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白崇禧“割尾巴”的战术大获成功,付出最少,战果最大,缴获也最为丰厚,就连战前狠不得亲手扇他一顿耳光的蒋总裁,也不得不颁令嘉奖这位故意放赤匪走路的“小诸葛”。

湘军刘建绪便没这么走运:拼上了血本,虽然突破了林彪一军团在脚山铺的阻击阵地,但还是被阻止在了林彪匆匆建立起来的二道防线前面,就连差点掏了林彪的指挥所、俘虏林彪的幸运战绩也瞬间即逝。

12月1日这天,林彪竟然差点被湘军捉去当了俘虏!

(请看下篇:五十八、血战湘江――十年不食湘江鱼)

五十八、血战湘江――十年不食湘江鱼

在湘军近乎疯狂突击加迂的攻击下,红一军团的脚山铺、米花山、尖峰岭的防线被突破,林彪与政委聂荣臻被迫退至珠兰铺、白沙、水头、夏壁田一线,紧急组成了第二道阻击线。

这天是11月30日。

此时,中央纵队还没来到江边。据聂荣臻回忆:林彪一下阵地,就急着询问问:“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渡江了没有?”

“没有。后续部队每天只能走四五十里路,还没到江边哩。”聂荣臻告诉他。

参谋长左权没好气地说:“怎么这么慢?”说罢,他叹了一口气,又说:“抬着那么多破家当,怎么快得了?唉!”

30日深夜,湘军的攻击稍缓,林彪与聂荣臻、左权联名给中央军委拍去一封火急电报:

“……由觉山到白沙铺只二十里,沿途为宽广起伏之树林,敌能展开大的兵力,颇易接近我们,我火力难以发挥,正面又太宽。如敌人明日以优势兵力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

这封电报比较著名,因为电报的口气是近乎对中革军委下命令了!

12月1日凌晨一时左右,朱德向一军团下达紧急作战令:“无论如何,要将汽车路以西之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

两小时后的凌晨3时半,中央局、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干脆联名打电报给红一、三军团:“1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迟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冲去!”

此时的红军全军,还有三分之二隔在湘江东岸。

林彪给部队下了死令:“誓死不让敌人突破白沙河!”。

湘军的刘建绪也明白战局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天上地下全军出动,

湘军大兵在督战队光洋加枪口的鼓励下,由营团级长官带头向红军的二线阵地死扑!

战场沿顺着湘江的公路铺开,防线正面宽达二十余里,双方都开始拼命了!起伏的山石林间,尸身狼藉,刮风般枪炮声中,杀声阵阵。

红军的武器毕竟不如国军,只得不时有意放湘军靠近,然后拔出大刀,以肉搏死拼,这样一来,阵地间隙便不时有小股湘军渗入红军阵地纵深。

红一军团新的临时指挥所就设在距前沿不远的一个山坡上,林彪、聂荣臻等关注着前沿的战况,也有人回忆是林彪正趁战斗的间隙吃饭,竟没有察觉一大股湘军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了指挥所不远!

幸亏警卫员邱文熙看到势头不对,大喊“敌人摸上来了!”

据说林彪头也未抬,只有聂荣臻怀疑:“恐怕是我们的部队上来了吧……?”

聂荣臻顺着邱文熙的手势向远处一望,才意识到危机来临,与林彪、左权等赶紧组织部队撤收电台,向一个隘口转移,同时命令警卫排就地抗击,由于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才侥幸摆脱了突进来的湘军。

估计也是这股湘军长官没有想到面前的是何方神圣,才错过了这么一次立下大功发大财的机遇。

据说转移至安全地带之后,轻易不发火的林彪雷霆大发:“妈的!这是拿军团首长的性命开玩笑,要追究责任,查一查,看这股敌人是哪个缺口进来的?”

当知道是耿飙的四团方向突进来的这股湘军,林彪命令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你亲自去到四团查明原因,要是他们临阵退缩或有意纵敌,就军法处置。”

战场上的军法处置,那自然是就地枪决了!罗瑞卿带着执行小组来到四团阵地,只是因为查明了是防守地段的红军战士全部阵亡、团长耿飚打着摆子(疟疾)还拼上了刺刀,才枪下留情,耿飚没有被就地执行军法。

耿飙得知由于自己防区疏漏,林彪军团长和聂政委险些当了俘虏,惊得伸了舌头:“哎呀,差点闯大祸。我们将功补过。”

立即亲自组织突击队,堵住了被打开的缺口,又用一个营的兵力兜击突进来的那股湘军,防线才得以恢复稳定。

殊死搏杀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时分,林彪得知中央纵队已渡过湘江并已越过桂黄公路,才命令一、二师交替掩护,便打便撤,与湘军脱离了接触。

一路之上,林彪也不禁后怕:“今天真是好险啊,再晚几分钟,我们可真要成为湘军的‘座上客’了!”

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给中央纵队垒砌了两道血火走廊,中央终于渡过了湘江,但从苏区带来的那些舍不得留下的破家什还是丢了个净光!

但红一军团此战伤亡过半,据第一师三团政委肖锋在日记中记录:“晚上一查点,全团折损一半,不少同志都痛哭流涕。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这是我到三团后第一次大损失。从中央苏区出征时,我团是两千七百多人,现在仅剩下八、九百人了。”

一位88岁名叫刘华连的老红军,回忆起湘江之战,神色悲痛,语音苍凉:“湘江战役惨啊!战士的遗体浮在江面上,江水都成了红色。……我是扒着战友们的遗体过的江。”

一位曾在湘江战斗中为红军搭建浮桥的界首镇村民,94岁的刘发祥,目睹了战斗的惨烈过程:“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一战,红军由从瑞金出发时的8.6万人,一下缩减到了三万多,能作战的部队仅剩下了2.6万人。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突出重围的这三万多幸存者前景还是渺茫,中央红军全军还是没有脱离险境,国军重兵尾追于后,前面?哪个方向是前面?

后来,伍修权回顾这段长征,曾赋诗感怀:

铁壁合围难突破,

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

三军今日奔何处?

……

是啊,惨败之后的中央红军,“三军今日奔何处?”

(请看下篇:五十九、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

五十九、国民党的税,共产党的会

惨烈的湘江之战,使红军兵力大损,部队不经休整,已经无力再战。但强大的国军不会发什么善心,还是会继续“追剿”,红军为了避战,不得不翻越老山界,进入湘西南深山地区。

老山界也叫越城岭,从赣粤湘交界的大庾岭到湘桂交界的越城岭,五岭东西走向绵延1000多里,南北宽200多里,五岭的主峰猫儿山海拔2100多米,为华南第一高峰。

老山界是红军从江西出来以后所过的第一座难行的高山。山势陡峻,群峰林立,人烟稀少,是瑶族聚居区。国军很难上来,红军则正是为了这一点,才不能不爬这座大山。

爬过老山界后便是湖南,往西再走不远就是湘西南的边陲小城通道。

现在面临的是:全军向何处去?

红军的目的是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这个战略意图已经基本等于公告天下,那蒋总裁就会从此无动于衷,坐看两大股红军合为一股?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