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此时冲上前线的,何止是干部团?总司令朱德、参谋长刘伯承都上了战场,尽管对青杠坡一战评价各异,但谁都无法否认这是共产党军史中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七大元帅(除了二、六军团的贺龙、留守江西的陈毅和四方面军的徐向前),全部投入到这场险象环生的战斗中。

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飙、张爱萍),包括建国后授衔的150多位将军,全部集中在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战场中。三任国家主席,以及陈云、董必武、林伯渠和后来党的核心人物邓小平、胡耀邦,都在青杠坡亲历过枪林弹雨。

围绕尖子山、营棚顶,双方展开恶战。

还是据郭勋祺的副官胡秉章回忆:战至此时,郭勋祺也有不支之感,步枪子弹已经嗖嗖地向寒棚坳山的寨门垭口他的指挥位置飞来,而此刻其预备队傅楠第9团已经逐次增援投入战斗,身边已无多余兵力,只剩下1个警卫连。

万般无奈,这位“郭莽娃”也开始萌生退意,开始在日记本上拟就撤退方案:机炮营将所有炮弹放完为止,除固守尖山子、猫猫岩的部队外,所有在谷地中苦战的部队全部后撤至寒棚坳山后,全旅后退至图书坝待援。

左右闻知旅长要撤退都很赞成,但也有担心:双方犬牙交错倘滥放炮火可能伤及已方部队,如此军心大乱战线也会动摇,而正面部队撤出后,尖山子、猫猫岩将受到红军全力攻击,猫猫岩不保红军可直插枫村坝截断我后撤之师,局面将不可设想:“红军是远征之师弹药有限,我等只要苦战待援,定能稳操胜券……”

郭勋祺很有大将风度,连连点头称是,当下便横下心来,严饬所部“努力战斗,冒死与敌相搏”,无论官长还是士兵,只要后退一步,不问情由一律就地枪决!

同时一边电请刘湘潘文华急饬各路川军部队向土城疾进以合围中央红军主力,一边遣人带马队到潘佐旅筹借弹药给养以解燃眉之急。

川军战线重新稳定,战局一时又陷入了对红军不利的局面!

关键时刻,陈光、刘亚楼率红二师部队赶到了水狮坝,中革军委立即通报前指并电令:我二师准14时加入红五军团方面的突击!军委决心以红二师、红五师、红五军团及军委干部团消灭当面之郭敌并乘胜向东追击,尔后与红四师配合解决潘敌并追敌至东皇殿。

14时,中央红军主力发起全线攻击,冲击狂潮一浪高过一浪,设在官坟嘴东侧永安寺的袁团指挥所也被生力军红二师攻占,川军全线动摇,不得不向枫村坝附近收缩,红军阵线完全巩固并继续反击,战至黄昏又相继夺回了几个失守的山头。

但是,红二师在通过垭口低洼地界时也情形一时危机万分,部队陷在一个葫芦谷的隘口中,来回冲杀,部队无法展开,遭受极大伤亡。

28日黄昏,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土城商会召开紧急会议,这时遵义会议关于组织问题决议的那个关键作用就表现出来了:毛泽东力主撤出战斗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西渡赤水河改向叙永、古蔺一带前进,而被党内委托为“下最后决心”的周恩来及朱德、陈云、王稼祥、张闻天等当即附议,没有争没有吵,大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全军立即轻装脱离敌人,由土城附近迅速渡过赤水河西进。

次日,29日清晨,青杠坡战场枪炮声大作,双方激战时起时伏一直持续到午后,而这时郭部弹药给养均已告罄,向潘旅筹借弹药的马队又迟迟未归,再打已很难支撑。

郭勋祺正急得屁股要着火,前边儿却突然传来消息:红军不见了?

郭部官长们笑逐颜开彼此庆贺,一齐狂拍战场最高指挥官之马屁:旅长真是洪福齐天!

而郭勋祺却并不买账:“毬的个洪福齐天!再打半天,管叫你我饮弹入地。”

“土城战役”终于落幕了。――不禁设想:假如红军再坚持一下如何?估计此战会惨胜,但战略上处境将会更加恶化,再多耽搁一天时间,渡过赤水只怕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29日晚,林彪奉命指挥红军第一军团、红军第九军团和军委纵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干部团、上干队等部队编成的右纵队,在猿猴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兴文前进――就此开始了四渡赤水艰难的行程。

“土城战役”,川军见识了“川军自剿匪以来未有之剧战”,“伤亡官长百余员,士兵约3000名”,但中央红军却未能如愿“北渡长江”,自身伤亡也在2000人上下,这笔人头账对给养补充困难的“朱、毛”红军而言的的确确是太不划算。

尤其是:具体伤亡的准确数字一般都是缩水的,这在当时容易理解:士气与影响极为重要,任何人都不会实话实说的。

有一个外国人著书说:红军此役伤亡在四千左右,其主要依据是红军自己其后公布的兵员数字:三万余人。――与遵义会议之前相等,那么,在遵义招收的四五千新兵哪里去了?

这也有点道理。

不管怎么算账吧,中革军委“消灭郭敌潘敌”这个战斗目标的确没有实现,所以说:毛泽东重出前台,以助手登场亮相的第一仗,乃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败仗。

所幸,毛泽东是精于“变化计划”的高手,也许这才是毛泽东的最高明之处,“神来之笔”一般都是即兴之作,能根据具体实情及时修正计划才是真正的伟大。

(请看下篇:七十、一渡赤水后的两个会议)

七十、一渡赤水后的两个会议

郭勋祺之所以竭尽全力与红军血拼是有原因的,郭旅执行的是刘湘的命令:对赤匪实施“拖尾巴”战术,坚决不能让其进入四川境内!

与此同时,刘湘以潘文华为前敌总指挥,出动了足足7个旅作为机动兵力,另外还沿长江修筑了大量碉堡、工事。原则就一个:你共产党只要不入川,咱们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只要找上门来,咱就豁上一拼两败!

其实,刘湘真正怕的倒不是红军,而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中央军!

假如把红军比作一只猛虎的话,那么,跟在这只老虎后面的却是一群饿狼,对老虎过路还可以避一避,后面的狼群却会就势把川军撕个粉碎,连骨头都不会留下!

所以,刘湘在这次红军迫近四川时,忧虑的对潘文华说:“唉……我们同红军固然是水火不相容,但也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蒋介石要消灭的对象。”

刘湘沉吟两难:“当然,红军更是主要对象。因此,我们还有运用余地,这是与过去对红四方面军作战不同的特点。我们真是要馨香祷祝朱、毛,把蒋介石的大军给我们带走,而不要带进四川。

“这并不是空想,我们现在的原则是:黔北的红军只要不危及我们,我们就虚与周旋,保存实力,决不与之对抗;如果红军真要深入四川腹地,那也就只有与之硬拼到底了,在同归于尽中去求幸存。目前关键在于黔北红军入川境的深度,特别是渡不渡江,这是我们采取行动的分界线。”

本来刘湘接到蒋介石的急电,是要他派3个师入黔,阻止由桐梓、遵义向黔西北前进的红军。刘湘仅派出了郭勋祺率2个旅前往逶迤应付,但在得知红军已经过温水向西而来,刘湘紧张了,忙令郭勋祺速向土城前进,于赤水河东岸地区拉住红军,不让其入川。

而红军却欲一口吞掉郭、潘二旅,所以才爆发了导致两败俱伤的土城子战役。

红军一渡赤水之后,蒋介石判断红军欲北上过江,开始重新调整部署:将追剿军改为第1、第2路军。以何键为第1路军总司令,率主力围剿红二、六军团,另以一部封锁湘、黔边境,防堵中央红军进入湖南。

由云南省主席龙云任第2路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率主力集结川、滇、黔边地区,围堵追剿中央红军。――这是要把红军往江北刘湘的地盘上赶了!

但此时的红军还是应该算作暂时脱离了险境,摆脱了川、黔两军的纠缠,薛岳的中央军此刻正忙于接受“风落枣”贵州,距离红军还隔着乌江、赤水,红军此刻是继续坚持渡江北进,还是就地建立根据地?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7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