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红军二渡赤水时将全军分为三路:其一,彭德怀率第三军团为右纵队,由到太平渡上游的顺江场地段过河,准备取道回龙场、江场直往桐梓。其二,军委纵队及第五、第九军团为中央纵队,由白沙经丫叉、鱼岔到太平渡渡河;其三,由林彪率第一军团为左纵队,由松林经白沙、锅厂坝、镇龙山、石夹口到悦来场、林滩地段渡河,并命令林彪相机占领土城以后,则取道东皇殿、温水、新站迂回往桐梓。

三军的目标只有一个:桐梓!

2月18日,红一军团第二师进抵太平渡、沙溪渡口,迅速控制了渡口及船只,并以一个团迅速渡过了赤水河,控制了东岸贵州渡口一侧高地。与此同时,林彪指挥第一师进抵走马坝。

也就是在这天,毛泽东赶到了走马坝,召开了一军团直属队排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报告了遵义会议决议精神。

红军全军渡过赤水用了三天,21日,全军顺利到了赤水河东岸,这下堵截的川军大喜若狂:终于将赤匪赶回贵州去了!

此时的中革军委还是把能否顺利攻克桐梓当作大事对待的,这天傍晚,朱德、周恩来联名致电各军团,限一、三军团每日行军不少于七十里,四天内必须逼近桐梓,计划二十五日会攻桐梓。

2月24日,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司令部如期抵达桐梓境内的栗子坝地域,朱德接到林彪来电后回电并通报各军团:黔敌正分头集结待机,其守桐梓者两旅约四个团!会攻桐梓由林、聂统一指挥。

估计该敌情是由军委二局截获的黔军电报,没想到黔军将领在忽悠上级的同时,却把红军也给连带忽悠了!

其实,桐梓城内仅有黔军两个连驻防,被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一个夜袭,黔军第四团蒋德铭部两个连的驻军便一哄而散,奔向了娄山关,24日当晚22时,红军轻易地占领了桐梓县城。

本来红军总部摆得阵势很大,出动了几乎所有兵力围向桐梓,却没想全然没有用上,25日,彭德怀与林彪便先后拍来了建议攻打娄山关、夺取遵义的电报。

2月25日23时,朱德颁令同意立即攻占娄山关,但对于防守娄山关的敌情却还是判断的离谱:“估计守娄山关、黑神庙的柏(辉章)、杜(肇华)两部可能为黔军第一、第四、第五、第八、十五、十六共六个团或仅一部共三个团,有凭娄山关相机出击阻我南下掩护遵义以待薛敌来援的模样。”――或三或六?这种仗让前线指挥员怎么打?

该电明令: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当晚,林彪便依彭德怀电令,指挥一军团一师一团迂回至娄山关东侧之石炭关,助攻娄山关。并实际攻占了黑神庙、板桥、观音阁等地。

彭德怀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记述1935年2月26日红军攻占娄山关的情景:“这是同时间赛跑,三军团比敌人提前占领了陡峭的娄山关仅五分钟……好险啊!”――彭总这里指的是增援的黔军,并非娄山关原来的守军。

其实这次攻占娄山关是强攻而下的。

是彭雪枫、李干辉率领的红三军团十三团攻占的娄山关。这时黔军的一个团已经占了先机,将公路封死了;娄山关右翼山峰,一律是悬崖绝壁,不可攀登;左侧是娄山关主峰点金山,己有黔军重兵防守,但相对坡度较小,可以攀爬,且攻占之后,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控制娄山关。

攻占点金山,是夺取娄山关的关键所在。

十三团没有等后援部队, “仰攻!抢关!夺占点金山!”团长、政委下达了小部队迂回娄山关侧后,主力仰攻点金山的命令。

冲锋号吹响了,山鸣谷应;火力队向山头敌阵猛烈射击,硝烟弥漫;红军士兵呐喊如雷向敌山头扑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越过去;炮声、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黔军没经过这等势头,留下数百具尸体从山南坡一走了之。

王家烈此时正蹲在山后黑神庙中亲临指挥,立即命令杜肇华率第6、第15两团对娄山关、点金山实行反扑。黔军宋华轩、 刘鹤鸣两团长急忙调集人员组织冲锋队、督战团,狂叫着向点金山扑来,急欲夺回制高点。

十三团已经得了地利,更是如鱼得水,团长彭雪枫组织了5名特等射手,只一个齐射,便将黔军在后面的督战军官打倒在地。

还没有等黔军缓过神来,红军一个反冲锋,敌军如竹竿下的鸭子,哇哇叫着滚下山去。红军乘胜夺占了娄山关!

但是,王家烈也明白没有了退路,“双枪兵”似乎也红了眼,连续组织了6次冲锋,虽然每次都被红十三团打了下去,但就在此时,黔军3个团的援军由板桥到了迂回娄山关左侧背,红十三团孤军奋战,形势危机!

这时,浓雾中传来了红十二团的喊杀声,援军开到了。

由于通讯联络不畅,红十三团攻占点金山、娄山关的消息,彭德怀的军团部于午夜才知道。于是命令红十二团凌晨出发,替换下了经过一天苦战、伤亡巨大的红十三团。――这才是没有亲临战场的彭老总所回忆的“抢先了5分钟”。

与此同时,林彪指挥红军第一军团部队由右长岗、大银场出发,攻占石炭关后继向黑神庙东南之娄山关敌人侧后迂回攻击。

黔军眼看就要被包饺子,战意顿消,全军开始崩溃!彭德怀趁机指挥部队实施中央突破,冲下娄山关南坡。

当晚二十时,朱德致电林、聂、彭德、杨:今二十六日被我击溃的黔军约六个团,估计遵义空虚,薛敌唐、韩两师今日以前不能到遵。我一、三军团仍由彭、杨指挥,应乘溃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薛敌唐、韩两师。

林彪、彭德怀在此电中都受到了指责与批评:现三军团一部追击,一部停在四都站,而—军团又徘徊途中,将使敌人整顿抗我,是不对的。刻已令二师今晚回到板桥受命再追。……第三军团全力为第一梯队,应乘破竹势赶快直逼遵义城。如三军团主力末动,应于明二十七日一时起续追。第—军团为第二梯队,一师应于明日一时,二师三时,各由板桥开始续追。要在明日十二时前开始攻击,干脆解决战斗,并准备转击可能援敌。

电报是朱德发出的,但作风有点毛泽东的意味,红一、三军团连续两日,占桐梓城,克娄山关,不但没有受到嘉奖,反而受到贻误战机的指责。

不过,毛泽东对敌情判断的也有预见性:就在三军团攻占遵义城的同时,国军吴奇伟纵队韩汉英部第59师、唐云山部第93师渡过了乌江!

这是老蒋的嫡系,装备及战力是黔军所不能比的,此刻预料红军在战黔军时消耗掉了大部战力,索性不顾后路背水,一万余精锐扑向了遵义城,红军立足未稳,怎能应战强兵?

此刻,林彪没有在遵义住脚,率领红军第一军团主力直接进入遵义城东南水师坝及其东北集结。

林彪这是要瞄准吴奇伟了!

(请看下篇:七十二、把握战机,实施饿狼掏心战术)

七十二、把握战机,实施饿狼掏心战术

彭德怀其实一刻也没有耽搁,从拿下娄山关之后便指挥红十一团直奔遵义,遵义新城无城墙,所以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但遵义老城却又内外两层城墙,攻占并不那么容易。

所幸黔军没有什么据城死守的战心,在红十一团不顾一切强攻一点的战法突袭之下,还是被破城,但是亲临前线指挥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却阵亡于遵义城下。

邓萍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八大助手之一,年仅27岁,指挥作战时站位稍靠前,竟然被一发流弹射中头部,当场倒在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右臂上!这是红军长征中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

红军攻进城后张爱萍沉痛挥笔书写挽诗一首:

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器奇男。

此诗从文采与格律上不值一提,但却清楚地表达了张爱萍当时的痛心惋惜!

王家烈驻守遵义地区的5个团,此时3个被击溃逃散,王家烈只得带领剩下2个被重创的团狼狈逃出遵义,终于和渡过乌江的中央军汇合了。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