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月,林彪部占领占领冕宁县城后,红军以朱德总司令名义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的几句话中,才出现了:“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
自从这个布告出现“万里长征”一词后,红军的来往电文中才开始相继出现“万余里长征”、“一万八千里长征”、“两万里长征”、“两万五千里长征”等词句。
开始说川军布防的天全河防线:泸定桥至天全河245里,中间隔着一座险要的大山,这座山后来因为一首歌而大大有了名气:“二呀么二郎山呀,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这就不用多介绍二郎山的高与险了,大家只要注意这首段歌词的最后一句就行了: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交通要道上的拦路虎!川军还在此驻有重兵,还是林彪部二师四团作为先锋团打了头阵,经过一天激战,夺取了位于泸定、天全、荥经三县交界处二郎山上的飞越关。
从此之后的行程,林彪所率的一军团便一直是中央红军的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全军劈出一道血火之路!
但是,红军到底准备落脚何处?大致方向有了:川西北,去汇合第四方面军,共同经营川陕边界根据地。
但具体地域实际上是没有目标的,哪里是适应红军发展的地方?这时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一点:蒋委员长不会容忍共产党在中国境内的任何地方安逸做大!
有一处地方大概能稍好些,那就是背靠苏联,进可以扩大地域,退可以依赖强援,苏联,是国民政府惹不起的庞然大物,只要打通了通往苏联远东的道路,红军的生存就算是没有问题了。
蒋介石也会忌惮苏联的,无法对心中深恨的红军下死手。
但现在北去意图已经为蒋介石洞察,蒋介石怎么会容忍红军残部顺利北去?
不管如何,道路要靠打出来!
前面,是川军杨森的3个旅,与清溪刘文辉的第5旅和第4旅余部及刘湘的一个混成旅,沿雅州、芦山、天全组成了一道天全河防线。
天全河与大渡河有些类似,河上也是清一色的铁索桥,这铁索桥红军刚过来一座,前面又遇上三座!
林彪接军委电令:一军团必须夺取伏龙桥、罗羊坝及始阳的三个铁索桥!并必须消灭该处守兵!
其实,现在的军委纵队也是一座“大轿子”,一、三、五军团前后护拥,从巧家渡过金沙江的九军团与军委纵队干部团左右扶持,一起向北晃悠。
不过,现在的新“三人团”与长征初始的老“三人团”不同,并不是让诸军保护着前进,而是左右两边疑兵频出,为前面的林彪分敌势、壮兵威,这就大大减轻了前卫部队的负担。
6月3日,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一部经天全的陈家坝、大生溪、柳家沟到达始阳地区。另一部从天全与荥经交界的青山垭,经思京进抵天全河南岸的沙坝村,开始与川军杨杰生旅隔河对射了。
铁索桥不是都那么容易“飞夺”的,这点林彪极为明白,没有部队在对岸配合,攻占的机率几乎为零!
林彪率领一军团主力到达了刘家沟、李家沟,派出部队前往高桥、三角庄寻找渡船和架设浮桥,还是准备先把部队渡过去一部再说。
防守天全河的川军被迷惑住了,全神贯注铁索桥,不防林彪已经通过船渡与浮桥渡过了军团主力,6月6日,红一军团一师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天全城郊,川军杨森部突然遭到了攻击!与此同时,红二师一个团在花滩、竹子坝之线向川军佯攻,掩护二师第五团前进。
这时,红军的总体态势却呈危境:全军主力被天全河一分为二,后面已经远远跟上来了中央军;前面的川军也开始逐渐增强抵抗阻渡,而林彪的一军团其战力已经大打折扣,所谓两个师其实已经历经恶战减员近半,面对以逸待劳并且持城沿河固守的川军,欲战却是力不从心!
6月7日,中革军委意识到了处境不妙,由朱德电告全军:“……一军团今七日在始阳上游进行强渡,得手即依昨二时电令执行,不得手应加紧在始阳上下游的佯动,以抑留夏、王两敌,而便我三、九军团在天全上游配合行动,以挽目前危局。(各军团)至少每三小时须与我们通报一次,以便决定军委行动。”
林彪只能拼上了!6月8日,指挥一军团一师一团不顾疲惫与伤亡对芦山县城实施了强攻,终于攻占芦山县城,开始了与芦山河以东之王泽浚旅的隔河对峙。
川军刘文辉、杨森所部被吸引,遂放弃天全河防线,逐渐把兵力集中在了雅州,以支援芦山前线,红军全军得以渡过了天全河,危局得到了缓解,至此,红军总算突破了国军的芦山、宝兴防线。
杨森开始采取守势,目的已经由阻截红军北进变成了退保雅州;而此时,林彪却仅派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向雅州出动,这在战术上沦为了兵家大忌之态势:双方“顶牛”了!
(请看下篇:八十五、一军团率先翻越夹金山)
八十五、一军团率先翻越夹金山
强攻对方刻意固守的城池,对于强势方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弱势一方来说就大大不同了,这是正中对手下怀!
林彪从不干这种傻事,派出的部队乃是表演给川军杨森看的,真实目的就一个:北进懋功,控制小金川地域。
此时的中革军委也是唯有一个目的,尽快与四方面军汇合,而懋功,与小金川地域,是进军川西北四方面军活动区域的要道,或者称跳板也无不可,距天全约三百里,能否尽快占领这一地区,关乎中央红军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鉴于一军团目前的战力,中革军委把彭德怀部三军团配置给了林彪、聂荣臻指挥,并且以九军团替换下了林彪派为佯攻的一个团,现在红军把所有主力都集中在了前锋,意图明显,那就是杀出一条通往懋功的血路!
军委紧急电令:“九军团应即由天全开向飞仙关,接替一军团一个团向飞仙关、雅州佯动的任务,并且警戒雅州之敌;一军团之一团即由林、聂规定其归还主力路线。三军团为北进第二梯队,归林、聂指挥。”
6月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致电各军团,发布《为达到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任务指示》,指出:“今后我军战略任务,是以主力乘虚迅取懋功、理番,以支队掠取邛徕山脉以东,迷惑敌人,然后归入主力,达到与四方面军会合,开展新局面之目的。
“现敌杨森取守势,薛岳、邓锡侯到达需时。我军必须以迅雷之势突破芦山、宝兴线之守敌,夺取懋功,控制小金川流域于我手中,以为前进之枢纽。懋功南至天全约三百里,东至灌县六百五十里,东北至理番五百五十里,西北到崇化、绥靖约三百里。
“一、三两军团统归林、聂指挥,经宝兴向懋功前进,军委纵队率五军团继进;九军团为右翼支队,经芦山东北迂回大邑、懋功之间,然后到达懋功。因洋油缺乏(无法发电),无线电指挥有中断之虞,届时各军团首长除随时用徒步与军委联络外,应本此战略意图机断专行,完成总的任务,并将此任务传达到每一中下级首长。
“我军基本任务,是用—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但在遇特殊情况使我们暂时无法直达岷江上游时,则以大、小金川流域为临时立足之地,争取在以后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
“取得懋功及小金川流域是关系全局的枢纽。各兵团首长必须向全体指战员指出其意义,鼓动全军以最大的勇猛果敢,机动迅速,完成战斗任务,以顽强意志克服粮食与地形的困难。此时,政治工作须特别努力。”
林彪率部疾奔懋功之时,川军却没有发觉红军的真实意图,而是由雅州紧急出动四个营增援与林彪部对峙的王泽浚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