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彭德怀与林彪得知中央仍旧决定打鲁班场以后,在13日联名提出异议: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吸引滇、川两敌,寻求机动。

但是,毛泽东对这个异议不予理会。

3月15日,中革军委下令攻打鲁班场,战役由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红一、五军团、干部团实施。就此,鲁班场战役打响!

鲁班场战役和彭德怀、林彪预计的完全相同:周浑元已经利用5天时间,在鲁班场修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野战工事,并且聚集了3个师15个团的强大部队。红军集中全部可以使用的主力,不过残缺不全的15个团,兵力还没有防御的中央军多。

但红军还是多次强攻中央军阵地,双方展开激烈肉搏战。

据当时红军战士回忆:鲁班场双方打的极为惨烈,其程度丝毫不比土城打郭勋祺弱多少。虽然红军战士非常英勇,但是毕竟中央军火力兵力都占优,红军每一次进攻都被国军击退。

结果:双方激战一天,红军几乎没有任何进展,而中央军援军第1纵队两个师已经赶到了离鲁班场几小时就能赶到的地域。

毛泽东被迫下令停止进攻,按照彭、林之前的建议,全军转移到仁怀和茅台地区。

此战,红军损失2000多人,其中阵亡500人。国军由于是防御,仅仅损失1000人左右。

但是,噩梦还没有完,周浑元在鲁班场损失不大,与增援的中央军会合后,开始火速追击红军。

此时,川军则乘着红军打鲁班场兵力不足的时候,一举攻陷了遵义城,中央军其他各部也向红军压迫过来,黔北看来是待不住了。

中革军委认为:鲁班场不胜,导致建立黔北根据地的计划失败。为了甩掉中央军的追击,中央决定再次渡过赤水,寻找战机。

3月16日18时,中革军委发出了三渡赤水的行动部署:“我野战军决于今16日晚和17日12时以前由茅台附近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

鲁班场战役的失败,导致红军被迫第三次渡过赤水,甩掉中央军的追击!

三渡赤水,这肯定是毛泽东为主决定的!毛泽东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指挥部队多么“用兵真如神”,而是灵活机动的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修正既定的军事尤其是政治方向,最后找到正确。

(请看下篇:七十五、毛泽东真正精彩的一笔)

七十五、毛泽东真正精彩的一笔

鲁班场战役最大的危害还有一点:使蒋介石大致清楚了红军目前的实力!虽然在遵义之战中的黔军、中央军都遭到惨败,使蒋介石一时难以明白红军究竟想在黔北做什么,但鲁班场战役之后,蒋委员长好像稍微明白点了。

红军啃不动周浑元!

这使蒋委员长意识到:红军已经没有多强的战斗力了,他在重庆密电:“共军已成强弩之末,……应下令各纵队实施江西围剿的碉堡战术和先求稳 定、次求变化的方针,多路自得截堵,逐次缩小加以包围”。

就鲁班场战斗来说:毛泽东说服大家取消了打鼓新场战斗,但还是要打周浑元,决心“以全部力量”“毫不动摇地消灭鲁班场之敌”;彭德怀、林彪13日提出异议,可是毛泽东决心不变,结果红军又遭失利。――其实,假如进行打鼓新场战斗是错误的,鲁班场战斗就更是错误的。

林彪的计划核心是不打中央军,专打弱旅黔军,毛泽东反对的理由是“打固守之敌”,附近有敌人援军。――而鲁班场何尝不是如此?

3月13日中革军委发布的《关于野战军战略方针的指示》明确了红军的战略设想:在消灭黔军的同时调动周浑元、吴奇伟纵队,相机歼灭,方针是在运动战中消灭周敌。

需要说明的是:这场战斗是为一个错误的战略目标即“赤化贵州”“建立黔北根据地”服务的,所以,即使能打赢,也不应该打。

鲁班场战斗本身已经违背了事先制定的运动战中歼敌的方针,至于所谓不打周敌,周敌就会在红军从茅台、仁怀叁渡赤水时出来给红军“捣乱”,这好像是找个下台阶的理由――本来就是一直寻求运动战中消灭周浑元部而不可得,假如周浑元真的要放弃固守的工事出来给红军渡江“捣乱”,岂不正给了红军运动战中歼敌的机会?

尤其是,彭德怀、杨尚昆曾于13日晚致电前敌司令部:时间局促,地形对我不利,敌人工事坚固。我们考虑无攻破周敌可能,建议迅速脱离当面之敌,控制仁怀、茅台西渡,以引滇川两敌向西,寻求机动。

结果,固执的毛泽东还是指挥红军一头撞向鲁班场。

所幸,毛泽东在失利之后,还是立即回到了彭、杨建议上来了: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寻求机动。

但是,在耽搁了这几天之后,情况大大不同了:红军三渡赤水以后,其形迹已经暴露无余,中央军各部开始向赤水集结,准备修筑沿岸防御工事,把红军困死在这一带。

问题是:红军发现赤水以西形势比鲁班场一带更为严峻!

此时川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叙永,古蔺一线全部县城近一个月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在此处一线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工事,红军北上再渡长江根本没有可能。往南,滇军孙渡的3个精锐旅在扎西,镇雄一带的云贵边境严密布防也有一月,从此处前往云南,然后北渡长江虽然并非没有可能,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严格说,从这时起,红军才算真正于绝境中开始争取主动!

红军三渡赤水仅仅三天以后,3月20日,中革军委以中共中央和总政治部的名义向各军团发布命令:要求各部回师东进,四渡赤水。

命令口气严厉:“我再西进不利,决定东渡。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的发展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迅速组织渡河,必须做到限时渡毕。”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接受了彭德怀等人的建议,已经决定南下绕过贵阳,渡过黔南北盘江,进入防御空虚的云南。彭德怀的理由是:此时中央军主力都在黔北,川军刘湘处于自私考虑决不会派兵南下,滇军主力又在扎西固守,红军一路不会遭遇强力阻击。

中革军委现在才意识到:由川南渡过长江是不可能的,那么,原来设想经过成都平原和四方面军汇合也就是个无法实现的战略目标了。毛泽东现在是否断定:红军必须进入云南?

这就不好说了,论说情况明摆着:渡过长江上游的支流――金沙江,然后才能继续北上,经过西康省,绕路到川北和四方面军回合,建立川北苏区。

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大家往下看。

毛泽东真正精彩的一笔从现在才开始沾墨!这才是四渡赤水中唯一军事指挥上的出色之处。

新三人团命令林彪,派出一个团迅速占领古蔺县城,然后挥师西进,吸引川军和滇军的注意力。

而红军主力自22日清晨从二朗滩,太平渡一带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从川军和中央军的空档中突出了重围。

26日,红军重新迫近遵义,但是红军并没有在遵义附近停留,而是全军突然转身,火速南下,直扑贵阳。

对了,不是全军,27日,红九军团接到命令:离开红军主力部队,向西面打鼓新场一带急进,吸引中央军主力。此招极为有效,周浑元纵队被红九军团迷惑,率领大部分主力追赶“红军主力”去了。

31日,红军主力经过江口强渡乌江,中央军此处几乎没有军队布防。

4月2日,红军主力赶到了息烽一线,离贵阳近在咫尺。

好像命运开始照顾红军,此刻的贵阳城中竟然居住着蒋总裁!

蒋介石是在之前的3月24日带着夫人宋美龄亲自赶到贵阳督战的,但奇怪的是,红军在3月25日便在密电中通知各军团:老蒋到了贵阳!

现在看,当时的毛泽东有突袭贵阳,意图实施“斩首行动”的态势!

此时,国军主力全部在黔北围剿红军,贵阳城附近只有中央军99师4个团的部队驻守。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