势,派兵四处骚扰曹操。比如我们佯攻A点,曹军过来救援,我们再去攻B点,曹军过来时,我们再砸C点。利用骑兵优势,让曹军疲于奔命,消耗掉曹军的锐气,两年之内,必可擒曹操于麾下。

如果袁绍听从了田丰的毒计,不一定就能如田丰所说两年之内灭曹,但至少能极大的消耗曹军的战斗力,曹操也就没有能力北上急于决战。时间拖的越久,对袁绍越有利。

可袁绍从来就不相信田丰,觉得自己实力这么强大,对付曹操没必要这么麻烦。两年后?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摇头不听。田丰坚持己见,苦劝袁绍,结果把袁绍惹急了,系田丰于狱中。自己率着大队人马,自信满满的南下和曹操决战去了。

结果袁绍临阵应变能力不如曹操,再加上不听谋士良言,被曹军杀的血流成河,袁军死伤惨重。消息传到河北狱中,有人来给田丰道喜,说田公料事如神,袁公回来后,必能重用田公。

田丰这些年在袁绍身边周旋,对袁绍为人了如指掌。田丰仰天长叹,对这个人说:“你还是没有看透袁将军,如果此战破曹,我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现在战败了,我必死,不信你等着看吧。”

袁绍战败回来后,果然担心因此败遭到田丰的耻笑,爱面子的袁绍再也不爱惜人才,下令处死田丰。这就是跟随袁绍闯江山的下场?兔子还没捉到呢,就把猎狗给烹了,袁绍实在蠢的无可救药。

虽然田丰为人刚而犯上(荀彧语),但做大事业的哪能没有一点肚量,何况田丰是袁绍的超级谋臣,袁绍说杀便杀,岂不令天下智士寒心。看来当初荀彧和郭嘉跳下袁绍这条船是正确的,不然他们的下场比田丰好不了多少。

曹操在这一点就远比袁绍精明,如果在刘备穷困来投时杀掉他,张绣、张鲁、刘琮等人哪还有胆量投降曹操?人都有一种惯性思维,将同类人的遭遇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杀一人而沮天下人归顺之心,这样的蠢事曹操做不出来。

田丰的智力水准是历史证明过的,晋人孙盛将田丰称为张良再世,象田丰这等级别的谋士,如果袁绍礼而用之,胜负尚未可知。袁绍平生杀人无数,却杀了他最不该杀的田丰,袁绍失败的结局,在田丰大笑而死的那一刻,已经不可避免了。

宋人秦观在《袁绍论》明确指出,袁绍的灭亡,不在于官渡之败,而在杀田丰。秦观的理由是虽然官渡惨败,但袁绍的综合实力依然不弱于曹操,如果袁绍能“东向而事丰,问以计策,卑身折节。”并收抚残兵,休养生息,笑到最后的未必就是曹操。

秦观的这个观点确实没错,但问题是如果袁绍真的如秦观所说向田丰低头认错,那还是袁绍吗?

袁绍做事业的起点比曹操高,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曹操优越,结果曹操拿走了所有的蛋糕。曹操和袁绍相比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优点,那就是曹操一旦决定做某事,立刻下手,绝不拖三落四。

要做成大事,有个三字要决,就是“稳、准、狠。”“稳”是指做事要通盘考虑,兼顾战略和战术利益;“准”是指要确定具体的目标,不要假大空,似是而非;“狠”是指确定目标后,以雷霆万钧之势火速将目标拿下,因为机会是瞬息万变的,夜长梦多。

“稳、准、狠”是曹操的优点,恰恰是袁绍的弱点,尤其是在机会的把握上。每次袁绍面临着重大战略选择的时候,袁绍都会犯犹豫不决的老毛病,机会浪费了一火车。

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控制区发生了重大政治事变,董承谋诛曹操,事泄被杀。同时刘备在徐州树起反旗,曹操为铲除腹心大患,决定亲征刘备。

刘备在徐州的军事存在将极大的牵扯曹操的北线战略,对袁绍非常有利,袁绍应该不惜代价保住刘备。田丰也劝袁绍利用曹军东征之际,袭取许都,断掉曹操的老巢。

袁绍没有同意,找了一个不三不四的理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袁绍推脱自己的儿子得了病,不忍远征。田丰见袁绍做事如此犹豫糊涂,气的以杖击地,大呼苍天误我。

曹操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场大劫,顺利的赶跑了刘备,解除了东线警报,可以全力对付袁绍了。失去了(控制徐州的)刘备这个战略支点,袁绍将独自承受曹操的所有压力,1+1>2的道理袁绍居然也不懂,实在愚蠢到了极点。

其实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也有些犹豫,曹操担心袁绍乘虚南下,但郭嘉果断的告诉曹操,可以放心东征,袁绍必不会南下。郭嘉认为袁绍为人犹豫狐疑,做事四平八稳,轻易不敢冒险。一切果如郭嘉所料。

袁绍本来在棋盘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结果老帅稀里糊涂的就被曹操吃掉了,真不知道这棋是怎么下的。袁绍下的臭棋数不胜数,所以屡战屡败,但真正让袁绍集团走上毁灭之路的臭棋,应该算是袁绍在继承人的问题犯下的大错,舍长立幼,人为制造内部分裂。

本节开始也讲了,袁绍有三个儿子,依次是袁谭、袁熙、袁尚。如果按立长的原则,年长且贤惠的袁谭应该继承袁家的基业,但袁绍却最喜欢正妻刘氏所生的三儿子、美姿容的袁尚,袁绍打算立袁尚。

虽然在立袁尚为嗣之前,袁绍就挂掉了。但在袁绍生前,分封三子各领一州,长子袁谭守青州,袁熙守幽州,而袁尚留在了冀州本部,实际上是确定了袁尚继承人的地位。

袁谭见父亲偏心,当然不服,兄弟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袁绍刚咽气没多久,冀州的亲尚派如审配、逢纪立刻拥立袁尚为河北主。袁谭为了争取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在辛评、郭图等人的支持下,和袁尚大打出手,丝毫不顾及兄弟情分,结果白白便宜了坐山观虎斗的曹操。

袁绍经营河北十多年,实力非常雄厚,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虽然在官渡惨败,但袁绍的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多少。而袁绍于公元202年病死后,他的宝贝儿子们为了夺取河北的最高统治权而自相残杀,即使如此,曹操最终彻底扫清袁氏的残余势力,足足用了四年!

前面讲了,秦观将袁氏集团覆灭的原因归于袁绍杀田丰,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有句话说的很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不是袁氏集团内部出了大乱,曹操未必有多少胜算。

袁绍在和曹操的斗争中,不断的犯下战略性错误,一错再错,最终“不及八年,而袁氏无遗种矣。(苏轼评语)” 历史教训可谓深刻。

袁绍的事情就讲到这里,用《三国演义》中感叹袁绍的那首诗收场: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

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十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赤壁之战说开去

我们都知道《水浒传》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武十回》,从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打虎开始,至三十二回醉打孔亮结束,武松在施耐庵(或罗贯中)的笔下无限风光,《武十回》可以说是《水浒传》中扛大旗的段子。

与《水浒》几乎同时问世的另一部扛鼎大作《三国演义》里,也有与《武十回》类似的著名桥段,这就是赤壁之战。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