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样,中国文明大爆发的点,就是春秋时代!

目 录

第一章笑傲诸侯(770B.C. --700 B.C.)

郑武公牛了一阵子之后,就高高兴兴地死了,其长子郑庄公袭承卿士位,继续给周王室扛活卖命。

第二章倾国二姬(700 B.C.—685 B.C.)

她经常在众人陪同之下,驾着华丽的马车,赶着雄壮整齐的驷马,高仰着脸儿,在曲阜城外大道上,无拘无束地游走,自由泼辣。

第三章大哉强齐(685 B.C.—645 B.C.)

齐桓公好色,倒是事实,据说这位30多岁的钻石王老五最喜欢的事,就是光着身子坐马车,载着妇人跑到临淄大街上,在阳光照耀下一起披散着头发making love。估计这种出格行为在不重周礼的齐国是非常另类非常酷的。

第四章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个成语就是描述楚人上山下乡、开荒砍树的场景。因为地僻民贫,荆棘丛生,所以楚人雄悍,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第五章献公之恨(B.C.768—B.C.650的晋国)

如果说楚国的云梦泽像一颗落在地上的珍珠,那晋国的山西黄土高坡,就光秃秃的,像一只晒爆了的恐龙蛋,满是裂纹。

第六章秦晋之好 (B.C.650—B.C.645)

吕饴甥是个练家子,说人那是一绝,能把活的说死,死的说活,白的说黑,黑的说绿,几句思想工作做下来,壮汉屠岸夷已是泣不成声,咬牙发誓效忠吕秘书了。

第七章 晋文践土(B.C.645—B.C.628)

天将降大任之前,总锻炼以一段不很爽的辅导期。重耳的流亡生活体现了这一点。

第八章独霸西戎(628 B.C.—620B.C.)

他们盔顶上插着一簇簇鸟雀羽毛,在夕阳下煞是好看,仿佛一只只不会说话的、奇怪的、有触角类的甲壳虫。头戴安全帽的这些可爱脑袋,不久就会被大石头砸瘪。

第九章赵氏孤儿(B.C.620—B.C.607)

尽管黄土地上还保留着战火的余温,人们却可以放下长矛大戟,在无休无止的南征北战间隙,捏起锄头,整理荒芜的田园。

第十章问鼎中原(B.C.607—B.C.590)

楚庄王还非常懂得音乐欣赏,并且古琴,喜欢养宠物——就是个头有点大,是一匹大马(不过楚王宫很大,就是骆驼也装得下)。

大结局——或者说远远没有结局

附录本书大事年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93年)

附记一:春秋兵器谱

附记二:春秋无义战?

附记三:“崤之战”兼论“兵不厌诈”

附记四:国人的自由

第一章 笑傲诸侯(770 B.C. --700 B.C.)

当我们回到清冽的闪着青铜光泽的东周初年,回到清晨一样偶尔只听见清脆鸟鸣的文明初始,我们会看见2700年前,通往中原洛阳的大道上,经常有一个人坐着马车,风尘仆仆地赶路。黄河浩荡,山色参差。马车上的这个人,一身修长衣服闪烁着丝绸的柔光,晚霞映照着他灰长的胡子,晶莹的玉佩缀在他的下裳。随着车子的颠簸,玉佩击鸣撞响、清爽悦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庄公。

鉴于郑庄公是东周早期第一号强臣,我们不得不多查查他的简历。

郑庄公的爸爸,叫郑武公,是一位“战斗英雄”,曾经保着周平王东迁,从名字上看,很能打。郑庄公的妈妈,是申国人(今河南南端的南阳地区)。申妈妈当初生产郑庄公的时候,郑庄公应该先把脑袋出来,可是他小人家一时惶急,举动失措,大腿先迈出来了,特不顺溜,特别卡,弄得申妈妈超疼痛,所以打小就不喜欢他,给他起名叫寤生(指倒着生),寒碜他。就像管戴眼镜的人叫“四眼儿”。

申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回生得中规中矩,长大以后红嘴白牙,一表人材,还特善于佩带着美玉走台步,深得申妈妈之爱。申妈妈就怂恿孩子他爹说:“立二孩子当继承人吧,老二标致!”

郑老爹——也就是东周初年保卫周平王东迁的战斗英雄郑武公,当时正在病榻上准备不活了,听到媳妇突然提出这个要求,于是连死也不敢了。他慌忙把大臣们召集进来,坐起身来,当众宣布说:“废长立幼,名不正,言不顺,自来是容易出乱子的,我重申,还是照老习惯,立老大寤生当接班人吧!”

宣布完这个决定,郑爸爸想了想,又拿起床边记事的木板仔细看一看,发现没有别的事情了,就躺下,自己拉好被子,把脖子在被窝口委了几下,选了一个特别舒服的姿势,然后一闭眼,薨了!

鉴于拖延几日就有可能招致野心不死的人趁机发动流血事变,旁边的臣子们当即把长子寤生从外面扶了进来,不羁晷刻,让寤生站至主席(所谓主席,就是主要人物屁股下铺的席子,当时人们坐在地上,但是有席子,作用就像椅垫儿)。大臣全体跪下,给寤生施礼,高呼“我主”,拥之当场接班!

旁边,申妈妈和二小子,不知什么原因,都跺着脚哭得格外伤心。

寤生接班以后,是为郑庄公。(注:“公”,是人们对诸侯国君的称呼,而周天子则叫“王”。“公”死叫做薨,“王”死叫做崩。王比公大,崩比薨响!)

申妈妈向接班以后的郑庄公(寤生)讨人情,要求给二小子也封个地方。郑庄公想了想说:“分封亲戚本是祖上的规矩,那您觉得他去哪里好呢?”

“去制邑吧。”

郑庄公心里气得鼓鼓的,心想制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将来可以割据自治,你们可真会挑地方啊。

郑庄公说:“制邑不吉利,只要不是制邑,其它地方随便你们挑。

申妈妈说:“那就去京吧。”

郑庄公心想忘了,京也是个大城啊。但他不好再说了,只得答应下来。

于是老二去了京这个地方(不是北京),老二踌躇满志到京赴任,人们于是叫他“京城大叔”(有点唐山大兄的黑社会味道)。

乳臭未干、自视甚高的京城大叔到了他所管辖的“京”这个自留地以后,就有了点裘千丈的味道,闲极无聊,异想天开做梦当他哥哥裘千仞。“京”这个地方,是超百雉之城,春秋时期的城墙,长三丈为一雉,百雉就是三百丈,合现在七百米。整个城墙周长七百米,那实在是很小了,也就相当于现代一所普通中学的面积,乍看只能算是一个土围子。但是“京”的实际情况,已经超出了百雉之城,那就是比一所普通中学要大,达到重点中学了吧。再大一点的城呢,也有,则是诸侯的国都,三百雉,即周长二千多米,相当于一所普通大学。

(注:这都是周天子定的规矩,不许更大,怕诸侯势大造反来的。而周天子的国都,则是名牌大学如清华大学的面积,边长两千多米。)

京城大叔看了自己的小土围子,感觉力量还不足以闹独立,就要求西鄙、北鄙两个郊区领导干部也听他调度,钱粮也要交他。这两个领导拧不过京城大叔,只好先答应下来。随后偷偷跑去找郑庄公,问自己该怎么办,到底该听谁的啊?

大夫祭足走上前来。他看了京城大叔这些蠢蠢欲动的不法行径,就提醒郑庄公说:“一国不可以有两个太阳,趁您家老二处在萌芽阶段,反形未彰,您采取行动,教育挽救一下他吧。西鄙北鄙也都不要给他。””

郑庄公不以为然,手揪着黑短的胡子说:“不用管,他会自己了断的(无庸,将自及)。西鄙北鄙可以给他。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典就在这里,如今这是句正义凛然的成语,而当初郑庄公在创造它时,其老谋深算的内心,却是大夫们一时猜不透的。(郑庄公有“养祸”的意思,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够定死罪了,再跑去收尸。)

观望了一下,见大哥没什么反应,京城大叔裘千丈雄心发酵,招兵买马、修缮兵甲、扩充战车,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还和都城的申妈妈暗中联络,说好某月某日大兵杀到,申妈妈就开门献城,把大哥一举逮捕在酣睡的床上。

等京城大叔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滑入彻底的深渊,再蹿不上来了,他大哥郑庄捋袖子而起,向国人宣示京城大叔谋逆的钢铁罪证,然后发出二百乘正义之师,鸣鼓而攻老二。

不知天高地厚的京城大叔跟大哥对了一掌,哇,好烫!大哥的铁砂掌烧得跟火炭似的,烫死我啦!见了阎王的京城大叔这才掉泪,给败兵裹着没命地逃,钻到了邻居一个叫共的小诸侯国。他大哥猛追穷寇,京城大叔一看没辙了,只好望着天空,哭着鼻子自己了断了。

最后我们再罗嗦几句,作为对京城大叔的纪念:

京城大叔确实是个大帅哥,难怪他妈妈喜欢他。而且老百姓也喜欢他,《诗经》的《叔于田》一诗记述了老百姓对他的歌颂: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这是描写京城大叔在外面田猎的。说京城大叔“洵美且仁”——洵,是讲信义,美,是漂亮,仁,是爱人。和这个风度翩翩、洵美且仁、神采飞扬的美公子相比,一巷的男女老少简直可以忽略为尘看不见了,所以说“巷无居人”。后面又写道了“洵美且好”、“洵美且武”,都是夸京城大叔的。《诗经》说:京城大叔不义而得众,国人爱之,故作此诗。

“洵美且仁”这样的超级好词,在整个诗经中只用过两次,一次就给了京城大叔。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