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作为一名镇守边关的指挥官,他比任何人更了解当前的局势。平齐三策,正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明若观火的洞察力和对局势准确的判断。而这些能力,将对他在未来那场皇权争夺战中的表现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平齐三策,第一策:机会已至,不可失去;诸路大军齐进,直捣巢穴,一战而平。

第二策:联手南方的陈国,让北齐两面受敌、双线作战,等到消耗的差不多,一鼓而平。

第三策:养兵蓄锐,等待时机。

很明显,韦孝宽的第一策乃是上策。不知道是这老小子太出名了,还是后人喜欢模仿,后来很多计策都是三策,包括一大牛人李密,也未能免俗;直接说出上策来多好,非要搞得这么复杂。

就在勋州刺史韦孝宽在玉璧城(勋州首府)写“平齐三策”的时候,宇文邕也没有闲着,也在忙着与宇文宪等亲信商谈伐齐事项;经过反复磋商与可行性分析,终于下定决心:伐齐。

有人要问了,条件都这么成熟了,为啥还反复磋商啊?

我现在就给你简单分析一下:第一,北周当时占有的地盘有四川、甘肃、陕西全部以及山西、河南的小部分,而北齐却占有山东、河北全部以及河南、山西大部,还有安徽、江苏小部,地盘大小差不多,但是北齐的地盘都是繁华地区,比北周的经济发展更快。第二,北周依靠府兵制,能有效调集的兵力有20万;北齐的机动兵力大概也在20万;人数相当,北周士兵的战斗力更强。第三,北齐虽然高纬昏庸,朝廷腐败,但是各个地方军事长官中却还有人才,不可小觑。

简单一句话,北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现在明白要反复磋商的原因了吧。

磋商完了,就是动员,宇文邕一下子动员了18万大军,国中精兵几乎悉数登场,不过,能上战场的机动兵力也就10万左右。当然,他也做了人员配备与安排。自己的几个铁哥们,在家里镇守,比如跟着他一起干掉宇文护的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等人。

很感意外的是,有两个人没有排得上号,一个是韦孝宽,一个是尉迟迥。分析一下也不奇怪,韦孝宽是勋州刺史,而勋州正和北齐接壤,是进攻北齐的基地,就是万一打败了,好歹也有个去处,有韦孝宽镇守,也放心。尉迟迥为自己老爹宇文泰时代的一代名将,此时为陕(西)甘(肃)军区的司令员,自己的老家全靠他来镇着,绝对不能随便调动。

安排完毕,第一次东征正式开始。当然,出兵前免不了发个诏书,骂骂高纬的光荣事迹。

此次东征共分三路。宇文邕亲自率领主力6万人为一路,在先锋队伍中有一个并不显眼的小将领叫杨素。宇文宪率领一路,大概2万余人。水路由杨坚等将领率领。

三路大军共10余万人,浩浩荡荡开赴河南,沿途号令严明、军威齐整。

先说说北周的战略部署:先攻下河南,然后与敌军主力决战,击溃其主力后,直奔其首都邺城(河北邯郸一带),待邺城被攻下,其它地方也就传檄而定了。

这个战略部署应该说是合理的,但是主攻地点的选择有问题。河南这个地方,自从宇文泰、高欢时代起,就是两国的主战场,所以重要据点都有重兵把守,并且将领都不是泛泛之辈。

一开始的进展还算顺利,尤其是宇文宪这一路,几乎是所向披靡,接连攻下20多个城池,打的北齐军望风而逃。但是,宇文邕的6万大军在进攻河南重镇河阳时,遇到了激烈的抵抗,攻了20多天未能攻下,这样子战略部署就完全被打乱了,大军囤积在河阳城下,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如果敌人派来援兵,前后夹击,后果将不堪设想。高纬也不完全是个白痴,他马上就派援兵来了,虽然派的有点晚,援兵走的有点慢。

没办法,宇文邕只好退兵。另两路一看主力撤退,也只好率兵返回。原先攻陷的地方又纷纷倒戈。

宇文邕初生牛犊不怕虎,显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这次东征失利算是给了他一个教训,让他明白北齐还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打垮的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宇文邕的第一次东征,就明显犯了这么一个错误。

史书上说宇文邕撤兵是因为生病的缘故,显然是在给他找台阶下。说实话,如果当时不撤兵,很可能6万主力全部断送。

不过,宇文邕很快振作了起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次发出了全国总动员令。

这点小挫折算得了什么,咱们的宇文邕兄是不会就这么放弃的。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马上就要到来。这一次,势在必得。

八、第二次东征伐齐

距离上次东征一年了,宇文邕在这一年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交流会,开总结会,开动员会,制订了更为周密的战略部署:第一步,集中兵力进攻山西,在短时间内拿下山西;第二步,严阵以待,诱使敌军主力前来决战,一举击溃;第三步,乘胜追击,直捣巢穴;第四步,北齐的其它地方,传檄而定。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战略。

河南是不能打的,第一次东征的失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就剩下山西了,北齐既然在河南布下重兵,那山西就会非常空虚,派主力进攻山西,可以一鼓拿下。北齐得到山西陷落的消息,必然倾全国之兵来救援,到时候严阵以待,必可战胜其主力;北齐主力灭亡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很明显,这一战略的关键之处,就是第一步和第二步。

战略部署完毕,就该出兵了。可是宇文邕惊奇的发现,他的将领们都不愿意出征,原因很简单,去年刚打完仗,今年又打,怎么着也该让人休息一下吧。

宇文邕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他拿出当年孙权的气概:“有动摇军心者,当以军法制裁”。众将领一看形势不妙,与其被宇文邕砍死,还不如被北齐砍死,后者至少能得个烈士,于是就都乖乖的出征了。

这次宇文邕真是下了血本,动员了全国的精锐士兵,总共有14.5万人,而且全是机动部队,目标直指山西首府平阳城(山西临汾附近)。这次出征,除了留下宇文孝伯负责后方事务,把王轨和宇文神举也带来了。不过,有两位仁兄还是没捞着出征的机会,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一个是韦孝宽,一个是尉迟迥;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谁让你二位镇守的地方那么重要呢。

大军很快到达平阳城下,宇文邕组织了大约8万军队攻城,派遣宇文宪到平阳城周围打伏击,防止援军。宇文宪没有干等着,而是发挥“以攻代守”的军事策略,频频出兵,连战连捷;别说来援军了,平阳周围的北齐军甚至要防着他,没办法,打不过啊。

一切进展顺利,在外援无果的情况下,一部分北齐军官开城门投降,负责诱降的正是王轨。平阳城被攻下,大半个山西到手了。

有人会问,高纬干啥呢,怎么也不组织救援呀?我告诉你吧,这位仁兄当时正在晋阳(太原附近)郊外陪着美女冯淑妃打猎呢。据说,加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而高纬兄和美女冯淑妃玩的那叫一个爽啊,哪还管得了这些个小事啊。到后来,估计高纬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打算回去组织反攻,就在这时,我们的美女提出了一个无厘头的要求:请更杀一围(再围猎一次)。我们的高纬兄也真不愧是一代情种,竟然答应了冯淑妃的要求。

唐代的大诗人李商隐,曾做了两首诗来讴歌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一: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历史挑山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