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没有固定目标,克瑞斯比便在图书馆里信步闲逛,等他停了下来,面对着的是一排世界历史编年书。

克瑞斯比在心里嘲笑了一下自己,真是职业病,到了哪里,最会停在历史书前面。尽管这种科普读物对大教授来说太小儿科了,可是他还是决定到此为止。

面对一排编年书,克瑞斯比犹犹豫豫地不知道选哪本。最后不知为什么,他选中了标着1917的那本。

拿过书,无目的地翻阅着,最终停留在美国的内容上。书上有一条记载:1917年美国人均寿命51岁。克瑞斯比若有所思,看来那时候的生活已经算不错了。他放回这本书,从书架上隔着一本,拿起标着1919的那本,在同样的地方找到一条记载:1919年美国人均寿命同样是51岁。

克瑞斯比再放回这本书,顿了一下,拿起刚才隔过的、标着1918的那本,轻轻地翻到相同的地方,深呼了一口气,定睛一看:1918年美国人均寿命是39岁。

那天剩下的时间,克瑞斯比一动不动地坐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里,脑子里只有四个数字:1918。夜幕降临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直到最后才拿起1918年那一本,因为对他来说,这一年好象没有存在过,他父亲从未谈过那一年,经历过那一年的人也同样避口不谈那一年,1918年似乎根本不曾存在过。

然而,在他的潜意识之中,总有一股了解这一年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他先拿起1917年那本的原因,作为历史学家,他有责任让找回这一年。

从这一天起,克瑞斯比开始收集这一年的资料,他发现这一年是多数历史学家闭口不谈或者轻描淡写的一年,好像大家集体性地想把它主动地遗忘掉。为什么相去不远的历史这么容易被遗忘?为什么这么让人有意识地视而不见?

1989年,克瑞斯比更正出版了《被美国遗忘的灾难》,成为畅销书,让1918年重现。

几年前,我去县图书馆取预订的这本书。图书馆的老妇人取出书来,在封面上轻轻地抚摸,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那一年,我失去了三位亲人。”

日期:2009-06-0217:44:54

2.历史的峰回路转

无论是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是做微生物研究生的时候,教课书上也好,教授的讲义也罢,都没有提到1918年的那场灾难。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美国的医学院的教材也几乎不提1918年的大流感,即便是提到了,也通常是轻描淡写。

一段本来应该在历史中占据显赫位置的过去,竟然让人类集体性地遗忘了,直到克瑞斯比走出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

人类这一次群体性的行为是因为这场灾难太惨痛了,惨痛到人类不敢正视,甚至不敢回忆的地步。

1918年是许许多多经历过的人毕生不愿意提起的一年,是许许多多幸存下来的人希望从记忆中抹去的一年,因此也成为许许多多后来者脑海中一片空白的一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年被人类丢掉了。

所有身临其境的人们都希望那一年根本不曾存在。

网上曾经有个贴子,谈论最希望生活在什么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不过如果要问我,最不希望生活在哪一年,答案是无须考虑的:1918年!那一年对地球人来说是鬼域,因为没有其他一年,包括黑死病最猖獗的1348年,有那么多的人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20世纪初的历史对今人来说并不遥远,似乎就是昨天。19世纪是科学飞速发展的世纪,以牛痘疫苗的问世做为开始,微生物学在19世纪的下半夜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烈性传染病的病源被发现,特别是灭菌消毒手段的确立和免疫理论的诞生,让人们对20世纪有着美丽的憧憬,盼望着无疾时代的来临。

19、20世纪之交,正值传染病传播的高丨潮丨,尤其是鼠疫,从1860年开始,进入了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一次又一次的鼠疫流行,于1911年达到顶峰,于中国东北大爆发,环球震撼,黑死病卷土重来的说法让人不寒而栗。

万幸的事,最合适的人选出现在最恰当的地方。伍连德临危受命,于百日之内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将鼠疫彻底地消灭在东北,在全世界燃起了一场对科学的崇拜。人们从对黑死病的恐惧中挣脱出来,重新激情洋溢起来。

中国,满清王朝被推翻了,进入了所谓的民国。皇帝没有了,可是国家并不是人民的,而是军阀的、政客的、和各种势力代理人的,苦难深重之外,鼠疫、霍乱还在不停地流行。而在世界范围,人类活动的频率快速增加,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大。处于人类文明前沿的欧洲更是剑拔弩张,终于在东北大鼠疫之后的第三年,1914年爆发了全面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打就打了四年。

1918年是战火纷飞的一年。牵引着人类文明车头的欧洲硝烟弥漫,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也是变数横生的一个年头。

美国在第一世界大战的前几年一直置身事外,努力保持形式上的中立。1917年1月17日,英国情报机构截获了德国外交部长亚齐默曼传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贝伦朵尔夫、然后转交给墨西哥总统加汉扎的密电,内容是德国将在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用潜艇攻击各国商船。为了阻止美国因此而参战,德国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从美国手中夺回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三州。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共同进攻美国,德国将对此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得知电文内容后,4月6日美国正式参战。整个国家开始进入战争状态。虽然美军只有不到20万部队,但美国有庞大的资源,加上藏兵于民的政策,很快拉起一支大军。在英法的帮助下,美军统帅潘兴拼命地训练部队。各种装备和供应也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其中仅简易厕所一项,除了给在法国的美军如数配备之外,多余的为法军全军配备之后,剩下的在法国港口堆积如山,而五角大楼还在拼命地装船运输,以致潘兴将军十万火急给五角大楼发报:不要再运马桶了,否则就只能运到前线当掩体了。

德国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参战,德国人知道,一旦美国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完全运转起来,战争就结束了。因此,在美国还没有准备好以前,德国必须找到出路。

天无绝人之路,德国的釜底抽薪之计终于成功了。十月革命成功,苏维埃接受了德国的条件,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东线的战事宣告结束,德军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西线。

德军的真正统帅鲁登道夫决定让1918年成为决定性的一年,德军在西线集中了能动员的所有部队。于1918年3月21日开始米夏埃尔行动,3月27日,德军距巴黎仅三十二英里。第一次攻势取得效果之后,鲁登道夫决定继续进攻,趁美军进入状态以前击败英法,结束战争。

从春到夏,德军攻势如潮。鲁登道夫完美的计划将德国推到赢得战争的顶点,可是他没有看见历史的峰回路转。

在满天弥漫的销烟中,一个神秘的女郎在悄悄地微笑。

日期:2009-06-0311:39:04

3.赖利军营上空的浓烟

1918年3月9日,堪萨斯州,赖利军营,大风。

爱德华•施里纳上校刁着烟斗,在风中漫步,表情看上去有几分焦虑。

堪萨斯的春天多风,连日的大风吹得施里纳心神不宁,作为赖利军营的医院主管,施里纳觉得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

以赖利军营的营房的坚固程度,除非有龙卷风刮来,否则不会出现问题,施里纳担心的是传染病。

正当鲁登道夫紧锣密鼓,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时,美国也在抓紧时间征兵训练。经过短期的训练后,成千上万的美军源源不断地来到欧洲战场。尽管没有实战经验,可是能够为英法两国提供急需的人手,替换下那些守护不重要的地点的军队,以便英军和法军能够集中力量应付德军的进攻。

全美处于紧急动员状态,到处都在征兵。各个军营里拥挤不堪,来自各地的年轻人在这里集中受训然后运往欧洲战场,赖利军营也一样,不仅进驻了26000多名士兵,还有大量的马匹和骡子。

明年春天-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京虎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年春天-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