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大学毕业后,陶本伯格决定继续升学,这是他在NIH的老板威廉•朱翰给他的启示。朱翰告诉他,在科学领域,学位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医学博士就等于有了敲门砖,如果同时拥有医学博士(MD)和哲学博士(PhD)的话,就会很容易获得资助,而且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陶本伯格本来打算读PhD,没有当医生的打算,但是朱翰的话说服了他。

大学毕业后,陶本伯格立即进入位于里士满的维吉尼亚医学院,原因很简单,和常青藤名校相比,这家的学费便宜多了。他读的是MD/PhD双学位,这个课程计划通常是学生先学两年医学课程,然后做PhD研究,最后做临床,陶本伯格则是先把医都学完了,然后到实验室完成PhD论文。1986年他获得MD,1987年获得PhD,论文是关于骨髓细胞变成T细胞的研究,并以此获得学校医学研究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毕业后他在学校的实验室做了一年的研究,此时他的兴趣在儿童白血病上,本打算去做儿科医生,可是过去四年他一直在实验室,一个病人都没看过,万一由于自己的失误给孩子造成终身遗憾怎么办?考虑到这些,他觉得当不接触病人的病理医生。

NIH的肿瘤研究所有培养病理医生的见习名额,不过每年只接收三名,他申请并被接受了,回到NIH,他有回家的感觉。1991年见习结束,随即在NIH做博士后。完成了博士后训练之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摆在陶本伯格面前。

他的导师阿达•库瑞斯比克是荷兰籍的著名免疫学家,刚刚接受了荷兰方面的聘用,希望陶本伯格和自己去欧洲,对于陶本伯格来说,他会很快在有关领域出人头地的,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陶本伯格很想去欧洲,但有一个问题,他刚刚结婚,他的父母和他妻子的父母都在本地,去了欧洲就会远离亲人。在亲情和事业之间,他选择了亲情,在NIH又找了一份临时的研究位置干了下去。

1993年,他和另外一名NIH科学家受聘于军队病理学研究所,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将之用于病理学研究。六个月后实验室建立起来,陶本伯格有了自己的实验室。1994年,他被任命为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手下有20人左右。

像很多美国的科学精英一样,陶本伯格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和训练,几年后顺利地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下一步要在科学界博取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了。

1995年初,34岁的陶本伯格也在看最新的《科学》杂志,也从里面看出了希望。

日期:2009-07-1208:11:26

2.沉睡的宝藏

星期二,和往常一样,陶本伯格早上5:50离开家门,驱车前往位于华府城中的研究所。从他在费尔费克斯的家到研究所,如果在正常时间出门,很可能中午也到不了,为了避开华盛顿地区这令人头大的拥挤的交通,陶本伯格选择早出门,每天早早来到实验室。

每周二,他的实验室例会,内容是就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讨论。下次例会的论文还没有定下来,陶本伯格拿起刚刚收到的最新的一期《科学》杂志,封面上是一个大眼球。

《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是科学界的两大顶尖杂志,科学家们都以能在这两个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为奋斗目标,相对于在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而言,美国科学家的文章较容易被本国出版的《科学》杂志收录。陶本伯格并不满足自己的文章上《科学》杂志,而是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文章能被《科学》杂志选为封面文章。

平生所愿重新埋回心底,陶本伯格直接翻到这篇文章的所在,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论文的内容是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来解决历史上的问题的。

1995年,刚刚诞生不久的分子生物学如日中天,成为生命科学界发展最迅速的技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是一种被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核酸快速扩增技术,通过两个短的称为引物的DNA小片段和一种耐热的酶的作用,可以在数小时内把特定的DNA量提高1000万倍。这种技术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场革命,PCR技术中被扩增的DNA所需量极小,从理论上讲只需要一个分子就可以用于扩增了,而且扩增效率高。

1985年美国科学家莫理斯发明了这项技术,1995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得到广泛应有,得益于1988年从温泉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杆菌,这种细菌可以在接近10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存,是因为体内有一种耐热性DNA聚合酶,有了这种酶,PCR技术就插上了翅膀,在生命科学领域内获得广泛的应用。

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中,控方就用PCR技术作为侦讯手段之一,从现场遗留的血迹中测出辛普森的基因,以此证明他就是杀人凶手。可惜县里的检察官忘了一点,PCR技术太敏感了,因此很容易污染,他们同时采取了辛普森的样本,两个样本没有严格的分开,被辩方抓住了把柄,导致证据无效。

1995年2月1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的这篇文章是关于著名化学家约翰•道尔顿的,说的不是他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而是他的色盲症。由于道尔顿非常有名,他的色盲症也非常有名,他死后,助手保存了他的眼球,这个眼球被英国的道尔顿协会保存了150多年,这篇文章用PCR的办法解决了道尔顿患色盲症的原因。

陶本伯格在例会上讲述了这篇文章,引起了实验室人员的兴趣,但也仅仅是兴趣而已。这种文章是很吸引眼球的,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人已经死了150多年了,他究竟为什么得色盲症还有什么现实意义?不过是一种科学八卦而已。唯独陶本伯格依旧沉浸其中,当天早上他就同同样起早避开交通的技术员安•里德聊了起来,认为他们也应该做同样的工作,争取能上《科学》,让这个毫无名气的小实验室名扬四海。

每一个科学家都希望成名,陶本伯格也不能免俗,只不过他希望靠脚踏实地的科研来成名,而且他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类做出哪怕是很微小的贡献,而不是靠跟风炒作甚至弄虚作假而成名。

这篇文章之所以让陶本伯格这么有兴趣,是因为它的内容正是陶本伯格所从事的领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理学。病理学打交道的是样本,道尔顿的色盲症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病理学,这种研究的对象是保存着的历史性的样本,这方面举世没有人比陶本伯格更有优势,因为他所在的美军病理学研究所的主要功能就是收藏历史。

这个研究所的成立源于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的一纸命令,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下令每个军队医生在解剖或者手术时存留样本,一百多年来军队医生非常认真地保存了样本,一些私人医生也把样本送来,为了储存这些样本,成了了美军病理研究所。

从林肯时期起,样本保存技术并没有改变。医生把病人的某个组织器官切下很小的一部分,用福尔马林也就是甲醛保持起来,送到病理所。一百多年来,病理所保存的样本已经达数百万份,这些样本虽然没有道尔顿的眼球那样的名气,但在数量上和历史跨度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望其项背。

陶本伯格顿时觉得身边有一个巨大的沉睡的宝藏,问题是那么多的财宝,到底应该从哪里做起?

那个星期二的剩下的时间里,陶本伯格就像着魔似地在实验室里转来转去,脑子里全是道尔顿的眼球。

日期:2009-07-1308:26:36

3.暗无天日

病理所那么多样本,应该有类似的名人的样本。陶本伯格的思路一直集中在这个方面,比如哪个名人的肿瘤样本,我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一下,解决历史的谜团。要不找找遇刺的加菲尔德总统的样本,以证明,,,,,,他在华府火车站被当众行刺,死因是医生们那时候还没有消毒的概念所引起的反复细菌感染,这个案子有什么疑点可以翻案吗?

这么想来想去,陶本伯格把自己绕进去了,知道他自己一个人是苦思冥想不出什么来的,应该群策群力。

找到自己的老板,研究所的细胞病理学系主任汤姆•奥拉利、设在本所的国家健康和医学博物馆主任马克•米可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三个人就此海阔天空地讨论起来。

应该做传染病,因为病理研究所是军队办的,位于沃尔特•瑞德医学中心内,瑞德就是靠黄热病成名的,他们应该继承这个传统。是做黄热病还是瑞德本人?

内战时候的军营热?可以发现是真的病还是心理症状。

,,,,,,

明年春天-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小说在线阅读_第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京虎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年春天-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第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