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看见坏蛋来搜查,按照戏台和民间的说法,赵妈妈就把新生婴儿藏在裤子里,生怕他哭,急得很。乖孩子还真争气,没哭,躲过了检查。

孩子是怎么藏在裤子里的,似乎史学届还没有研究的兴趣,戏台上的群众更是糊里糊涂,不求甚解是国人的特长。如果你穿着一个张惠妹那样的裤子,我想你无论如何是塞不进去一个孩子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得天独厚,里边可以藏很多东西,因为它根本就算不上裤子,就是两个裤筒,吊着,象风铃一样,而且是在膝盖以下(叫做胫衣),所以腰胯以下可以藏个花篮。因为没有东西遮羞,所以男女都要穿裙子袍子。我想赵妈妈立在产床旁边,侍女扶着,一袭长袍垂下,胯下吊着一个孩子,掩盖在袍子里边,自由地悬挂着,像舞台上的魔术师,等搜查的人一走,立刻从下边大变出一个活人。

这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置儿绔中”。

总之,我们要感谢当时的衣服。所谓绔,也就是刚才说的胫衣,是一种短的布筒子,两头空,把其上端绑在膝盖上,从膝盖往下,一直垂覆到鞋面。膝盖以上则是光着的,显得飘逸又性感(现在一些少数民族还有这种穿法)。由于是穿在小腿上,所以叫做胫衣。但是大腿和大腿以上是光着的,所以外面必须用“下裳”(类似现在的裙子)罩住,以免泄漏私处。男女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也就知道,古人在地面席子上必须是跪姿,这样就不用担心露点了。如果两腿朝前坐着——叫做“箕踞”,那是不行的。箕踞腿往前伸,势必泄露下体私处,是严重耍流氓的姿势,像荆轲临死时那样“箕踞”,是为了羞辱秦始皇(杀不了秦始皇,就让老秦看看我的下体,也算泄恨!)。

“女”字,就是一个女孩规规矩矩地跪坐着。一直到唐代,我们都是这么跪坐着,屁股压在脚后跟上,这实在是受了裤子设计的限制。后来逐渐有了裤子,也就是胫衣慢慢向上连起来了,有了档,但仍然是开裆裤,慢慢才过度成死裆裤,于是也就可以俩腿朝前地坐着了,甚至可以坐椅子了。

说这么多就跑题了,回到赵庄姬的话题。赵庄姬生下的婴儿赵武,藏在妈妈的绔里,一次检查逃脱了,但是,保不齐还会来啊。于是,两个知名的忠义门人就出来了——杵臼、程婴,准备营救赵武。他们采取了类似狸猫换太子的手法,具体来讲,就是找了个别人家的孩子,假冒赵武,穿上有钱人家的好衣裳,杵臼抱着,藏于深山。然后程婴跑去向屠岸贾举报:“杵臼把婴儿赵武,藏到山里去了,我的知道!”屠岸贾得知后,高高兴兴地跟着程婴,扑到山里,杀死杵臼和假孩子,从而停止了深度的追杀和搜查。

真孩子赵武——赵家最后这点儿骨血,则由程婴慢慢找机会从宫里带了出来,也藏匿在山中,由他来抚养,等待十几年后复出。

后来赵武有了出息,杀死仇人屠岸贾,报了仇,心满意足。忠义门人程婴这时候也不想再活了,就自杀了。赵武怎么拦也拦不住,由着他离开这个血腥的人间,到天堂找他的老哥哥杵臼团聚。

元朝人就根据这些“史料”,编出了戏曲《赵氏孤儿》,一直传演到了今天。过年的时候经常有戏院里演。

其实,上边说的,全是司马迁的杜撰。司马迁大爷因为被汉武帝欺负了,所以整天幻想着侠客义士之类的从天而降,来踩平世间不公的大路,因此在这场惨剧里弄出了杵臼、程婴两个义士骗观众眼泪,倒也激动人心。实际上它有两个重大的漏洞或者疑点:

屠岸贾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在不经晋景公允许下,偷着攻灭赵同、赵括、赵朔三卿。而且,赵婴齐实际已经不在晋国了。

赵庄姬在晋景公宫中生下婴儿,屠岸贾居然敢冲进宫中去搜捕。

程婴带着屠岸贾跑到山里,随便指着一个叫杵臼的人,说他怀里抱着的就是赵武,你快杀了吧,并且按司马迁说的,还给我一千金作为赏赐吧。屠岸贾就信这是真赵武?

程婴干吗不把假婴儿放在赵庄姬的居宫中,然后带屠岸贾来,说这是赵武,你快杀了吧。这样还可以免得他的老哥们杵臼一死。

种种迹象表明,司马迁说的是不可信的,而且在各类史书中都没有同样故事的记载,甚至与《史记》中的其它篇章矛盾。限于篇幅,我们就不罗嗦了。实际上,赵妈妈庄姬是在弟弟晋景公宫中,安然地生下赵武,没有遭到迫害——实际上,是她诬陷迫害赵同、赵括,导致赵同、赵括家灭门,她不是被迫害者,而是迫害别人者,她和她的孩子也谈不上被威胁,也没有杵臼、程婴老义士。赵武生下来以后,韩厥就过来说好话了,说服了晋景公把赵武立为整个赵家的掌门人,赵武一支的地位反倒提高了。一切仅此而已。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我们相信《左传》的这一说法。

赵武,温良恭俭让,神经过敏,从大夫、新军将、上军将,一点儿一点往上熬,终于在25年后熬到了极点,成为三军元帅兼执政官,执晋国国政达七年,多次主持国际会盟和处理国际纠纷事务,为人仁厚,在诸侯中享有盛名。

到了赵武的孙子赵鞅(赵简子)时代,赵家又变得霸气起来。赵鞅是个咄咄逼人的铁腕人物,联合知氏、韩氏、魏氏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拥有晋阳、邯郸等强城大邑 。赵家的实力和财富再次凌驾于国君之上,无诸侯之名而有诸侯之实。最后终于在其子赵无恤时代实现轰轰烈烈的三家分晋。

赵家带领河北河南山西的毗邻地域,成为战国七雄中的赵国,一度冠绝北方。赵国后来的名人,有享有“战国四公子”美名的平原君赵胜,也有“纸上谈兵”的败将赵括(此“赵括”非刚才被灭族的彼“赵括”也)。

所有这些历史云烟,家族兴衰,都只在这里先一笔带过吧。

赵武先生二三事:

孤儿赵武长大以后,出落得弱不禁风、神经过敏,也慢慢地步入了可怕的政坛。二十岁时他举行加冠典礼,标志着长大成人,然后按照习俗,去拜会各位亲戚高朋,并且接受高朋们的美好祝福。

赵武首先在路上看见栾武子(栾书),栾武子说:“你的帽子很美啊!以前我做你父亲赵朔的副官,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

赵武去见中行宣子,宣子望着他的帽子也说:“美啊!可惜我老了。”

去见范文子,范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得到宠爱后会加倍警戒,傻瓜因宠爱才会骄傲。我听说晋文公重耳最爱听百姓意见,叫瞎眼的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箴言,让百官献诗讽谏,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道路上询问毁誉。先君最痛恨的就是骄傲自大。”

去见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年轻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多得很哪!”

去见韩厥,大恩人韩厥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就在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哇塞,绕口令啊)

去见智武子,智武子说:“你要好好努力呀!作为赵衰的重孙、赵盾的孙子,二十岁了你还在做大夫,这不是耻辱吗!赵衰的文才,赵盾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赵衰通晓前代典章,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赵盾在襄公、灵公时代尽心谏诤,被灵公憎恨,还是冒死强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你爷爷的忠心,加上祖爷爷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会成功啊。”

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念隙抽),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

去见温季子郤至,郤至说:“你比不上别人,可以退而求其次。”

最后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转述给了他。张老名叫张孟,是我们老张家第一个见诸史书的人,看来我们老张家根还在山西。张老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文子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韩厥)的告诫,有助于成就事业。至于最后三郤的话,使人丧气,别听他们胡掰。”

哈哈,这段逸事写来真让人哭中发笑,想想人生,不也就是如此吗?

第十章问鼎中原(B.C.607—B.C.590)

晋国的霸业,是在重耳和晋襄公父子时代最盛。到了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年间,霸业中衰。那么,这个中衰时期,春秋的霸主又是谁呢。

南方的楚庄王芈侣,在晋灵公第九年(公元前613年),以声色冶游的方式,登上了他爸爸商臣(楚穆王)传给他的宝座。

一般新官上任三把火,窝囊的楚庄王上任,却装了三年孙子。这期间楚国事务都由权臣令尹承包,楚庄王的主要任务是喝酒和听音乐。

楚国的巫术、神话、乐舞、楚辞,那都是春秋艺术宝库的奇葩。不听国政、日夜作乐的楚庄王花了三年时间,坐在钟鼓齐鸣、竽瑟狂作的宫殿上,搂着进口的外国美女,欣赏各种乐器纷然杂奏,一片轰鸣。

楚庄王一边听歌看舞,一边痛饮。我国古代的酒主要用黍子酿造,起源可能来自放馊了的饭,中国人酿酒的历史比西方晚,酒精度数也不高,所以容易变酸,一次必须使劲喝。直到酩酊大醉。

楚庄王红着脸,晕乎乎地说:“寡人过得好爽啊!有敢谏者,死无赦!”可是大臣们忍不住还是想劝他。伍参(即伍子胥的曾爷爷)跑到殿上,说了他那著名的“有鸟停于高阜,三年不鸣”的故事。伍参说:“我看见,有只鸟,停于高阜,三年不鸣。这鸟怎么这么奇怪啊,占着树枝儿不拉屎!”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1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