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都代表至高荣誉。祭肉,其实也就是牛肉干,我们现在商场中随时可以买到,不值几个钱,想不到两千七百年前,却那么金贵。其实这块牛肉干不俗,因为它是从祭祀周人先祖的庙中拿出来的,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在天之灵吃过的呀!那就不一样了,简直是十字勋章。而且它也好吃,小牛做的,特别嫩。如今的牛肉干比劈柴都硬。当然,齐桓公不会真舍得吃它。
周天使宣布:“齐桓公正式成为诸侯之长(伯),拿着白牛尾巴,有权征伐天下的邪门诸侯。”音乐钟鼓雷动,齐桓公的国际声威与霸业达到巅峰。
齐桓公有所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九次主持召开诸侯首脑高峰会议,其中三次带领卫戍部队参加,六次以和平衣冠形式。这次兰考县的葵丘之盟,是九合诸侯的高丨潮丨。而一匡天下,是指齐桓公的八国联军保着周襄王顺利接班,避免了周王室的内讧和天下的骚乱。
齐桓公握着白牛尾巴和牛肉干,在授奖仪式上发表感言说:“尊敬的天子使臣,尊敬的各位诸侯领导,从现在起,上溯三十年,寡人南伐,到达楚国,北伐灭掉山戎,西伐直至大夏,天下诸侯没有人敢违抗我。寡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兵车之会三,衣裳之会六,古来圣者,不过如此。鉴于寡人功高天地,寡人特想登上泰山,封禅天地,向从前的黄帝学习学习,谁敢不同意。”
周襄王的天使,听齐桓公这么说话,觉得这老家伙开始目空一切、为我独尊了。管仲连忙劝谏齐桓公:“封禅这样的事,不是诸侯应该谈论的。而且,古代封禅,事先都要有祥瑞征兆,东海献上比目鱼,西海献上比翼鸟,田野里一茅长出三只穗,凤凰麒麟飞到宫殿房顶。现在什么征兆还都没有,只有老鸹常来拜访咱,还是先不封禅吧。”
齐桓公没能百分百得志,回国之后,不封禅也毫不气馁,就拼命享受,使劲穿衣坐轿,祭祀礼仪也豪华得吓人,还把满院子都整夜点上蜡烛。管仲对老朋友鲍叔牙说:“为了替齐桓公分担一下国人的指摘,我也得使劲享受。”
于是管仲在自己的府里修建三层台子,叫三归,表示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这简直是自比天子。又把门内外种上大树,超出了卿大夫的规格(门口种树违法, “五柳先生”可以抓去坐牢矣)。诸侯的使节前来管仲家访问,向管仲敬酒,管仲喝完一杯,就把酒杯扣放在一块叫做“反坫”木瓢商ㄉ希庖彩欠腹娑鳎挥兄詈罟┎拍苷庋觥:罄矗盅岬目鬃犹隼磁泄苤偕钭鞣缟莩蓿舐罟苤俨恢瘛
但是,惯于奢华的齐国人却很理解管仲:老干部晚年多享受点,也是应该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嘛。只要把国家治理得富强,能让大家过得好,就行。如果国家不富强,自己再朴素俭朴,又何补于世。孔子不懂得与时俱进,也不许一部分人带头舒服起来。
又过了几年,周襄王后妈的亲儿子王子带,终于痒痒得不行,联络了伊洛地区的戎人兵马,里应外合,对周襄王发难。附近的秦晋两国,发兵勤王,把戎人打散,王子带失了外援,唱不了独角戏,只身逃跑了。管仲因为面子大,就去找戎人谈判。戎人惧怕齐国兵威,就在管仲撮合下,向周襄王道歉,两家讲开,恢复和平。
周襄王拔掉了心头刺,心里快活,留管仲按上卿规格吃大饭。大周朝吃饭比法国西餐还麻烦,不同级别的人,吃的伙食不一样。管仲是齐国本地的卿,属于下卿,于是管仲说:“如果您请我这个下卿吃这么豪华的上卿标准餐,那弊国的国氏、高氏上卿来了,您还怎么招待他?”——国氏、高氏没什么本事,但当时是个讲血统的时代,所以要尊重。总之,管仲坚决推掉了周襄王给他准备的上卿标准餐,改按下卿标准吃饭。(这事孔子倒没出来表扬。)
十二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到了公元前645年的冬天,九合诸侯后的第六年,齐国的擎天柱管仲同志,在为齐国奋斗了41个春秋以后,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眼看就要于齐国临淄逝世了,享年约85岁。时年已有76岁的齐桓公亲自来医院探望他,桓公坐下说:“仲父,你怎么变得这么瘦啊。”
管仲喘着气说:“这不是因为得病了嘛。”
齐桓公露出要掉泪的样子,在病榻旁握着管仲的手:“万一你不起了,群臣哪一个能接你的工作呢?”
管仲说:“知臣莫过于君,您自己看吧。”
桓公说:“你看易牙怎么样?我觉得他非常爱我,我曾经开玩笑,说:‘鸟兽虫鱼都吃过,就不知道人肉啥滋味。’第二天,他就把自己三岁儿子杀了,做了一杯肉羹给我尝。”
管仲说:“爱自己的儿子是人之常情。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又怎能爱您?”
桓公又提了一个人:“开方怎么样呢?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为了服侍我,抛弃荣华富贵。”
管仲说:“人最亲爱的莫过于父母,他父母死了都不奔丧,这样的人都是坏蛋。”
桓公说:“竖刁怎样?他为了侍奉我就把自己阉了。”
管仲说:“他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护,怎么会爱您。”
桓公着急了:“那到底谁接班你才放心呢?”
管仲说:“当然是宁戚,可惜他已经死了。”
管仲说:“鲍叔牙怎么样?”
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所谓“管鲍之交”。两人年轻时候,合伙做买卖,分配利润,管仲往往多占,但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财,而认为管仲有老母要养,理应多拿。管仲为鲍叔牙出谋划策,对方照办之后,情形更加糟糕,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劣,而认为是时机未到。管仲曾三次出仕当官,都遭到罢免,鲍叔牙照样笃信他有经天纬地之才。管仲曾三次战斗中临阵脱逃,鲍叔牙不认为他是胆小鬼,而认为他志向高远,保命以求干大事。公子纠在继嗣之争中失败,召忽殉主而死,管仲忍侮偷生,鲍叔牙不认为他是脸皮厚,反倒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但是管仲并不推荐鲍叔牙当接班人,他认为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见着坏蛋就搂不住火,别人一次惹着他了,他一辈子也不原谅(情商不高)。
齐桓公说:“那怎么办,总得找个人吧。”
管仲说:“那就隰朋(念西朋)吧,不过上天生下我管仲,隰朋是我的舌头,我死了,他能长久吗?”
说完,齐国的伟大总理管仲同志就在这个娴静美好的夜晚离开了更多好戏还在后头的春秋时代,剩下齐桓公像一颗恒星点缀在漆黑一团的天宇中。
果不期然,隰朋接班一个月,办完管仲的丧事,就也死掉了。
齐桓公只好启用鲍叔牙,鲍叔牙疾恶如仇,把易牙、竖刁、开方这仨小子轰出朝堂,继续沿用管仲方针,诸侯倒也听从齐国号令。
失去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同性恋朋友的齐桓公感觉食不甘味,夜不甘寝。想着他们哥仨的笑,想着他们哥仨身上淡淡的烟草味道,齐桓公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受。
他的夫人心疼他,说:“易牙他们被撤职以后,国家也并没有更加昌盛,而您的容颜和精神却大不如以前了。实在不行,还是请他们仨回来伺候您吧。”(这妻子当得多贤惠啊。)
桓公说:“回来可以呀,就怕鲍叔牙不答应啊。”
齐夫人说:“哼,难道他就没有男朋友吗?”
于是三个小鬼连蹦带跳又回到齐桓公身边,嘻嘻哈哈糊弄这个古稀之年的老者。俗话说,剑老无芒,人老无刚。齐桓公老了,精力衰退又沉湎于男女色,遂使权力转移于三个小鬼手中。
鲍叔牙为政一年,毕竟镇不住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气得吐血,也发病而死。齐国的卫星,一颗颗地掉下来了。
齐国的天空没有云,天空只有空。未来的路程该怎么走,道路的尽头还是道路,迷路的孩子蜿蜒在山东大地上。
(注:据说,管仲、鲍叔牙治理国事时,东方边境上的人经常反映生活困苦,抱怨个不停。等竖刁、易牙掌权,国内的人经常向上反映形势大好!昌盛喜人!——呵呵,有意思。)
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一
齐国擎天柱管仲死掉,齐国由此气沮,齐桓公曾发八国兵马讨伐过的楚国,日渐成为江汉流域的明星。在随后的年岁里,楚国越发狰狞,很快成为吃人恐龙的主角。我们不得不花些功夫研究研究它。
关于楚国人种,多愁善感的牢骚大 王屈原先生在《离骚》开篇就做了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雍”,说楚族是华夏族贵胄。不过,我怀疑他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诚然,楚王族先祖是从北方迁徙来的,但渐渐跟当地蛮族杂交得不成样子了(就像兑了水的酒)。楚王族祭祀东夷先祖祝融(火神爷),参拜东夷精神领袖大舜,可见他们和东夷沾秦,而且还以凤为图腾,这也是东夷族的logo。楚国姓“芈”(读米),这个字够难认的,“芈”看上去像羊,听上去更像老羊叫唤,估计跟羊图腾的西羌又能几竿子打得着(羌字是羊字的变体)。楚王的名字都是“熊”字打头,似乎掺进了西北熊图腾文化。看来楚王族跟四方大神都沾亲带故,像伊索寓言里那个打扮不伦不类的乌鸦,用百鸟羽毛满身子满脑袋插上,最终成为大家眼里的异类。
由于地域隔绝,文化上受歧视,于是南蛮之地的楚人就成了大家开涮的靶子,买椟还珠啊,刻舟求剑啊,画蛇添足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啊,这些傻瓜故事,都安在楚人脑袋上了,把傻乎乎的楚人编排得简直可爱。
其实楚文明有落后处,也有领先中原处,比如弩机的最早发明就在楚国,楚国也在金属冶造上狠下功夫,制作的剑长达一米(屈原所谓“带长铗之陆离兮”),是战场主打武器,猛士肉搏主要指着它了。而北方的剑,才半米长,并不“陆离”,是辅助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