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

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毛泽东看后,用红铅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重重地划了二条粗杠,并打了一个问号,淡淡的说道:“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也就是,四十年了,再折腾旧事还有啥意思?事实上不还是把红军的“铁军”交给了你吗?从四军的一个纵队长,越级提拔为四军军长,还用再说些什么?

但当时为二十三岁的四军军长林彪配备副手却并不容易。

在私人交往方面,林彪属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人,这点不大讨人喜欢,朱德、陈毅就更不用说了,据他们自己后来说,甚至“很反感他”。聂荣臻聂帅后来批判林彪时说:林彪“独断专行,排挤同级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有非常浓厚的个人主义”。

这点没有冤枉林彪,林彪对待能力不如自己的直接上司,难得尊敬,对待党派来的代表、政委,林彪几乎是当作自己的副官使用,指挥作战,一般是不允许政委指手画脚的,参谋长就更不用说了,仅是个部队主官的秘书而已。

这点难说对错,战事拍板方面,林彪当仁不让,无疑也将难以预料的责任担了下来,常战谁能常胜?逢败绩责任谁担?

挑来挑去,毛泽东看中了罗荣桓,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其实也就是担任的政治部长、后勤部长、宣传部长、甚至保卫部长的角色,把军中政治工作、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无可挑剔。

林彪得以专注于指挥打仗和钻研战术,两人之间当然相安无事。毛泽东得悉此况,竟然没有反感林彪的“部队一长制”,倒是十分高兴,对身边的同志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对毛泽东的夸奖,四军政委罗荣桓也只能打掉牙咽到肚里,据说在某些私下场合,罗荣桓曾这样形容与林彪共事,“和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徒刑”。――这倒容易理解,一个无实际军权的政委,只能老实的埋头于杂务,估计没人会感觉舒服。

不过罗荣桓也应该庆幸:后来以政治主官获得元帅军衔的,仅有罗帅一人,设想,假如不是跟着林彪委屈的干政委,罗政委荣登帅位有可能吗?

1930年夏,全国红军在中央的指示下,开始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所控制地盘不断扩展,能养得起的部队也随着急速膨胀。这本来属于好事,形势一派大好,但福祸历来相依,大好局面给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增添了信心,也使党中央认为自己先前的路线是绝对正确的,实践证明了中央决策的伟大、英明。

中央的指示又到了:攻打大中城市、夺取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进而打出一个红色中国!

中央命令红一军团攻打南昌,红三军团攻打长沙。

对于红军此次的大动作,毛泽东不无忧虑,进军广昌的路上,倾心于游击战的毛泽东用填词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与无奈:

《减字木兰花》: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赣江风雪迷漫处!一句“雪里行军情更迫”让谁都能感觉到:造成迷漫的不仅是赣江的风雪,还有那“昨颁”的“命令”――“十万工农”前景迷茫!

尤其是,打下了吉安,还直接导致了红军自相残杀的惨剧:清除“AB团”!继而引发了令后人苦涩的“福田事件”。

(请看下篇:十九、转战湘赣的武装示威)

十九、转战湘赣的武装大示威

1930年时的毛泽东地位及处境甚为微妙。

毛泽东当了共产党“三大”一届的中央执行委员,“四大”便落选,“五大”只是个中央候补委员,不久还被决议开除出中央,但莫斯科的“六大”却又重新被选进中央委员会,这中间的重要因素无疑是由于赣闽边区武装斗争的成功。

所以,深深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泽东极为重视军权,红四军的“七大”其实是一次毛泽东争夺部队指挥权的落败,但有赖于林彪在军中的支持,尤其是“六大”中央在关键时刻的表态,毛泽东得以反败为胜,于“古田会议”之后重新执掌帅印。

但这次四军“九大”却开了一个危害极大的先例:且不论红四军“七大”对错与否,但它从组织程序上是合法的,会议的过程是民主的,现在党内民主程序遭到了践踏,少数服从多数成了一句空话,下级服从上级被无限强化,服从中央被绝对化,毛泽东不久便会苦涩的自食其果。

事实上,强调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毛泽东本人最讨厌上级党的领导,并不情愿事事照党的要求去做,对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指示,毛泽东总会设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比如中央几次要调他,他都不予理睬。――这的确是特殊时期特殊的滑稽现象:喜欢对下独尊、对上不服从的人在强调“党的领导”,岂不是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表面上的“前委”“军委”设置之争,实质上的军权之争,被重新成为四军“一把手”的毛泽东重新定性了,这说明毛泽东对四军“七大”落选始终耿耿于怀,不但当时甩手离开,而且之后给这次落选冠以而“少数同志们历来错误路线的结果,两个指导路线的最后斗争。”――这是毛泽东给林彪信件中的原话。

但被投票落选,无疑是把少数与多数颠倒了,“七大”时的朱德代表的应该是多数。

这种思想甚至堂皇写进了党的决议,后来1931年4月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决议第一号给四军“七大”定性:“流氓路线曾经在四军七次代表大会正式进攻,起了领导作用,统治了前委,党的正确路线,一时失败。经过八次大会,特别是九次大会严重奋斗,流氓路线的领导又从事实上宣告破产,正确路线对于流氓路线的坚决斗争,才在这个时候作了一个总结。”

把党内争论定性为“路线斗争”,把不同的意见称为“流氓路线”,此先例害莫大焉!其实“庐山冤案”、“十年浩劫”等内斗,甚至差点危及国家生存的“大跃进”,都是那时种下的恶果。

但是,林彪当时对毛泽东的始终支持,却难以给予“对错”或“投机”之定性,毕竟在党的会议上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什么坏事,比背后谈话点名要光明正大多了。

对待中央制定的“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毛泽东在服从时也有所保留,出兵是必须的,毕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等口号太鼓舞人心。

保留则表现在对命令执行的具体实施上,部队从汀州出发时,地方武装被全部留下,还有大量的枪支弹药――中央规定的是全部集中;再就是对部队下达的命令,据当时任林彪的四军所属三纵队司令的萧克回忆:上面给的命令是“窥袭南昌”,“这个话很灵活,可以理解为有利时就乘机进攻南昌,也可以理解为远远攻击一下,起威慑作用。”

实际结果是林彪于8 月1 日那天,指挥一部兵力攻击了在赣江西岸的南昌牛行车站,隔江向南昌城放了一阵子枪,向南昌的国军示威而已,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

这次远出攻击“大城市”的行动,与其说是出击,不如说是表演给党中央看的,实际上南昌也的确不能去强攻,南昌驻有国军6 个整团,凭当时红一军团的实力,是不能轻易去招惹的。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红流——红一军团战事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