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赤水以西的川、滇边界地区没有经营的价值与条件:此地区人烟稀少,部队一无法筹粮,二无法扩军,且行军也不易。林彪就在渡过赤水河的次日同聂荣臻致电朱德:右纵队自西渡赤水后,部队走小路爬高山绕道太多,沿途群众极少,无粮食补给,只能吃稀粥,且受敌侧击,建议经古蔺向永宁方向前进。

朱德次日便回电同意所请。

2月1日,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二师进抵三岔河鱼塘坳,击溃当地民团后,直抵永宁县城东郊并开始进攻县城。

红一师则于次日开始攻击驻守火烧岩的川军第21军。

两个师的红军此刻是红军的精华与绝对主力,还是准备与川军死拼血本?并非如此,林彪的这两只拳头一实一虚,二师攻城乃是虚招,好似要重新劈开北上渡江的去路;一师才是玩得真格的,目的就一点:为全军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

永宁县城只不过位于西进要道不远,只要能牵制住当地驻守的川军不出动干扰就可以了,火烧岩的川军却是碍路的石头,非搬开不可!

第一师攻击火烧岩上凭借石寨据守的川军没有什么巧招,此寨居于当道,除了以血肉铺路死冲别无它途,所幸此地川军也属仓促应战,再加红军属死地求生,激战一天,川军据守的石寨被强攻破寨,一军团得以顺向黄泥嘴、大坝前进。与其同时,第二师攻击永宁县城战斗仍在不紧不慢的进行中。

3日,红军转向叙永西方大坝,试图通过此处北上长江,又被川军拦截。

3日到6日,红军接连在叙永、毛坝、大坝、天堂坝从东到西的一线和川军遭遇激战,但都没有取胜。

几天的战斗,红军总部已经意识到渡江北进不切实际,与战力强悍的川军拼血本不划算,现在是急于避开川军了,所以电令全军前锋林彪部折兵锋于西南方向,以求在宜宾上游过江,还是想实现遵义会议确立的建立川西北根据地的设想。

由此看,此时的中革军委依然把渡江北上作为唯一战略目标,只不过把渡江的位置选定稍偏西了而已。

可是这个设想也无法实现,因为它于川军的作战原则迎头相撞:“红军只要不入川或者入川也只是借道,就虚与周旋,保存实力,决不硬拼;如果红军想深入四川建立根据地,则拼死相博,在同归于尽中求生存!”

现在见红军反复寻找渡江地点,大有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意图,川军只有硬拼了,刘湘立即加调数十个团把守长江南岸渡口。

红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已经清楚了川军的底牌,面对川军的顽强阻击,不得不另觅出路。

2月5日,政治局常委在云南威信境内的花房子召开了遵义会议后的首次会议,史称“鸡鸣三省会议”。――因为此地处于黔、川、滇三省结合部,村子里的公鸡打鸣,三省皆闻,所以当地百姓称呼为“鸡鸣三省”。

据几个老帅回议:毛泽东曾说过:“会上,要我取博古而代之,我说让洛甫来。"――此种说法大有疑点:即使真有这种情形,那也无非是张闻天谦让一番,而毛泽东怎么会事后多年这么说给别人呢?

周恩来对这点有过三次回忆,1943年12月2日,在中央一次会议上说:“遵义会议后到云南,中央书记由博古换给洛甫。”(原记录存中央档案馆)。

1972年6月10日,周恩来在《党的历史教训》的讲话中又谈到:“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

1972年7月5日,周恩来又说道:“我们在扎西川滇黔三省交界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住了一天,把博古换下来了,张闻天当总书记,我印象很深。”

三次会议都没有提到毛泽东把总负责之位让给张闻天,考虑到周恩来后来回忆时的政治环境,假如真有此事,周恩来会故意想不起来么?这岂不是最大限度隐藏了领袖伟大的人品?

而据张闻天自己也曾说过: “当时政治局许多同志推举我当书记。”

2月6日,朱德命令一、三军团向扎西集中,电报征求各军团指挥员意见:“根据目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应立即决心留川、黔边进行战斗和创建新苏区”。 电报还要求一、三军团领导人迅速将意见电告军委。

次日,彭德怀、杨尚昆回电军委:建议在川黔滇边建立根据地。

9日,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西北角的江西庙内的戏楼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

是毛泽东提出:接受彭、杨建议,乘敌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川南、滇西,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黔北进击,扩大会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

10日,红军开始扎西整编,全军除林彪的一军团保留师建制外,其余各军团一律取消师建制。其中,一军团编为两个师六个团,三军团编为四个团,五、九军团各三个团。

这就是中央红军目前的所有力量:十六个团,战斗部队两万五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是这时才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这次会议才确定了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的位置:总负责。

也是在这个会议,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从这点看来,土城子之败与毛泽东也并没有多大责任,就是追究也要追究负军事总责的周恩来。

不过,那时的党中央还是比较宽厚的,就是被撤销总负责职务的博古,也被保留常委,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

还有一点,一些人们的回忆录曾指责林彪对遵义会议决议内心有看法,回到部队故意不传达,参加会议的聂荣臻又因为有病没在部队,致使红一军团广大官兵到了2月18日之后才了解到了遵义会议的真相:毛主席已经重新领导我们了!

且不说毛泽东是几年后才实际领导的,仅就决议通过的时间来看,这纯粹是为了批判林彪才无知栽赃:谁能把还没有通过的决议传达给部队?就是私下漏口风也是公然违背党的纪律呀!

实际情况是:2月18日,毛泽东亲自来到红一军团,召开了排级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做了报告,正式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

整编结束,2月15日,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了《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红军开始走起了回头路,第二次渡过了赤水河。

(请看下篇:七十一、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城)

七十一、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城

走回头路最易产生两点:对于敌方,能起到出其不意之功效;对己方就不易解释了,没有愿意来回遛腿的士兵,也不会有赞成把部队体力都消耗在山路上的将军。

但现在第一点重于第二点,那就需要做自己人的工作了:2月16日,中革军委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详尽的说明了红军目前的处境,“……由于川滇军阀集中全力利用长江天险布防拦阻我们,更由于党中央与中革军委不愿因为地区问题牺牲我们红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决计停止向川北发展,而最后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建立根据地。”

估计此《告全体红色战士书》是毛泽东的手笔,因为里面有这样的毛氏文风:“红军必须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有利条件求得作战的胜利。”

这时的红军第一军团已经在由扎西回师东进的路上了,12日抵达五仙坝、双河场、分水岭及其西北地区。

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向东追击;黔军一部则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中央军吴奇伟部两个师开始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双方的焦点一下又集中在了遵义地区。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