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世传乐毅的战功多异,比如司马光说他“呼吸之间下齐国七十余城”。其实,这七十多城是在五年之间陆续攻下的,一年平均十五个,不能算呼吸之间就攻下了。而公元前291年在伊阙大战后,秦将司马错一年就攻取得魏国列城六十一,战力可仿佛乐毅,甚至更高。

“乐毅下七十余城,不下者仅莒、即墨两城。”这后半句也是被后人夸大的不实之词。齐国丢掉七十余城后,当尚有很多城邑。据魏人须贾说:“魏国有百县。”所以魏国至少百城以上。而齐国当不止于这个数。事实上,邹忌在齐威王时代就曾说:“齐国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经过齐宣王、齐湣王的开拓,城邑当更加多了,绝对不止七十多个。司马错下魏国六十一城,也未说魏国就要亡了。乐毅下齐七十余城,当也不足以“几亡齐国”。

有忙点事情,我先贴文章,等一会回复各位。。

十五

齐国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如果换了秦国,遇上强敌的时候可以向陇西撤退,战略回旋余地大,伺机反攻。但齐国背负大海,没有战略回旋余地,总不能到海上去吧。齐国人大概还不知道去日本发展。只好死守几座孤城——莒城和即墨。

首先,齐人死守莒城,乐毅猛攻,莒城齐军拼死抵抗,敌人数年未能打入城内。于是绕过燃烧的城市,在周边浪战一通,东西长蹈,把各地的齐军一顿暴打,五年之间陆续下齐国七十余城,掠夺财货,尽输于燕国。也有说法是,乐毅“屠”七十余城。燕军一直打到了东海附近的即墨,遇到坚守,这才像吃撑了的野猪,打着饱嗝坐下不动了。乐毅屯扎攻打即墨。即墨大夫战死,但即墨仍久攻不下。

于是,有“红眼病患者”进谗给燕昭王说:“乐毅呼吸之间克齐七十余城,区区莒、即墨两城却迟迟不下,非力不能拔也,他是在玩寇自资,是想在齐国南面称王啊!希望大王早行处置。”燕昭王却置酒大会,当着军政干部们狠狠地批评了红眼病患者,然后牵出去斩之。

燕昭王明鉴万里,不愧于一个“昭”字。

不过,上述这个斩“红眼病”故事,大约是假的。燕昭王未必明鉴万里,他就曾经听信谗言而猜忌苏秦。而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的这个故事,不见于先秦及汉朝的各种古书,很可能是司马光瞎编的,以便教育皇帝老儿向燕昭王学习。大约宋神宗一会儿用改革派的王安石,一会儿用保守派的司马光。司马光嫌他耳根子软,不能善始善终。

但是,我们也奇怪,乐毅能下齐国七十余城,为什么对莒、即墨却多年久攻不下?这是因为齐国共设“五都”,五都均驻有经过考选和训练的常备兵,即所谓“技击”,也称为“持戟之士”,因而有所谓“五都之兵”,也称为“五家之兵”。在对外作战时,“五都之兵”常常被用作齐军的主力。临淄、平陆、高唐,都是齐国五都之一。即墨、莒,大约也是五都之一,乐毅遇上了硬石头,不能逞志。

这时候,即墨城里冒出了一位满肚子鬼主意的人,名叫田单。

田单,是战国时代的韦小宝,满肚子坏水。最初他在临淄农贸市场里当办事人员,负责记录商品交易和盖章之类的,是个不知名的人。公元前284年,临淄失陷,他随着本族的人逃到安平。当燕军进攻安平时,他让族人把车两边的车轴凸出部分锯短,以免互相碰撞,影响行动。因此在城破撤退的时候,逃难的人驾车争路,车轴互相牵挂,挤做一团,多当了俘虏。只有田单一家因为搞了这个小改革,车行灵活,得以安全撤到即墨。燕军攻打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大家就公推田单为将,让他负责守卫即墨,因为他小聪明多。

这时候,燕昭王死了(公元前279年)。

新君燕惠王登位,这家伙从前与乐毅“有隙”,就是feel sick at him,互相见面吐唾沫,感情上有裂痕,想拿掉乐毅。与此同时,“韦小宝”田单派人来使反间计,在燕国大街上到处嚷嚷:“齐王已死,齐国五年无首。乐毅以伐齐为名,迁延战机,在即墨城踯躅不进,实欲拥兵自立为齐王啊!!!”

韦小宝这么一喊,燕国满大街的都知道了。燕惠王呸呸地连吐唾沫,朝着想象中乐毅的脸。于是,燕惠王派笨蛋骑劫为将,直赴前敌,临阵替代乐毅。

针对无能之辈骑劫的到来,田单搞了一系列诡诈计谋来忽悠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敌人:

一、以心理战恐吓敌人。田单下令城中百姓吃饭前必须在庭院中用食物祭祀祖先,从而引来铺天盖地的飞鸟,上下飞舞于即墨城上。城外燕国人看了,以为上帝垂下了自己的“铁布衫”罩着即墨,惊诧万状。

二、当时齐国无王,田单就找了一个“海公公”,让他扮演神主,对之极其恭敬,每对即墨人下令,都矫用神主旨意,加强自己的权威。

三、巧妙地利用间谍把假信息传给燕军,说齐人最怕被挖祖坟和割鼻子,促使燕军在城外大施暴行:把齐人的坟墓掘开,焚烧其中的死人,又把齐军俘虏的鼻子都割去,高兴得城外的蚂蚁们纷纷举着鼻子游行。城中军民见此情形,无不切齿扼腕,涕泣求战,怒自十倍,皆抢着欲与燕军决一死战。曾经称霸的齐国人是有志气的,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就是齐国人的写照。火烧临淄是齐国人的世纪噩梦,每个即墨人夜里说出梦话,都喊出打倒燕国侵略者的口号。终于,在一个漆黑不见手指的夜晚,即墨城墙底部事先凿开的一列数十个洞穴,突然同时爆炸,从中冲出一千余头“火牛”:牛角绑着利刃,牛尾巴绑着浸蘸了灯油的柴苇,牛身披着五彩龙纹的红绢(齐国盛产丝绢)。千余头火牛狂奔而出,仿佛火龙一样(这牛屁股着火了,自己能不牛急嘛!),猛顶猛撞燕国士卒。

五千壮士跟随火牛其后,杀声震地。城中老弱也敲击铜器,鼓噪呐喊,声动天地。燕军睡眼朦胧,拎着兵器光膀子作战,眼见无数蛟龙冲来,寒光闪闪,直掘人腹。燕军惊骇莫名,猝不及防,胸洞腹穿,张皇大乱,自相践踏,一败涂地,主将骑劫竟死于乱军之中。

田单“火牛阵”一战痛殴燕军,燕军大奔,主力尽伤。由于主将已死,无人调度,燕军攻下的七十余城也全没了保证,燕军能不能组织逃离齐国本土,都是问题了。田单追亡逐北,势如破竹,尽复齐国攻下的七十余城。燕军蹀血他乡,纷纷退出济水以外。

田单,挽狂澜于既倒,复齐国之社稷,逞豪杰之英能,被齐湣王的儿子齐襄王,封为安平君,授相国印,执齐国之政,亦可谓乘时而起者也。孙子所谓:“善出奇者,(奇招)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田单之谓也。

潇水曰:战国时代的贵族们,也不全是败类。就像布衣之中也有白薯一样,贵族之中也有英豪。田单,就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亲,勉强算是个贵族,然其矢志刚坚,成于败势,亦如此。

可惜的是,贵族之中就算偶有英豪,但政府全垄断在贵族手中,英豪又何敷其用。

“夷灭万乘之齐,收八百年之积(掠夺了临淄八百年积蓄珍宝)”的名将乐毅,被反间计,临阵被骑劫替换后,不敢回国,怕燕惠王诛了他。于是只身跑到赵国。赵惠文王封他“望诸君”。乐毅流落赵国以后,就未再有何建树,直到死在那里。这大约算是功臣的善终了,没掉脑袋就算万幸了。

晚年,乐毅写了革命回忆录——《报燕惠王书》,是篇传世之佳作,其中不乏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有名句曰“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朋友绝交,不说朋友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去国,也不为自己洗刷。不过乐毅还是在这篇文章里给自己洗刷和叫屈,文辞写得情辞悱恻,真挚动人。据说汉武帝的大臣主父偃,在读到乐毅《报燕惠王书》时,都感动得直流眼泪——“未尝不废书泣也”(废书而泣不是把书放到碎纸机里哭)。

世传乐毅的战功多异,比如司马光说他“呼吸之间下齐国七十余城”。其实,这七十多城是在五年之间陆续攻下的,一年平均十五个,不能算呼吸之间就攻下了。而公元前291年在伊阙大战后,秦将司马错一年就攻取得魏国列城六十一,战力可仿佛乐毅,甚至更高。

“乐毅下七十余城,不下者仅莒、即墨两城。”这后半句也是被后人夸大的不实之词。齐国丢掉七十余城后,当尚有很多城邑。据魏人须贾说:“魏国有百县。”所以魏国至少百城以上。而齐国当不止于这个数。事实上,邹忌在齐威王时代就曾说:“齐国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经过齐宣王、齐湣王的开拓,城邑当更加多了,绝对不止七十多个。司马错下魏国六十一城,也未说魏国就要亡了。乐毅下齐七十余城,当也不足以“几亡齐国”。

第四章 完璧归赵(279B.C.—273B.C.)

我们还得回到五国(燕、赵、魏、韩、秦)合纵攻齐的这件事去。

五国中的燕、赵、魏、韩四国肯攻齐,都是一些偶然因素促成的:苏秦一贯离间齐赵关系,魏国的相国孟尝君是从齐国贬蹿而来的,昼夜想着借魏人力量打回老家去,燕国则为了报复从前被齐国吞灭的旧仇。总之,四国都想打齐国。但这不得不说是四国“顾小利而忘大局”的战略失误。从中原列国自身利益来讲,维持东西齐秦均势对峙,是安全的,不应该彻底摧毁其中一极。就好比现代世界不希望美国一极独大。

果然,五国攻秦后的次年,秦人很快开始行动了。

五国合纵攻齐一事,“秦人先出声于天下”,是最初的带头大哥。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潇水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