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7时,强渡开始,杨得志集中了全团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神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船工们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在激流中摇船。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一部冲向渡口登陆点,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人群密集楚,惊恐的川军掉头就跑。

勇士终于登上了对岸,在右岸密集的火力支援下,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立即随军渡河指挥。

可是,杨得志在安顺场渡口仅收集到木船四只,三只是损坏的,经紧急修理总算使其中一只勉强能够使用,如此摆渡,全军渡江需半月之久,蒋介石哪里会给红军如此长的渡河时间?

一旦追到河边,红军将陷于死地!

5月26日,毛泽东、林彪率后续部队来到渡口,见此情形,都为难了。经过一番慎重权衡,中革军委集体决定:迅速北上抢占泸定桥。

毛泽东语调沉重:“情况十分危急。抢占泸定桥,这是一个战略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军才能渡过大渡河,才能避免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命运,才能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各级军政首长务必重视问题的严重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可是,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320里山路啊!而此刻的国军追兵,仅给红军留了三天的时间,红军的命运决定于一军团的行军速度!

(请看下篇:八十一、飞夺泸定桥的传说)

八十一、飞夺泸定桥的传说

安顺场、泸定桥本身就有一个惨痛的传奇:公元1863年的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4万之众,经米粮坝(云南巧家渡)入川,沿会理、德昌到达“紫打地”(藏族语,意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即“安顺场”)。

时十四王妃生子,石达开的太平军放假三日庆贺;而就在这命运攸关、生死定夺的三日间,四川总督骆秉章调兵遣将,完成拦截合围;加之上游暴雨河水陡涨,大渡河瞬间成天堑屏障!

军情急,险象生,太平军匆忙组织木船、竹筏强行登渡,遭以逸待劳的清军重炮轰击,数千将士无一生还。

慌乱中,石达开欲强攻过松林河北上夺取泸定桥,岂知松林河上的索桥早已被松林土司拦腰斩断。

左冲右突,唯一南向的山路通道又被邛部土司用巨石、木材堵死;情急之下太平军怒斩彝族向导200人祭旗,更加剧了种族仇恨。

此后,石达开率太平军披发衔刀作最后一搏,均遭清军炮火蹂躏,人、筏俱焚,血流成河。

此时,太平军若瓮中之鳖,“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疾流行,死亡枕藉”。

万般无奈之下,石达开仰天长啸,试图“舍命以全三军”,殊料受骗中计。最后妻儿7人投河自尽,余部将士惨遭杀戮,一代枭雄被凌迟分尸三千六百刀!4万将士全军覆没!

时隔72年,同样的时节、路线,同样的境遇重围,却因彼此的属性、方针、策略、利益目标的大相径庭而产生天壤之别的迥异效果!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最具有传奇色彩!战事进展也颇令人生疑,诸多的回忆录也不无矛盾,甚至还有根本没有过泸定桥战斗的说法!

将飞夺泸定桥传奇化的是美国记者斯诺,1936年采访毛泽东以后,斯诺写了这样一段话:“在泸定桥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红军),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人们的回忆录也据此定调,大多当事人甚至断言这座103米长的铁索桥桥板已经全部被拆除,红军是一边攀援铁索一边用冲锋枪猛烈射击,后面的部队跟着铺木板冲过泸定桥的。

而质疑此战的人叫张戎,他的依据是“研究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后发现,“飞夺泸定桥”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24军第4旅38团李全山团,并不驻扎在泸定城。驻守泸定的是川军步二旅旅部,在红军到来前也被派到五十公里外的康定。

“当时的报纸以及国民党军之间无数通讯,都没有讲泸定桥打了仗。

还有人引用美国史丹福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材料,说是1982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与邓小平曾会面谈话:

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他去了泸定桥,这是个特殊的发生过重要的历史性战斗的地方,红军是在非常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过桥的。如果过不了桥,他们将被消灭。是英勇高超的战斗力使得他们过了桥。

邓小平露出微笑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此事真伪无须分辨,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是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

邓小平怎么会对美国人说没有打过仗呢?

但是,也可以感觉到:大家诸多的回忆录把此战给神话了,致使战事细节存疑: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写信发起长征征文活动,许多人积极响应,写下了亲身经历。论说亲历者记述的征战过程是最具权威性的,是真实准确和不容置疑的。

但令人遗憾,结果并非如此。根据情理推断,大家还都是小说化了这场战斗。

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的征文中写道:敌人“把桥上的木板都收掉了,只剩下铁索链”……二十二个英雄是“沿铁索链冲锋的”。

红一师宣传科长彭加伦在《飞夺泸定桥》征文中写道:“桥板被敌人抽了,只剩得几根光铁索”,勇士们“冒着浓密的弹雨,一手扶着铁栏,踏着铁索,冲锋过去。”

红十一团政治委员张爱萍在征文写道:红四团“到达时,守桥敌人已将铁索上的木板抽走,仅剩下几根铁索了。”

后来,亲自指挥此战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也写道:“敌人已经把桥板全部抽掉,只剩下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子了”,勇士们“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射来的枪弹,扶着桥边的栏杆,踏着摇晃的索链,向敌人冲去。”――这“飞箭离弦”的形容词更有点小说味道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记述:“在红军到达前,敌人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13根铁链横在大渡河上”,勇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登着悬空的铁锁链,向对岸冲去。”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夺占泸定桥》的条目称:突击队员“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

《飞夺泸定桥》电影中,红军战士一手拉着铁链,一手还打冲锋枪还击的画面也深深留在我们的心里。

但事实是否就会因为人们多遍重复就会成立呢?

其实根本不用分析,红军都是傻瓜?能铺上桥板边射击边前进,非要去玩杂技表演?一只手打枪且不论是否成立,怎么能同时前进?人不是祖先猴子,两个后肢还能抓住铁索前进?

据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中朱德的回忆和《聂荣臻回忆录》载:当时的川军拆了部分桥板,并未拆去全部桥板。拆去了多长呢?泸定桥全长103多米,在没有紧张军情的情况下,谁愿意拆毁这个泸定城东西唯一通道?

红军进军之迅捷出乎一切人的预料,守军接到电令时红军已经即将到达西岸桥头,到达后机枪一架就不可能再拆了,实际拆毁的是傍西岸的约20米左右(五、六丈)。

铁索桥,只要有数人行走,即晃动得很厉害。因此,突击队员们要用手拉住铁链,以免晃倒还说得过去。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