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诸葛亮的潜意识中,与其冒极大的政治风险效法王莽,被人千夫所指、万夫唾骂,不如以现有的有利政治条件直接做周公。周公辅幼主千古传诵。周朝三十八位君王,能让后人牢牢记住的恐怕只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了。(为搏襃姒一笑而亡国的周幽王不算)

政治理想未必一定要建立在名义上称王称霸的历史平台之上,这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诸葛亮自然懂这个道理。诸葛亮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曹操。

曹操虽然先称魏公、后称魏王,建天子旌旗,与皇帝无二,但毕竟曹操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绝不越政治禁区半步。曹操是个聪明人,他只需要施展自己平生抱负的政治平台,何必纳虚名而受实祸,被人骂成王莽第二。这个骂名留给儿子曹丕去背,曹操倒落了个四面光滑。

诸葛亮一定从曹操的人生轨迹中借鉴了相关的经验,大权独揽,实现平生抱负即可。如果诸葛亮能北伐灭魏,那在历史丰碑的最醒目处,刻上的将是诸葛亮的不朽盛名,而不是刘禅。世人皆知辽朝大名鼎鼎的临朝太后萧燕燕,但当时的辽朝皇帝却是耶律隆绪。

诸葛亮是个优秀的管理者,但他的气质太柔弱,用现在的行话说:气场不足,镇不住台面。诸葛亮有能力,没胆量。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是有道理的。如果诸葛亮真要改朝换代,恐怕“王莽第二”的恶名背定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绝对不图名利的人是基本不存在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并非不可以争名夺利,但名利有许多不同的存在和争取的方式。

名分两种,一种虚的名,一种实的名,周公的“名”似虚则实,王莽的“名”似实则虚。只要依托好的平台做出一番大事业,历史照样能牢牢记住你。

再说利,虽说皇帝能日享万钟,姬妾成群,但以诸葛亮“假皇帝”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美食他吃不到?什么样的女人他玩不了?诸葛亮来钱的门路很多,除了入蜀后刘备赏的那一次肥财,诸葛亮经常能得到朝廷的赏赐,“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比如有一次诸葛亮就接受了朝廷的八十万斛(一斛等于十斗)粮食。同时还有孙权经常给诸葛亮送礼物,诸葛亮户头上的银子足够他吃喝用度了。

诸葛亮不是道德上的神,他也有七情六欲,除了正妻黄氏外,诸葛亮应该是养过小妾的。即使没有小妾,只要诸葛亮需要,偶尔做一回怜花惜玉的风流勾当又何妨。

人这一辈子,无非是为(佳)名(实)利做牛做马,在满足了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后,实在想不出诸葛亮还有什么理由去争那块烫手的山芋?

十 被遗忘的智多星——三国非主流顶尖智囊的悲喜人生

自从《三国演义》火爆问世以来,由于罗贯中铆足了力气,替诸葛亮摇旗呐喊吹喇叭,诸葛亮在中国人心中“首席智囊”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很难改变过来。

诸葛亮不仅成为三国智囊的头号代表,而且也几乎成了三国这段历史的代言人。说到三国,最容易被后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还不是曹操或刘备,而是诸葛亮。

其实这种“以一代百”的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一个优秀的团队或某个行业中,有许多精英人才,但往往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一个或几个明星人物。比如一提唐诗,必说李杜;一提宋词,必说苏辛等等。

其实李杜苏辛只是各自文化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能说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词家水平就差,谁敢说王昌龄、王维、白居易、小李杜、罗隐、大小晏、柳欧秦陆、李清照写的不如李杜苏辛?

话题回到三国,都说三国谋士如雨,这话不假。魏蜀吴三大智库中的精英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比如诸葛亮、荀彧、荀攸、庞统、郭嘉、法正、鲁肃、刘晔等等,个个都是大牌。

这些智库精英因为效力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非常的高。一线明星往往都是这样,越红越炒,越炒越红,老百姓想不知道他们都难,可以称他们为三国的主流智囊集团。

有了主流,自然就有非主流。这里的非主流不是讲个性,而是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因为各种原因,除了在魏蜀吴三家舞台上曝光率超高的那些大牌谋士之外,三国历史的天空中还散落了几颗闪亮的巨星。

这些非主流的超级谋士论知名度可能要略逊于诸葛亮、荀彧这些人,但要论谋略级别,他们和诸葛亮等人同等身价。比如贾诩、陈宫、陈登、田丰、沮授、徐庶等人,先来说说贾诩。

贾诩在这些非主流谋士中显然非常的另类,首先他是曹操手下的超大牌智囊,身价绝不比荀彧低。之所以没把贾诩放在《曹操的智库》那一篇,而放在这里讲,是考虑到贾诩腕虽大,但他不是曹操的心腹。

据《三国志本传》记载,“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属于大隐隐于朝的那类高人。从这个角度来讲,贾诩可以算成非主流,一如蜀汉的“小贾诩”刘巴一样。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贾诩出生在凉州武威郡姑臧。自东汉开国以来,东汉王朝就和散居于凉州周边的羌氐各部族进行了百年战争,这里长期兵荒马乱,复杂而险恶的生存环境正好造就了贾诩超强的适应能力。

贾诩的谋略水平放在整个三国谋士群中来考量,都是超重量级的,三国谋士还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智商在贾诩之上。当初贾诩弃官还乡,路上遇到了一支反叛朝廷的氐兵,贾诩和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活捉,叛氐要活埋他们。

贾诩的临事应变能力非常强悍,他为了自救,谎称自己是护羌校尉段颎的外甥。当时段颎是朝廷专剿羌氐反叛的方面大员,在西土威望非常高,加上贾诩和段颎都是姑臧人。氐兵知道段颎的分量,当然不敢加害段校尉的外甥,就把贾诩给放了。

贾诩真有本事,吹牛撒谎脸不红心不跳,和氐兵头目有说有笑,喝了鸡血,拜了把子。然后贾诩揣着氐兵送的盘缠,大摇大摆走了,而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倒霉鬼全部被活埋。

当然这只是小聪明,难度系数并不高,是个反应快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说:谁谁是我舅舅,谁谁是我二大爷。真正显示出一个人的谋略智商的,还是在大场面上。

不过贾诩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出场亮相,就留下了千古骂名,可以说,三国初期的大乱,贾诩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巨贼董卓被王允和三姓家奴吕布联合干掉,董卓手下的三大马仔李傕、郭汜、张济见前程无望,准备散兵回乡,不在官场上混了。

这时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混饭吃的贾诩却吃饱了撑的没事做,想显摆自己的智力水平。贾诩给李傕壮胆,说如果我们一哄而散,官府的一个小亭长就能把咱们收拾了。不如弟兄们齐心合力,东向与王允决战,事成,我们做诸侯,事败再逃不迟。

李傕这些人本就是江湖强贼,被贾诩这么一激,果然壮起了熊胆,张牙舞爪找王允寻仇,最终族灭王允,大败吕布。各路军阀杀在一处,砖头横飞,中原地区遭到了战争的空前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因为贾诩说了句不该话的话,在历史上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其实真正要为李傕、郭汜之乱负责任的,除了贾诩,还有死脑筋的王允。如果王允不是要对李傕、郭汜斩尽杀绝,拒绝李郭向朝廷投诚,逼的二人走投无路,事情也不至于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贾诩是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之外的非主流鬼才,贾诩存在的价值,也许不能用爱国爱民这样的泛泛标准来要求。在乱世中,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人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彰显,整个社会也会随之进步,毕竟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

就贾诩来说,李傕郭汜这些乱世草头王不可能给贾诩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很好的舞台,跟着强盗土匪能有多大出息?但当时群雄混战,袁绍和曹操都只处在事业刚起步的阶段,贾诩未必对他们还多少深入了解,再加上距离遥远,显然他们还不是贾诩合适的买家。

在贾诩的选择菜单上,张济的侄子张绣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盘踞在南阳一带,收入比较稳定。贾诩觉得暂时在张绣家里吃饭比较安全,就暗中和张绣挤眉弄眼,果然就把张绣的七魂六魄给勾了过来,派人来请贾诩过去当军师。

张绣的这块舞台虽然不算太大,但足够贾诩伸展自己的神鬼之才了。贾诩之所以能在三国江湖上扬名立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南阳的那次超精彩的演出。配合贾诩精彩演出的绿叶是三国头号枭雄曹操。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姜狼豺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势分三足鼎————————三国往事闲弹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