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早期的袁绍很有英雄慷慨气,深得社会舆论的好感,曹操当时无论是家世还是名望均远不如袁绍。以袁绍的能力和形象,如果生在承平时代,三公是跑不了的。但袁绍的青年时代,东汉江山已经摇摇欲坠,太监集团和外戚、清流集团杀的昏天黑地。

袁绍出身高级清流官僚集团,自然要站在太监们的对立面,否则如何在江湖上行走。汉灵帝刘宏死后,太监集团和外戚、清流集团的决战一触即发。当时秉政的是大将军何进,但何进为人多狐疑,做事太犹豫,袁绍反复劝何进先下手为强,何进不听,结果被杀。

何进只是清流官僚集团的代表,他的死并没有影响袁绍等清流派铲除太监势力的决心,袁绍率军闯入皇宫,对太监集团进行了灭绝性的大屠杀,一个不留。

不过因为当时袁绍自身的势力还太过弱小,所以胜利的果实被大军阀董卓给摘了去。袁绍暂时没地方去,就留在京师和董卓周旋。但时间久了,袁绍就发现董卓非常的不好对付,与其在老虎嘴里捞食吃,不如到外地任个实职,有兵有地,不比在这里担惊受怕的强。

在袁家故交的积极斡旋下,董卓最终同意让袁绍离开洛阳,出任渤海太守,实封邟乡侯。渤海郡隶属冀州刺史部,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地大物博,是个做事业的好去处。袁绍来到渤海,也标志他的身份由之前的清流名士转变成了地方实力派军阀,这是袁绍人生中的重大拐点。

虽然渤海太守的职位是董卓委任的,但袁绍显然不可能领董卓的人情。董卓是全国舆论高分贝声讨的国贼,如果袁绍和董卓走的太近,就等于自绝以于天下,袁绍的智商还不至于这么低下。

为了捞到更大的政治利益,袁绍联合了堂弟、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孙伷、兖州刺史刘岱等关东诸侯,举旗声讨董卓。因为袁绍的威望在各路诸侯中最高,所以大家推举袁绍为总瓢把子,带着弟兄们去灭董卓这个老贼。

袁绍这次充当盟主,却直接导致了他的叔父太傅袁隗全家被董卓悉数诛灭,死者五十多人。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袁隗举家被杀,反而间接替袁绍赚足了同情分。

后来联军讨董失败,各回各家,各拜各妈去了,袁绍也回到了渤海。袁绍虽然有了立身之地,但渤海一郡显然不能满足袁绍的胃口,如果袁绍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早晚被人吃掉。因为渤海郡是冀州辖地,袁绍第一个短期战略目标自然就是夺取韩馥麾下的冀州。

袁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手下人才太少。不过这对袁绍来说显然不是问题,因为袁绍出身高贵,礼贤下士,再加上各界痛惜德高望重的袁隗太尉,为了报答老袁家的旧情,各地豪杰蜂起来投袁绍。袁绍的帐下很快就挤满了泪流满面的袁家旧吏,袁绍有枪有人,腰杆自然也硬了起来。

不过战争是冷血无情的,袁绍真要和韩馥拼刀子,未必有绝对的胜算。袁绍的运气也够好,正在袁绍挖空心思夺取冀州的时候,盘踞在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突然南下进入冀州,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准备私吞冀州。

韩馥现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彷徨无措。袁绍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机会,派谋士荀谌(荀彧胞弟)来游说韩馥献出冀州。荀谌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给韩馥分析了得失利害,果然说动了韩馥。袁绍不费一枪一箭,就轻易的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黄金。

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根据地,袁绍可以说是困龙入海了,套用一句名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袁绍也知道要做成大事,身边没有智囊是不行的,袁绍帐下也汇集了当时的顶级智囊沮授、田丰、逢纪等人。这些人的智力资源,足够支撑袁绍扩大生产规模的。

先说沮授,沮授本来是韩馥的心腹,但袁绍却用人不疑,引沮授为心腹智囊,沮授自然也倾其智力为袁绍效劳。这时的袁绍确实能做到人尽其用,如果他半路不掉链子,官渡之战的赢家未必就是曹操。

沮授从争雄天下的高度给袁绍制定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抛开沮授对袁绍肉麻的吹捧,沮授应对策略的核心是立足冀州,扫灭河北周边各派势力,比如黄巾军残余、黑山张燕,以及幽州的公孙瓒,对河北实行全面控制。然后奉迎汉朝皇帝于邺都,奉天子以讨不臣,取得政治优势。文武并举,数年之间就可扫平诸侯,匡扶天下。

沮授“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要早于荀彧向曹操提出的同等战略,如果袁绍能提前下手请到汉献帝这尊金像,那曹操就会非常的被动了。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很快就暴露了出来,随后谋士郭图再向袁绍建议奉迎汉天下的时候,因为袁绍不喜欢汉献帝刘协,怕刘协到时不好伺候,就放弃了这个战略。

袁绍放弃“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战略不久,曹操就听从荀彧的建议,抢先下了手,一举控制了朝廷。消息传到河北后,袁绍突然回过味了,后悔的直撞墙。袁绍想尝试着让曹操把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还给他,曹操当然没这么蠢,拒绝了袁绍。

要论各方面的条件,袁绍都远远强于曹操。就硬件来说,袁绍这时手控冀、青、并、幽四州,兵马数十万。要论软件,智谋之臣、熊貔之士,济济帐下,绝不比曹操手下那班精英差。史称“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

袁绍能阔到什么程度?他准备南下攻击许昌时,一出手就是精卒十万,骑兵上万。因为袁绍的控制区地近北方产马区,马源不成问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最先进的作战部队,相当于热兵器时代的装甲集团作战,冲击力可想而知。

要说战胜对手的几率,袁绍也远远大过曹操,因为袁绍的机会要比曹操多,可笑到最后的却是曹操。

十二

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四世三公话袁绍 (附沮授、田丰)

在《曹操智库》那一篇里,我们讲了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现在从袁绍和曹操在为人处事以及性格的差异来讲一讲。

袁曹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有些类似秦末双雄项羽和刘邦,袁绍几乎就是项羽的翻版,而曹操几乎就是刘邦的翻版。陈平曾经评价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袁绍也是如此,所以江湖豪侠义士,归之如云。

但项羽和袁绍都有一个通病,善致士而不善用士,养人而不能用人之才。项羽的问题是“爱惜爵位”,是只铁公鸡;袁绍的问题是“多谋少决”,做事太优柔,他们手上的牌面都比刘邦和曹操要好,结果都因为牌技不佳,全都打臭了。

反过来说刘邦和曹操,这两位爷都有点“无赖”性格,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刘邦喝酒赊账,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曹操醉酒后,伏在案上大笑,胡须上全是肉渣子。

这等不注意形象的事情,是出身顶级贵族的项羽和袁绍做不出来的。当然这都是小事,刘邦和曹操在小事上大大咧咧,但在大事上绝不含糊,心狠手快,做事绝不拖泥带水。

项羽和袁绍的失败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绝对自信。因为出身累世贵族,他们的心理优越感非常强,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比如袁绍,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也能善言纳谏,但前提是智囊的谋略和他想的一致,不然袁绍是不听的。

袁绍准备在境内实行分封制,让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以及外甥高斡各据一州,巩固袁氏天下。在乱世中搞分封制是非常危险的,这么做容易勾起被分封者的权欲,为境内的疆土和统治集团的分裂埋下了重大隐患。三百年后的萧衍大搞分封制,儿孙各掌雄兵,结果手足残杀,被人一锅给烩了。

谋士沮授苦劝袁绍不要玩火,现在搞分封绝对不是时候,可袁绍不听。后来的形势发展也证明了沮授的远见,袁绍集团的灭亡,有一半是源于袁氏三兄弟的手足相残。

曹操北上击袁,沮授又针对袁曹的优劣提出了一个绝户计:曹军虽然雄武能战,但他们粮少,所以曹操利在速战。我们粮食多,不怕和曹操耗时间,我们坚守不战,等曹军泄了气,一鼓可擒之。袁绍不听,结果招来一场大败。

说句不太恰当的比喻,曹操喜欢人才,但袁绍似乎更喜欢奴才,因为奴才听话。沮授虽然才智超群,但他提出来的这些建议却严重挫伤了袁绍的自尊心,好话都让你说尽了,我算干什么的?

袁绍为人“外宽而内忌”,表面上尊重人才,实际上人才在他心里并没有什么地位,曹操用人“惟才是举”在袁绍这里只能是神话。曹操正好和袁绍相反,“外忌而内宽”,有时曹操也钻牛角尖,拿着菜刀满世界追杀仇人的儿子,但毕竟是少数情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