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林彪指挥一、二两师强行攻打宜黄城,虽然趁守军换防混乱之机,攻占了大部分宜黄城外围堡垒,但大部队行动受城外宽阔的宜黄水河水阻隔,涉水渡河的小部队偷袭行动,又被发现,受机枪火力压制而失利。

6月10日,方面军无奈命令撤围宜黄,奔袭宜黄的意图又未能成功。

6月13日,中革军委电令方面军主力分成两个部分作战,从这时起,才开始了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战法。

军委电令由一方面军由彭德怀的三军团为主组成东方军,先到闽西打19路军,然后北上打抚河以东敌人,最后再会攻抚州。

林彪的一军团则留在永丰、崇仁、宜黄、乐安地区进行箝制性作战,待东方军有进展后再北上会攻抚州。

于是三军团即于6月下旬急开忙赴闽西,由彭德怀兼任东方军总指挥;三军团东调以后,一军团和五军团则仍留在原地,改称中央军,由林彪统一指挥。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毛泽东所说的“两个拳头打人,一个拳头被置于无用武之地,一个拳头却打得过于疲劳”的现象,彭德怀这只拳头力量有限,打不疼人,林彪这只拳头成了袖手旁观,休息的极为不舒服。

这使蒋委员长获得了从容部署再次进剿的时间,他一面在庐山休养地与外国顾问们策划第五次“围剿”的方针和计划,一面命令他的嫡系部队在苏区周围休养生息,补充物资、加固工事,准备新的进攻。

红军则开始了步步走错,中革军委以电报指挥红军开始了长途溜腿、“短促突击”式的遥控作战,不但收效甚微,就连起码的休整也做不到了――尤其是出击到了闽西的彭德怀部。

前文就提到过:战略上的瞎指挥虽然对具体战役影响极大,但也并不妨碍前线指挥员在临机处置具体战事时取得一些战果,虽然这些战果对大局无助,但总好过辛劳无收成。

8月的乌江圩战斗,林彪指挥一军团就取得了消灭敌人一个师的重大胜利。

(请看下篇:四十六、漂亮的反“五次围剿”开场战)

四十六、漂亮的反“五次围剿”开场战

称呼“乌江圩战斗”为反“五次围剿”开场战有些不大确切,应该称为“序幕之战”更为合理,国军的第五次围剿发动时应该是当年10月的事了,而林彪的“乌江圩战斗”是8月31日打响的。

当时林彪率一军团主力在茶口以东地区活动,所部一师获悉:敌李思愬的第80师,已于八月二十九日进至吉水县的乌江圩修筑碉堡。

在吉水附近驻有国军的第93师,枫坪驻有国军的第27师的80旅,永丰有第10师和8师所属的部队。国军的意图也极为明显:要在中央根据地北线从赣江到抚河筑成一道钢铁封锁线。

而乌江圩的第80师,是其链条中的一环,林彪仔细分析了局势,决定打掉这还没有铸成的一环,战术为突然奔袭,若有可能,在袭击乌江圩时干掉敌之援军也无不可,因为这一带的地形有利于隐蔽部队。

此战林彪出动了一军团全军,主战的二师及一师一团由林彪率军团部亲自指挥,经桑园正面向乌江圩之敌展开攻击;一师(不含一团)经八江、桑园绕至乌江圩西北,切断乌江圩至吉水的交通,并箝制枫坪的敌人,战斗发起后由西向东攻击。

8月30日,林彪率全军秘密进至茶口、大桥附近,当天部队即展开,适逢大雨如注,雷电交加,红军各部正好利用天气行动,出敌不意接近敌人,而在乌江圩修筑碉堡的第80师却难得遇到这令人可以休息的天气,全军停工安然将息。

此刻的红军可以说已经四个多月未尝胜果了,部队经六月整编,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又休息了近两月之久,全军都窝了一股火,正好趁雨喷发到尚在朦胧中的面前之敌头上。

风雨中,林彪命令二师五团袭占屏障乌江圩的制高点马鞍山,六团则给予配合,五团趁雨向山上运动,等守山的国军发觉时,双方几乎连开枪都来不及了,立时进入了国军最为怵头的白刃格斗。

没费多大事,五团在六团的配合下敌冲垮了守军,占领了马鞍山;此时一团、四团则占领了小孤山,已经向乌江圩展开猛烈的侧击;而一师的部队也于同时从西北兜击过来,对乌江圩形成了四面包围。

国军师长李思愬于风雨中遭到突袭,一时懵了,急切之时却难以明白袭击之敌是哪一部分?兵力多少?组织有效的抵抗已经不可能了,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只可惜部队却无法尽数带走,只携带了贴身服侍的少数亲信,也幸亏这要命又救命的风雨天气,红军的大网不可能严密,李师长近乎独身成功突围,逃向了八都。

无人指挥的部队成了没有了蜂王的群蜂,还能有什么战力可言?纷纷主动缴械投降,从开始打响不到四个小时,枪声已停,战斗结束,第80师全师已经不复存在。

乌江圩之战,林彪全歼守军近四千人,其中仅抓获俘虏就二千多,俘虏中有238旅旅长何文鼎和团营级军官多名,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军需用品。

这是红军自黄陂、草台冈两大胜仗以后的又一次大胜,同时证明:只要弱势方善于捕捉战机,能够集中兵力,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消灭强敌一个旅,甚至一个整师仍然是有可能的。

但是,也同时证明:战略上出了大毛病,一场战斗的胜利对大局于事无补,发展不成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扭转全局上的被动。

事实就是如此,乌江圩的完胜也没有能阻止住国军逐步完成吉水、永丰到乐安、宜黄的堡垒封锁线,整个红军并没有好过了多少。

但对于即将面临的围剿,乌江圩之战也好像开了一个不错的好头,也同时证明了中革军委的部署的正确性,这就不好妄断是好事是坏事了,最起码增强了红军最高军事负责人的信心――这兴许是得不偿失!

这是面对国军当年发起的第五次“围剿”,实事求是讲,大胜之余中央红军的处境还是比前几次稍微好过些。

随着年初党中央迁进赣闽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又获得空前大胜,四周的地方红军大量被调入中央苏区,编入了中央红军序列,大胜之后最宜招兵买马,经过全力“扩红”,红一方面军已经编有五个军团,再加上其他地方部队,中央红军总兵力已达14万余人,与前来进剿的国军50余万人相比,虽然是一比四据劣势,但能攥成的拳头还是大了许多,如能虚虚实实,实际集中兵力对付其一路,也并不占多大弱势。

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前,红军在军事上已经与前几次大为不同了:共产国际派了一位外国人李德来到中央根据地,专程前来指导中国红军的军事斗争,这下给主持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的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等人帮了大忙。

作为不懂军事更不懂赣闽苏区具体情况的中央最高领导层,对在这之前苏区的实际一把手毛泽东,是既看不惯,又丢不得,甭说毛泽东在苏区的影响非同小可,就是实际指挥红军作战,也不可能彻底甩开毛泽东,红军中的几根台柱子,都是毛泽东的铁杆部下,这点,就是刚来到苏区的中央领导,也不可能不清楚。

现在不同了,你毛泽东不是需要病休吗?那就安心休养吧

共产国际派来了科班军事专家李德,别管是比资历,还是比能耐,莫斯科陆军大学进修过的高才生还不强于中国山沟里的土秀才?

中央在军事指挥上有了坚强后盾,毛泽东看来出头无日了!

对上面派来的人,中国人历来的习惯就是本能的心服口服,博古、洛甫、包括周恩来都不能免俗,所以人到立即委以重任,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实际上交给了初来乍到、对中国的敌我双方都一头雾水的李德。

(请看下篇:四十七、指挥中国内战的德国人)

四十七、指挥中国内战的德国人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