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南宫长万在国内混了一阵,他的大力士儿子南宫牛也在火并中给人杀了。南宫长万走投无路,仰天跺脚,就套了一辆车,把八十老母装在里面,一手提戟,一手拉车,一日一夜行走260里地,从宋都(河南商丘)向南跑到了陈国的国都陈城(河南淮阳)。沿途群众,只见这个傻大个神色肃穆,怒中含悲,像牲畜那样拉着车上老母,仿佛不是阳间之人。大家唏嘘围观,都不敢上去拦挡。

陈国在宋国南边,是宋的附庸国,陈国人最是小人,上次长葛之战,就是他们出工不出力,导致周天子失败。长万到了陈国,宋国使者也追上来了,使劲贿赂陈国人。见钱眼开的陈国人赶紧把前来投奔的南宫长万灌醉,用犀牛皮包裹得严严实实,连夜装车,在一路星空之下,运回宋国发落。

这位大力士酒醒之后,躺在车上,看见杨柳岸晓风残月,天笼罩在他的脖子上,天正在一下一下地用天边切他的肩膀。天饿了,天以为他是菜。天啊!

南宫长万一边迷惑地思索着人生意义,一边躺着脚蹬手挣,快到宋国时候,犀牛皮已经撕破,手脚全部挣出来了。押车的人被他的神力惊得又慌又怕,赶紧挑断他的手筋脚筋来帮助他,好不让他这么辛苦。长万这回省心了。

新一任的宋公看见凶手抓回来了,说:“爹啊,我给您报仇了。南宫啊南宫,你把我爹拍成蒜,我就把你包饺子。”命人把南宫长万醢了!意即剁成肉泥,做成肉酱吃。南宫遂被一刀刀割剁而死,连同他的八十老母,也给醢了。

在专制时代,谁要是跟“口含天宪”的国君意图相左,只能以流血的形式来解决。好在当时国家多,你总可以逃奔他国另起炉灶。不过,南宫逃错了地方,他应该往宋国的仇敌国家逃,而不是往其附庸国家逃。到了仇敌国家还能受到重用,到了附庸国家怎么窝藏?另外,当时如果有水泊梁山,南宫就可以风雪山神庙、雪夜投梁山了,怎么也

跟李逵有一拼吧,混个步兵头领。即使没有梁山,当时总有荒山野岭,南宫找个没人地方藏了不就行了吗,主要他妈妈是个累赘,背到山里,估计会跟李逵妈妈一样,被老虎吃了。真是无路可走啊。

潇水曰:春秋时代,天下是诸侯林立,中国还没有真正地统一为专制大帝国。诸侯君主也达不到后代帝王那么极端专制(他的权力被一层层受分封、有封地的卿大夫瓜分了)。所以,多元的文化和君权相对轻虚,使得春秋时代之人民,颇有一种独立人格。南宫长万博戏时被国君侮辱为“虏”,这事如果在未来的皇权时代,那也就自己忍忍算了,甚至匍匐在地满口自称该死该死。君叫臣死尚且不敢不死,何况侮辱一下。但是在君权不甚强的春秋时代,就不同了,士可杀而不可辱,人权意识强烈,为人的尊严十分高涨,譬如南宫长万就是这样,干脆拍案而起,怒对君王,大不了我走人到别的国家去,何必媚事于你。

我们感受到春秋人,极有一股子烈气,这和当时的分封社会结构有关。这股子激烈之气、人性之刚阳,在后来的皇权专制社会一去不返了。后代由于皇权专制,皇帝以下的人没有袭受封邑,也就没经济实力了,读书人被迫以走仕路、拍马屁为生,人们少了春秋时代的个性张扬和人格独立意识,多了圆滑、世故和媚态。这也使得强调人性光辉之春秋时代,备受永远的怀念。

长勺之战,齐国败绩,联鲁伐宋,又折翅而返,齐国新任总理管仲手里攥着这-2分的赤字,没法向人民交待啊。正踌躇间,听说宋国发生“南宫长万弑君案”。管仲脑门一亮,赶紧向齐桓公建议:“我们应该就宋国事变的善后问题,召开一次诸侯国际高峰首脑会议,会上正式通过一下新任宋公的合法地位,也算是一件功德。”

实际上,管仲的醉翁之意不在于金六福酒,他目的不在于帮宋国,而是为了让齐国在国际事务中插进手去。借主办此次会议,提高齐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可见度。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在盛产驴皮的山东东阿县境,当时叫北杏,主持召开了一次春秋时代“International Summit Meeting”。

为了表示诚意,齐桓公和管仲标新立异,不带警卫兵车,昂然直到会坛,实行“衣冠之会”。然而可惜参会的只有陈蔡这两个老面孔,以及邾国这个三流小国,其它大牌国家如郑、卫、鲁、楚(这些国际事务常任理事国)都不买账,根本没来。

就连宋桓公,会本来就是专门为他开的,他老人家却只听了一天就也逃跑了。跑的原因是座次问题。宋的先人是商朝贵族微子启,政治知名度很大(是商纣王的老哥),周武王依据统一阵线原则,把他封为公爵,是“公、侯、伯、子、男”里的最高一格。而齐国呢,只是侯爵,所以东阿会盟上,宋桓公觉得理应自己当盟主,级别最高嘛。而齐桓公却不谦让,大模大样执了牛耳,做了盟会主席,所以宋桓公冷笑三声,不合作而去。剩下的四个孤零零的国君,第二天在台子上喊了一些空口号,奖励王室啊,扶弱济危啊。人单力薄地,就各自散伙了。

天下诸侯,大大小小何止几百,管仲为齐桓公策划的这次“驴皮产地东阿县”的会盟,应者寥寥,实在没造出什么政治影响来。管仲倔脾气上来了,鼓励齐桓公千万不要虎头蛇尾,会盟是周天子批准的,你们卫、鲁、郑三国不是无故缺席吗,那好,我们就因此讨伐你。

齐桓公想了想,说:“咱跟郑、卫也没什么仇啊,要打还是去打南边的老邻居鲁国吧。”

于是,齐国向南进攻,抢占了鲁国的附庸小国“遂”(今山东宁阳县,大舜的后人的封国)。这一招是打狗给主人看的。鲁国接到遂国被灭的战报,就想发兵为之复国,正在犹豫,管仲写信来了,信中说:“鄙国讨伐了遂国,是因为它上次胆敢没有参加周天子召集的东阿之盟。周天子命我们灭了它,以惩罚它的缺席之罪。你们鲁国当初也是受了邀请而故意缺席的,如果不赶紧补办,我们大军即刻由遂南下!”

新提拨的已经开始大块儿吃肉的大夫曹刿说:“齐国以天子王命号召会盟,咱没去,是咱们理亏,以不动干戈为好。”

鲁庄公说:“可是,遂国是我们的附庸,大舜的后人,岂能无故绝祀。”

鲁庄公年少好勇,他喜欢大力士,当下有一个叫曹沫的猛士跳将起来,喊:“遂国人国破家亡,犹作伤兽困斗,我听说,他们把毒药投到齐军的饮水中,颇多杀死齐人。今坐视其亡不救,非勇士也!”拍着胸脯叫唤要求领兵一试。鲁庄公甚壮之,当下派给他百十辆兵车,出去跟齐桓公驻遂部队相殴,结果给对方揍的片甲不留。曹沫驱兵再战,三战三败北,方才明白,打仗靠的是指挥调度,不是当头儿的肌腱子发达。

鲁庄公爱惜曹沫壮健,没有杀他,量才使用,让他改当自己的保镖了。

鲁庄公看看没有办法,只好屈服,知会齐国,愿意补办一次会盟。于是两国首脑在柯地(今山东阳谷县境,呵呵,就是武松打老虎的地方),补办了一次会盟。

会上,双方差点又打起来了。鲁庄公的随行保镖曹沫,由于战场上三战三北,这位勇力超人之士知耻而更加勇了。等鲁庄公、齐桓公联案落座之后,曹沫刷地抽出隐藏在衣内的宝剑(春秋时期的宝剑都很短,才一尺长,方便隐藏在身上。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算名剑了,才半米长。这是因为青铜韧性差,剑铸长了易断)。

曹沫亮出宝剑,抢上身去,一把从后头搂住齐桓公,用短剑抵住齐桓公美丽的肚子。众人像遭了定身法,张皇失措。

管仲上去作揖,问:“曹大夫喝多了吗?您这是什么意思啊?”

曹沫说:“既然两国会盟,号召扶弱抑强,那,齐国乾时之战,乘机

夺去了我们的汶阳之田,就请今天原样归还。否则,天下诸侯怎么心服!”

齐桓公也觉得有理,特别是肚子又给别人控制着,闹不好也要被夺去了,但是汶阳之田也是块价值不菲的肥田啊。于是他拿着征求的眼光看管仲。

管仲说:“君许诺。”(请你同意。)

齐桓公于是说:“OK, I agree.”当下答应曹沫的要求。

敢死勇士曹沫,以自己的勇敢洗刷了从前的耻辱,被司马迁赞为千古第一侠客!

事后,齐桓公经过翻江倒海的思想斗争,决定自食其言,不给鲁国人地了。但是在管仲的劝说下,最终还是忍痛兑现诺言,把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

公元前681年的这次阳谷县会盟,是一次双赢会议,鲁国收复失地,齐国收获人心。诸侯一看齐桓公言出必行,还了鲁国汶阳之田,开始慢慢相信他“共奖王室、济弱扶倾”的口号了。上一次缺席的国家,因此纷纷写信,要求像鲁国那样补办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

齐桓公以低姿态获得高回报,“海下百川,所以容大”的老子理论,真不是吹的。

(注:按照当时的习惯,被要挟达成的承诺,可以不算数。齐桓公却最终履行了被要挟时许下的诺言,归还了汶阳之田,着实让当事人有点吃惊,从此以后,人们都对他有了好感,所谓“诸侯闻之,皆信齐,欲附焉”。到最后来,人们对齐桓公的信任,达到了“桓公之信著乎天下”的地步,成为人们衷心拥戴的霸主。所以后人说:“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很有辩证法的哲理啊。)

既然缺席的国家多表态了,驴皮产地的东阿会盟近乎圆满了,但还是有人依旧不服气,依旧不肯学习驴皮县会盟的会议精神,那就是自视公爵、中途逃盟的宋桓公了。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