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赵盾家的人赶紧开会,讨论拨乱反正的对策。这在当时固然是极其伤脑筋费体力的事情,如果当时有烟草,估计也要整宿整宿地抽烟。最后,赵盾党的晋大夫阳处父准备走上层路线,直接游说晋襄公。阳处父这人很有脑筋,崤之战结束后,他曾经解下驾车的左马诱惑孟明等秦国三帅,想把这三个俘虏从黄河船上再诓回来,可见其不傻。但是,光凭这个,资格还不够大到足以影响三军元帅人选,然而,非常难得的是,阳处父是晋襄公的老师,这就不一样了,那时候的人对于老师,估计还是迷信的,因为那时候的学问,也已相当芜杂,光是一部《诗经》,就有无数生字,靠自学是不行的。

听了阳处父的意见,晋襄公又在山西万荣县搞了第二次阅兵,届时改任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佐。狐射姑一看自己和赵盾互换了个位置,着急得要命,赶紧也回家抽烟。然而好办法却没有,烟蒂倒是一大堆,只好憎恨阳处父。于是趁阳处父打猎归来,在郊外选了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把可爱的有脑筋的阳处父给刺死了。

大怒,开始搞肃反,处死杀人凶手(续鞫居,狐射姑的亲戚),然后猛揪幕后元凶不放。狐射姑被揪急了,只好逃奔翟国赵盾倒不多计较,把狐射姑的妻子家产也都送到翟国,于是狐射姑就一辈子呆在那里,狐偃一家的势力算是完结了。

等于说从狐偃追随先君立功以来,享福不到18年,狐家的好日子就好完了。这是一个短命的家族。这主要怪狐射姑无能,刺杀阳处父是下下策,给自己戴上了恐怖份子的帽子。另外狐射姑也不善于培植人材,有个叫骈臾的聪明人,一直给他出主意,他不听,还把骈臾揍了一顿。后来,骈臾奉赵盾命,护送狐射姑家小入翟。骈臾的属下都劝骈臾趁机杀光狐氏的狐子狐孙。臾骈说:“以私害公,非忠也,我不能利用出公差的机会报私仇!”把狐家的老婆孩子安全送到翟国。骈臾不计前仇,狐射姑非常惭愧。看来,对于一个家族的兴亡命运来讲,选个好接班人,至关重要。狐偃选错了自己的接班人。这也说明了,老子英雄,儿未必是好汉。

老赵家的运气就比较好,选对了人。从前,赵衰跟着重耳流亡在翟国,娶了性感的狄女做媳妇。流浪完了以后,重耳为了感谢他,把自己女儿也嫁给了他。按资格来说,那位狄女论不到当赵衰的正夫人(其实赵衰也不想要这么多媳妇,都是流浪所至,主人送的,不要又不好)。但是赵衰的正媳妇特贤惠(也就是重耳的女儿),觉得狄女所生的这个赵盾不同反响,非把赵盾立为了继承人,宁可自己从第一夫人的位子上下来,让狄女上去。大约在重耳女儿看来,生长于草原的赵盾,较城里长大的孩子,较少污染吧。

赵盾从小长在没有空气污染的大草原,跟马儿跑在一起,为人梗直激烈,敢动真格的,从不畏首畏尾,这是他得到第一妈妈的喜欢和击败狐射姑的成功基因。

赵盾利用自己的杂交优势与火烈脾气,在掌政后,毫不犹豫地打跑了狐射姑一族,又积极消除异己,一天之内杀死了五个反对老赵家的晋国大臣,震动朝野和外国诸侯。这五个人分别是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得,这帮人反老赵家的同时也反老先家,谋杀了先且居的儿子先克(中军佐,先轸的孙子)。至此,狐家,赵家和先轸家,就剩老赵家这一枝独秀了。

逃跑到翟国的狐射姑非常庆幸自己保住了脑袋,别人问起赵盾的为人,他回答说:“赵衰是冬日之日,赵盾是夏日之日,冬日赖其煦暖,夏日畏其炎烈。”(这倒是满中肯的,两种不同的御国手法)。狄人听了,笑说:“想不到堂堂的狐偃之子,惧怕赵盾也到了这个地步。”

这段话还成了典故,被引用在古人编的小学课本《幼学琼林》里:“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狐射姑也算是善于描刻人物啊。

赵衰同志、阳处父先生二三事:

赵衰,有才度韬略,晋文公重耳曾经有意栽培他,让他做晋国的三军元帅。赵衰不肯做,推荐郤谷,说郤谷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经常念经(就是《诗经》和《尚书》啊),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都最高,做中军元帅最合适。于是,重耳让郤谷当了元帅。让喜欢念书的人做元帅,仍然体现着文武合一的原则。

不久,郤谷由于念书念得过多,累死了,晋文公又想让赵衰接替。赵衰继续推辞,说栾枝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入选。于是九袋长老先轸当了元帅。

先轸死后,晋襄公又要赵衰继任元帅一职,赵衰又推辞,推荐了先轸的儿子先且居。

这就是赵衰三次辞让中军元帅的美名的来历。赵衰三次辞让,淡泊名位,是真正安邦定国的社稷重臣。古话说,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皮裘,取之众白也。赵衰、狐偃、先轸这三个股肱之臣、九袋长老,同心合力,互相谦让,为晋国两代君主做出狐狸白袍子。

另一件事上也可以见出赵衰的人品卓约。晋文公伐邺,赵衰献出胜邺的办法,被采纳后,果然取胜。晋文公准备赏赐他。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如果赏赐根本,那我的建议是从郤子虎那里听来的。”文公召见郤子虎,郤子虎不敢坚决推辞,接受了赏赐。

赵衰道德风尚,千古独步。一般我们的政客,即便伟大如诸葛亮张居正,也都暗含权谋深机,而赵衰给人感觉阳光煦暖,心性纯厚,时人论赵衰乃“冬日之日,赖其煦暖”,多么温馨。

阳处父在赵氏、狐氏权力角逐中,当了光荣的垫脚石和炮灰,我们不得不多给他一点镜头。

阳处父是晋国公认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奉命攻打蔡国,楚令尹子上驰救,晋楚两军隔河对垒了很久,互相都不出战,事情变得无聊起来。阳处父倒没有像诸葛亮那样送女人衣裳去激战,不过,他一样是很狡猾的。他打算撤军,因为粮食已经吃光了。但是撤退是最敏感的事情,弄不好,敌人追杀上来,就不能全身而退了。于是,阳处父下战书给楚令尹子上(就是被楚成王冤枉干掉的那个令尹,引用马克思的话的)。阳处父说:“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我军后退三十里,你们过河来,咱们交上一战;第二呢,是你们后退三十里,我们过河去,打上一场。总之,不要这么干瞪眼对峙了。”

子上觉得,自己过河交战的话,刚渡一半,阳处父挥晋师开杀,就吃大亏了。不如自己后退三十里,让晋军过河来。于是楚军后退三十里,退完以后,等了大半天,却没动静。一哨听,原来,晋军卷旗裹甲撒腿回国了,并且宣称把楚军打退了三十里。哈哈,气死人了。

兵不厌诈从这一时期起,就逐渐变厉害了,世道开始浇漓,人心慢慢不古。从前打仗是观兵,非常文雅,现在已经没有那种古风了,城濮之战、崤之战,还有阳处父这次,开始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了。打仗是如此,世道也是如此。

子上回国以后,楚太子商臣诬陷他是收了晋军的贿赂,不然为何退避三十里呢。楚成王于是就把子上杀了!令尹子上真是倒霉啊。

作为晋国最高智商的大夫,重耳想让他当晋襄公的老师,又怕教不好。据《晋语》记载,晋文公问老师胥臣:“我想叫阳处父做太子的老师,你看他能把他教好吗?”

胥臣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太子。鸡胸的残疾人不能让他俯身,驼背人不能让他仰头,高个不能举重,矮子不能攀高,不能让瞎子看东西,不能指望哑巴说话。如果本质邪恶,教育是没有用的。”晋文公说:“这样说来,教育就没用了?”胥臣回答:“需要因材施教,驼背的可以让他敲钟(向巴黎圣母院那里的敲钟人那样?),直胸的让他端盘子,矮子表演杂技,瞎子演奏音乐,聋子掌管烧火(能看见就行)。教育,就是根据人内在的潜能因势利导。”于是阳处父做了太子太傅。

风度翩翩的阳处父先生有一次出门,住在宁赢氏旅馆里。宁赢氏对妻子说:“我很久以来一直在寻求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今天总算遇到了。”于是追随阳处父上路,没多久他又跑回家来了,说:“我看他仪表堂堂,可是实际上性格太刚,不知处柔。天是那么刚阳的东西,尚且不敢干扰四季寒暑的转换,刚中亦含有柔,何况人呢,太刚能行吗?一定会凌犯别人的。而且阳处父华而不实(成语出处),自以为才能超群,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刚而招怨,岂能安活,所以我离开了他。”

第二年,狐射姑发难,阳处父被刺死。(阳处父向晋襄公推荐赵盾,替换狐射姑,被狐射姑愤怒地杀死了。狐射姑出道很早,政绩上也没什么错,阳处父无故把他给硬拉下来,确实有点欺人太甚。这是不按事物规律办事,比天还刚。难怪死得比较难看。)

后来,赵盾的孙子赵武与叔向到晋国的墓地游玩,赵武说:“如果死者可以复生,你喜欢跟谁在一起呢?”叔向说:“那应该是阳子了!”赵武说:“阳处父行事廉洁正直,然而为人太刚,不免身亡,他的智慧不值得称道啊。”叔向说:“那应该是狐偃了!”赵武说:“狐偃见到利益好处的时候,就忘了自己的国君,他的仁义不值得称道。我想应该是‘士会’吧!他向国君进谏,不结纳党羽,推举贤人,从不阿谀奉承,却能辞斥小人。”上述种种迹象表明,阳处父是个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的人。

(注:现山西太古县,据说从前是阳处父的封邑。有一个网友是太古的,他告诉我说的,且颇自豪之。)

赵盾上台的同年(公元前621年),晋襄公也死了。晋襄公死了到没关系,我们书中的主要人物眼下都忙着在死。但晋襄公在死前给赵盾出了个难题。

晋襄公把嫡长子托孤给赵盾,说:“赵盾啊,我临死前的愿望,就是你要认真地辅佐太子,成为合格的新国君。”

赵盾接过孩子一看,这位爷也实在岁数太小了,正在努力呀呀地学习晋国话。赵盾想提点儿个人意见,但是晋襄公把孩子塞给他之后,就急着乐呵呵地不由分说地死了。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