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军’包围了,营长也被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歹逃了出来。”俘虏连长按照红军事先教给他的话,悲悲切切地诉说:“现在‘共匪’还在追我们,请赶快开开门,救救我们!”

“你们营长叫什么名字?”敌人还想考问一下。俘虏连长毫不迟疑地答上了。这时从城楼上射下来几道手电光,在城下人们身上晃来晃去,是想证实一下是不是“自己人”。当他们看到城下的人穿的都是自己人的服装,戴的是大盖帽时,才高声说:“你们等着,这就给你们开门。”

不一会,城门栓“哗啦”一声卸下了,随着“吱、吱”两声响,又高又厚的城门敞开了。红军蜂拥而入,两个开门的敌军士兵惊慌地问拥入的人群:“怎么‘共匪’来得这么快呀!”

“是啊,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啦!”几个枪口同时顶上了那两个开门人的太阳穴:“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全营很快拥进城门,司号员们一齐吹响了冲锋号。霎时,遵义城内军号嘹亮,枪声四起,冲杀的呼喊声,惊心的哭叫声响成一片。谁也不知道城内来了多少红军,黔军一个师就此溃散,争相逃出北门。

遵义分新老两个城区,红六团一营智取的是新城,论说老城驻军还是能抵抗一阵的,但城内黔军听到枪声撒鸭子便窜,出城不远便是红花冈,又碰上了红一军团的侦察连来侦察敌情,侦察兵们不待军令便发起阻击,结果几个团兵力的黔军竟然施展山地行军的长项,分散翻山越岭而去,致使红军一个侦察连攻占了遵义老城。

看来红军来贵州的确是对头了,极为符合“吃柿子专拣软的捏”的作战原则。

遵义是黔北首府,贵州第二大名城,是汉苗黎各族商旅云集之所,也是黔北各种土特产的集散地。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楼房,显示出市面的繁荣和物产的丰富。这是红军长征以来夺取的第一座繁华的中等城市。

1月7日,林彪命令红一军团二师部队进占遵义城后继续北进,准备占领桐梓,兵锋直指娄山关!

同时命令第一师部队进驻遵义休整。九日,中共中央及军委纵队开始进驻遵义城,纵队司令刘伯承兼任遵义城防司令,中央要在这里有大动作了!

这是政治上的大动作,不用说大家也大概清楚:导致毛泽东进入中央核心的遵义会议已经决定在遵义召开了。

(请看下篇:六十二、扑朔迷离的遵义会议)

六十二、扑朔迷离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由黎平会议决定召开的,34年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可以说是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

但黎平会议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即《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明确说:“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

黎平会议已否定了去湘西汇合红二、六的原“西征”计划,决定到川黔边建立苏区,现在预期目标已经初步实现,遵义会议首个议题就应该是为了落实这个决定。

但是,从黎平会议到遵义会议有一个整月的时间,中间又于抢渡乌江前紧急召开了一个猴场会议,“最高三人团”从军事指挥上已经被冷落,从政治认识上已经被成功分化:成员之一周恩来已经态度明朗,180度转向,反对另外两个成员;而毛泽东此期间则小会不断,在组织一个内容丰富、构思周密的“前奏曲”,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开会了。

别急,毛泽东还有一妙招:为做到万无一失,毛泽东提出把政治局会议变成政治局“扩大”会议。

提出这一建议的理由很充足:政治委员中有近半数人不在遵义,所以建议将会议扩大到军委成员、红军军团指挥员一级。这一建议被采纳,后来,参加会议的除了6个政治局委员和4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外,还有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共17人。此外,还有两人列席会议:

李德: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最高三人团”成员。

伍修权:翻译。

邓小平是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为大会做记录得以参加会议的。

后来有人批判林彪:污蔑邓小平同志曲改历史,不承认邓小平同志参加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事实!其实批判者还没有说完全:还有诸多的勤务兵、服务员呢。

实际上政治局的扩大范围仅到了有党内职务的军团级首长,例如在党内没有担负负责的职务董振堂虽然是五军团的军团长,也没有出席遵义会议,另外,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因部队尚在乌江对峙追击的中央军,也未能出席会议。

与会的这些红军将领大多是从井冈山到历次反‘围剿’都和毛泽东一起战斗过来的,早对“三人团”的瞎指挥不满。他们的参加会议,使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等“在野派”增加了一批天然的支持者。

1935年1月14日,外地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人员,接电后急速赶到遵义,这当然也包括军委委员、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毛泽东背后的“多数”已成定局。

15日至17日,会议如期举行,这首宏大的交响曲开始由“前奏”进入“高潮”部分,进入的过程则是对“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川黔边根据地,”,这个议题也出了合乎情理的插曲。

当时的战争形势是:蒋介石已经意识到了“朱毛”红军的出路除了东入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还有北进川陕边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已经下决心在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将“朱毛”残匪消灭!

具体措施是: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到了1月中旬时,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已经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蒋委员长闹这么大的动静也不单是为了区区三万红军残兵,入黔追剿共军是一石二鸟之计,蒋介石一直视半独立的西南为巨大隐患,总想拔去,按总裁本人的话说就是:“川滇黔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用兵还好”。

只要掌握贵州,委员长既可扼桂,又可图滇,因此不惜重兵,大修碉堡,以图长期据守,蒋介石是绝对不会允许红军在贵州立足的,因此,黎平会议和后来作出的诸多决定在战略上是不切实际而且也是行不通的。

据好多当事人回忆,是四川籍的刘伯承、聂荣臻提议改变黎平会议的决定,将红军的目标定位直下川西在那里汇合四方面军,开辟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大会认可了刘伯承、聂荣臻的提议,决定红军弃守遵义地区,原地北上渡过长江,转兵川西。

至于这决议于会议的那个阶段被通过?就不好说了,大多文献说是十七日散会前讨论的进军方向,但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作为根据,所以也是猜测。依情理推断:鉴于主持人是博古,首先讨论这点才是对的,军情重于一切么。

再有:1月16日,中革军委便致电林彪、聂荣臻所部:红军第一军团集中松坎地域,向綦江、赤水方向延伸警戒。――还没有做出决定,怎么会让部队准备渡过赤水河?

三天的遵义会议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谜团!

就连遵义会议召开的日期,1980年以前出版的所有史著,均称“遵义会议从一九三五年一月六日至八日,开了三天”。李德的《中国纪事》中则说,遵义会议于“一九三五年一月七至八日”举行。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