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1月1日至5日,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在瑞金召开了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议开始对毛泽东的“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等观点开展大批判,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对党和红军的绝对领导开始摇摇欲坠。

不过毛泽东在苏区的威望非同小可,也就是在此时,毛泽东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看来中央是准备让毛泽东弃军从政了。

中共中央不光对赣闽苏区加强直接领导,对其它根据地也同时派出了中央代表团,这时较大的苏区已经有了几块,三月时中央就派夏曦到洪湖;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到赣闽;派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到鄂豫皖;派曾洪易到赣东北等等。

到了11月7日,张国焘为前委书记的鄂豫皖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黄安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此后老四的战绩不下老一,从11月至1932年6月,连续发起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打破三次围剿,共歼敌约6万人,使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实力已经接近了红一方面军。

11月30日,蒋委员长发表时局演说,“攘外必先安内”之名言就此问世。

不过这个提法虽实际,却不得民心、军心,就连一些国军将领也反对不抵抗主义,要求抗日。蒋介石面临的不仅于外寇,也招致了举国反对,在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冲击下,蒋介石不得不于12月15日宣布下野。

12月19日,孙中山的遗孀,“国母”宋庆龄发表时局宣言,指责蒋介石“以反共为名来掩饰它对革命的背叛”,“过去北洋军阀所不敢做的事,都在‘党治’的名义下,毫无顾忌地做出来了”。

红一方面军现在可称兵强马壮,下辖一、三、五三个军团,近八万人枪。养兵当然是为了拓土,这时的中共临时中央开始头脑极度发热了:32年1月9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指出中间派为中国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的力量来打击”;提出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湘鄂赣各省的首先胜利”,并明确指示红一方面军要“首取赣州”。

1月1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进攻赣州的训令,外敌欺凌之时,中国内斗开始升级,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苦难的中国啊!

(请看下篇:三十一、彭德怀初率方面军)

三十一、彭德怀初率方面军

大多数现在的“军迷”们大都赞同一位外国人的看法:林彪和彭德怀是中央红军中的两员比翼双飞的名将,并且形象的比喻为:彭德怀――红军之狮;林彪――红军之鹰。

其实两人在指挥作战方面根本不是一码事,就按那位外国友人的比较:“彭德怀一生中说话坦率,不转弯抹角。彭写文章措词明白有力,篇幅往往很长,言词诚恳而激烈,使人一听就了解他的观点。他的部下常说,‘他和革命结了婚’。面对那些折磨他的人,他捶着桌子,厉声斥责他们,响声震动牢房的墙壁。‘我什么都不怕’,他大声吼着,‘你们可以枪毙我,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轻八岁,长得十分瘦削,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彭经常和部下交谈,而林却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对许多人来说,林似乎生性腼腆和含蓄。找不到称颂他对部下热情和爱护的故事。他在红军指挥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开口就是谈正经事。

“毛手下的高级指挥官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配合得很好。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他的胆量和善用疑兵超过了任何人。不过,据说他只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出战。而彭德怀总是从正面进攻敌人,他打仗极为勇猛,对手一次又一次被消灭。彭认为打一场战斗,必须使得失相抵,或得大于失,要多缴获枪炮,多抓俘虏,并更多地把战俘转化为红军。这才算打好了仗。”

事实上,两人的战术指挥能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硬打哪个不会?巧打才能称为战术,彭德怀打仗的本事主要在八年抗战中得到了质量加数量的飞跃,至解放战争保卫延安时才真正出彩。

苏区军情大势:1931年12月14日,驻扎宁都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宁都暴动,其起义部队一万七千余人,总指挥季振同,原是西北军的老底子,携带二万余件武器,加入红军,编为红五军团,此举对于一方面军而言,只能用天上掉馅饼来形容。

但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仅是馅饼,还有一个人――宁都暴动后的第二天,周恩来几经辗转,来到苏区。

周恩来的到来立刻使红军领导层发生震荡——在此之前,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借助几次反围剿胜利的余威,尚能顶住远方的中央某些不合实际的指令,一些不同声音始终占不了上风,甚至资历超过毛泽东的项英也起不到多大实际作用,但现在,苏区中央局的正式书记到任了!毛泽东在军内还只有一个头衔: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据史载,周恩来离上海之前,博古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赣州,这是因为临时中央这时已经有了“迁都”于赣闽苏区的想法。弄个大城市再进驻党中央,不光显得气派,对指挥全国革命也能影响大增不是?

初来乍到的周恩来主持中央局开会讨论中央的指示,遭到毛泽东的坚决反对,周恩来不便当即表态,随后致电临时中央,陈述毛泽东的意见,结果临时中央回电:原议不变,攻打城市不能动摇,并提出:如果不能打下南昌,必须在赣州、吉安、和抚州三个城市之间选择一个攻打。

正任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有了临时中央的尚方宝剑,便立刻在瑞金召开中央局会议,但这时已不是讨论打不打的问题了,而是讨论攻打哪个城市,结果是赣州当选――应该说,这个选择无可非议,柿子自然是捡软的捏,如果非要打的话,这三个城市中赣州最弱。

卸任的代理书记毛泽东还是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便使出了老套路:听取前线指挥员的意见――前几次有了争执时几乎都是彭、林、黄给与支持才得以使毛泽东占到上风。

不料,这次出乎毛泽东意外,项英征求彭德怀的意见,彭德怀表示:赣州可下!毛泽东顿时无语。随即中央局决定,以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攻打赣州。

彭德怀日后自述:“赣州马昆旅估计有六千人,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间,蒋介石又不来增援,是可以打下的。”――其实彭老总高估守军了:赣州守军是八千人不错,但马昆旅的正规军只有三千余人,地方靖卫团约五千人。

彭老总这几句话很有意思:打下赣州两个前提,一是要有时间,二是要蒋介石不来增援。可那时间也好,增援也罢,能由共军做主么?国民政府能傻到在赣州被攻时,即不派援兵,又给予足够时间?

不管怎样,赣州战幕还是拉开,毛泽东被劝暂时靠边,躺下“养病”休息,彭德怀指挥三军开向赣州!据说在开进的路上,有人放言:等打下赣州再和毛泽东算帐!是谁说的一直没人自我认账,说这话的人肯定有相当地位,史书不提,大概是为尊者讳,估计也不是嘴快心直的老彭所为,59年批彭时也没见人出来揭发。

更不会是项英,项英并未上前线。

攻打赣州,是临时中央的指示,也是周恩来到苏区后的头一炮,新官上任后的头一炮,上下各方自然重视异常,这头一炮要炸响的石破天惊!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